轨道交通车站
轨道交通车站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3年内共计392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60940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市政工程、低碳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7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6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等;轨道交通车站的相关文献由1091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利民、刘志钢、秦勇等。
轨道交通车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0940篇
占比:99.88%
总计:161130篇
轨道交通车站
-研究学者
- 贾利民
- 刘志钢
- 秦勇
- 邱薇华
- 黄璐
- 侯博文
- 曾钦娥
- 洪翔
- 董守放
- 冯娟
- 周虎
- 徐杰
- 曾博
- 李佳静
- 李军
- 杨建国
- 王子腾
- 王炯
- 王爱丽
- 王艳辉
- 王莹
- 秦家栋
- 谭卫军
- 费琳琳
- 赵时旻
- 郭建媛
- 陈琼
- 高亮
- 刘宇
- 刘晓芝
- 吴凤仙
- 吴颖锋
- 周庭梁
- 周超
- 唐国胜
- 姜臻祺
- 孔维灿
- 孙悦
- 孙煜
- 孙璇
- 康泽宇
- 张兵建
- 张文正
- 张智华
- 张立鹏
- 张薇琳
- 徐广泽
- 文伯进
- 景亮
- 曹伟
-
-
高倩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投入使用,乘客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车站建筑的艺术设计、站内装饰艺术设计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借助这些艺术设计的表达,使交通出行变得更轻松愉悦。上海轨道交通车站的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等独具特色,每个站点的艺术设计风格鲜明。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吴中路站为例,分析其艺术设计特点,希冀能够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艺术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
-
-
胡松
-
-
摘要:
经过多年建设,轨道交通项目沉淀了大量历史数据。鉴于近期轨道交通造价控制要求的提高,结合历史造价数据,利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分析辅助设计人员进行车站土建造价快速且准确估算,是具有较高使用意义和迫切性的。笔者选取10个造价特征值,利用20个明挖车站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造价预测分析,探讨利用历史造价资料预测车站土建造价的可行性。
-
-
-
刘泉;
钱征寒;
张莞莅
-
-
摘要:
在TOD规划中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边界划定大多依据步行尺度形成圈层结构,原则性较强但缺少明确和直接的边界划线规则。日本兴起的选址优化规划为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边界划定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技术方法。针对城市功能引导区域和居住引导区域的不同定位,梳理相应的影响要素。基于案例总结,以城市功能引导区域为重点,将边界划定方法总结为3个主要步骤:确定圈层范围,划定基本边界,调整局部边界。选址优化规划的边界划定工作本身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对轨道交通车站地区规划建设要求的思考,并融合了多方面的规划意图。对老龄化原则的融入、对边界划分依据的明确以及对正负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等工作,使得轨道交通车站地区边界划定更加理性和具有针对性,从而进一步丰富了TOD规划的方法和内容。
-
-
戴骏晨;
凌小静;
彭艳梅;
韩竹斌
-
-
摘要:
为便于针对性地开展轨道交通车站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有必要对不断建设完善的轨道交通线网的车站进行分类研究.以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基于现状车站客流特征数据,考虑客流规模、空间分布及时间形态,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非弹性因子、职住不均衡因子、区位因子,基于此进行分类.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对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找到其他指标(主要为居住人口、就业岗位及用地)与各因子的联系,可定量呈现规划车站的属性特征并据此进行分类.研究表明,通过以上三因子可对车站进行符合实际的类型划分.这说明客流特征能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不同维度表征,而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可使其定量解释成为可能.
-
-
魏瑞瑜
-
-
摘要:
在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车站,AFC设备数量非常多,而且安装的地点也较为分散。通常情况下,是采用的是基于人工呼叫、现场判断、尝试维修、逐级恢复的维护方式。这种维护方式存在一些难点,主要是报修流程比较复杂,而且使用人工传达故障信息会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且现场维修判断困难。所以,这样的维护方式难以符合目前较为复杂的轨道交通AFC设备运营和维护的要求。鉴于此,笔者就轨道交通车站AFC设备运维数据在维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
-
李治
-
-
摘要:
紧邻轨道交通车站的基坑设计既要考虑施工周期、造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对轨道交通的保护。结合常州某基坑设计工程,通过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准确模拟围护结构和轨道交通结构空间关系,就分坑开挖方案和整坑开挖方案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安全性。相关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实施提供借鉴。
-
-
宋程程;
陈艳艳;
陈宁;
刘小明
-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迅猛增加的轨道交通客流对客运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虽然多样化的视频采集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地铁客流监测中,但是对视频监测范围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监控设备布设随意性大、客流采集无法满足监测需求,鉴于此,开展了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状态数据采集范围的研究.首先,阐述了客流状态采集范围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其次,分析轨道交通车站不同功能区域的数据采集参数类型,以全面性及精度最优为目标,构建了不同功能区域的采集范围模型,并给出模型中参数权重的计算方法和模型求解方法;最后,以北京西直门地铁站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给出其不同功能区客流状态数据的最优采集范围.研究结果可为交通流数据的获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
-
-
-
陈旭
- 《2018第五届中国(上海)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集散仿真在车站设计评价、运营管理及行人疏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车站环境复杂性、行人异质性及行为多样性、行人与环境之间多种类型的交互都给车站客流集散仿真带来了困难.为此,本文在Béhé(2014)提出的元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集散的多智能体仿真模型,涵盖了面向对象的仿真环境抽象模型、基于BDI的行人智能体模型、行人智能体与仿真环境之间的交互、数据管理及调度五个部分.为评估本文所提出的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集散仿真模型的效果,从理论层面将其与NOMAD模型进行对比.最后,结合广州地铁客村站介绍了基于客流集散仿真模型开发的仿真系统.
-
-
兰杰;
陈建凯;
李思齐
- 《2017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已经成为热点,但是在城市轨道规划建设时序、周边土地权属的影响下,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周边地下空间之间都需要在各自为政的设计建设中进行整合,如何把控整合设计中关键要素是整合设计难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不同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下空间整合模式,并结合城市轨道周边地下空间的特点,提出整合设计的关键要素,作为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下空间规划整合设计参考.
-
-
陆苏刚
- 《2017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具有集散性和波动性特点.当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位于道路交叉口时,对于交叉口的本身运行产生影响,因此轨道交通车站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不仅要考虑交叉口本身的交通特性,还需要将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特性考虑进去.以张杨路—民生路交叉口为例,从交通设计的适应性方面研究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和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分析该交叉口交通设计的适应性.从交通设计的安全性方面出发,解析究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安全特性以及交叉口的交通隐患,评价该交叉口交通设计的安全性,并指出该类型的交叉口在交通设计的安全性考虑.最后,基于安全性和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分析,提出对于复杂的轨道交通车站周边交叉口,其交通设计需要注意的方面,并对轨道交通车站周边交叉口的交通设计提出建议.
-
-
张庆瑜
- 《第25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路径选择行为是客流组织、车站集散能力仿真、车站设备设施优化设计的重要基础.本文在研究轨道交通车站非付费区路径选择行为的基础上,结合检票设备布局形式,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车站路径选择行为研究方法,可以为交通车站设备设施布局的优化提供依据.
-
-
-
张亚卓
- 《2018年全国铁道与城轨暖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轨道交通车站大多位于地下,土壤的蓄热特性对站房具有较大的影响.为分析随运营时间增长,土壤温升与站房环境及能耗的关系,以某地下枢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运营20a内车站周围土壤温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车站与土壤换热量、空调负荷和能耗,以及单位面积空调能耗指标随运营时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土壤年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吸热量递减,空调能耗升高;不同土壤条件蓄热能力有较大差异,密集岩石、普通岩石土壤温度波动大,全年车站向土壤放热,夏季吸收车站余热量大;潮湿轻土、干燥重土、干燥轻土温度波动小,夏季储热、冬季放热,夏季吸收车站余热量小,冬季舒适性较好.
-
-
李垚;
陆昊
- 《2018第五届中国(上海)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对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在高质量车站建设中,智能化服务显得格外重要.从目前轨道交通车站建设来看,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水平仍旧较低,特别在信息查询方面,存在人力资源消耗巨大、乘客对信息的需求得不到准确回应的情况,导致乘客和工作人员双方都心存不满.针对这一问题,7号线顾村公园站在“智慧车站”建设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人工智能硬件设备为载体,通过先进的语音交互及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使用智能语音问询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问题回复的准确性、提高效率,缩短乘客等候时间、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车站运转效率,提升乘客满意度.
-
-
Fei Dou;
豆飞;
Xi Li;
李熙;
Wenqiang Zhang;
张文强;
Tongli Zhang;
张通利;
Yujie Li;
李宇杰
- 《第三届轨道交通电气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在早晚高峰时段或者突发事件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部分车站会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客流,并超过车站的承载能力与运输能力.为辅助车站工作人员判别客流状态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级别的客流控制,本文明确了车站客流控制措施与流程,建立了车站客流状态辨识模型,优化车站进站量和客流管控时间,形成了一套车站客流控制方案优化方法.最后,选取北京地铁惠新西街北口站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nylogic软件仿真客流管控方案实施前后的客流状态,并对客流管控效果进行评估,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合理性.
-
-
董显伟;
王绿斌
- 《2017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6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市中大量深基坑工程的开发应用,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坑外降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影响大,这就要求基坑四周必须采用防渗效果好的止水结构.三轴水泥搅拌桩在止水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近年来SMW工法在基坑围护中的不断推广应用,要求三轴搅拌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具有更强的适用性,然而在遇到复杂地层,特别是含砂层时,由于三轴搅拌桩施工机械扭矩不足,施工成桩困难,且成桩质量差,止水效果不理想.在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广播台站和新龙路站三轴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三轴搅拌桩机的钻头、叶片和动力系统进行改进,使其达到了施工速度快,成桩止水效果好等特点.
-
-
董显伟;
王绿斌
- 《2017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6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市中大量深基坑工程的开发应用,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坑外降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影响大,这就要求基坑四周必须采用防渗效果好的止水结构.三轴水泥搅拌桩在止水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近年来SMW工法在基坑围护中的不断推广应用,要求三轴搅拌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具有更强的适用性,然而在遇到复杂地层,特别是含砂层时,由于三轴搅拌桩施工机械扭矩不足,施工成桩困难,且成桩质量差,止水效果不理想.在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广播台站和新龙路站三轴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三轴搅拌桩机的钻头、叶片和动力系统进行改进,使其达到了施工速度快,成桩止水效果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