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象

语象

语象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北方论丛、内蒙古社会科学、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语象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敬鹏、孙春旻、李心释等。

语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99.35%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65%

总计:153篇

语象—发文趋势图

语象

-研究学者

  • 赵敬鹏
  • 孙春旻
  • 李心释
  • 陆涛
  • 陈超
  • 屈平
  • 康林
  • 张乃午
  • 张凯成
  • 朱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毛宣国
    • 摘要: “意象”与“形象”、“意象”与“物象”、“意象”与“意境”,是意象阐释中几组容易混淆的重要范畴,辨析这些范畴的语义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意象”的内涵和美学意义。“意象”是象与意、物与心、情与景的有机统一与自然融合,它具有非确定性、非现成性的特点;“形象”则具有确定性、现成性的特点。“物象”概念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物象”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象”,它不是客观物,而是融于主观情意的“象”;狭义的“物象”则主要指向自然界的事物、景物,即“物色”,是“象”的构成要素之一。“物象”不能从诗歌文本意义上来理解,被看成是语象的一种和诗歌文本的最小单位,它同样是中国美学传统和审美经验的产物。“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不能看成是局部与整体、材料与结构的关系,而应从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高度来理解。“意境”是“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创造,是“意象”中最富于形而上的人生体验和审美追求的一种类型。
    • 王琳; 杨艳玲
    • 摘要: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作品的典范,也是关于“年代误植”(anachronism)与“面相年龄”的对立统一的人生体验哲理故事,其超自然的幻想性与严肃的现实批判性独树一帜。从叙事结构的实体与关系、叙事语象的符码分析、叙事话语的反向逻辑、叙事寓意的深层结构、叙事的陌生化手法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
    • 刘子琴
    • 摘要: 语象是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信息过程中生成的直觉印象,而意象是在生成语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深层参与形成的指向意义的认识。从语象到意象,是一个阅读者对语言文字信息不断深层加工的过程,最后可以产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与认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对优质文本,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语象去构成意象,进而完成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这是一个符合逻辑和学生认知特点的解读过程。坚持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主体地位,就意味着语象的形成过程必须交给学生,教师必须赋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文字描述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实现对“语”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由“语”生“意”。
    • 王倩倩; 张超
    • 摘要: 苗族古歌作为民族史诗,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反映。语象作为语言中呈现的图像,为语言向图像转化提供可能。苗绣图像是苗族古歌最原始的图像化表现,苗族人将听到的古歌叙事文本,以苗绣图像为媒介,用直观且极具张力的视觉形象对古歌中的语象进行图像化呈现,与古歌内容相互映照。文章通过语言学的指物功能,运用实物考证结合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梳理分析苗族古歌题材苗绣图像,探索苗族人民提取苗族古歌语象应用于苗绣中的图像化呈现特征。
    • 罗娟; 吴昊
    • 摘要: 文学经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在后人的传承演绎中,历久弥新.其中周星驰改编的《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塑造与原作相比更是别具一格.文本的孙悟空形象是猴性、人性及神性三种属性的集中体现,但在周星驰改编的影视中,其属性则是以成长片段式的形式出现.这三部电影,根据人不同成长的阶段,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孙悟空由魔性向人性和神性转变的成长趋势,重新诠释了其形象衍生的新内涵以及其体现的当代魅力.
    • 张凯成
    • 摘要: 19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在构建"河流"语象的基础上,一方面置换了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诗歌语言的生成前提(从"镜像"到"河流"),另一方面则通过语言的"液态自觉",试图在新时期以来诗歌语言的正确性源起之外,建立自身作为源起的可能性.从根本上看,这种源起有着内在的焦虑:尽管1980年代中后期诗歌创造出了新的表达空间,但这种表达建基于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诗歌写作困境之上,由于"对抗性"的始终存在,加之诗歌语言与诗学想象的内在悖论,据此生成的焦虑自然无法抹除.
    • 陈思
    • 摘要: 根据德勒兹的说法,有一种文学叫“小文学”(Minor Literature)。有些文学天然高瞻远瞩、纵横捭阖,提供主流的总体性视野,其中也带着独断论甚至话语暴力。然而还有些文学,隐约对大文学形成冒犯.挑战与重组。它可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一套在地的、差异的对世界与人的看法。大文学与小文学,就这样形成了冲突、矛盾,形成喧哗与复调。小文学并不必然“小”,它的意义可以很“大”。放置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大背景下,文学新人龚万莹的写作,或.可归于“小文学”的一脉。
    • 陈建先
    • 摘要: 人物类革命传统课文作为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重要载体,为加强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核心素材和价值导向.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要在满足语文基础知识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内涵,引领学生从课文中的"一个人"关联到"一类人",继而升华为"一种魂",完成"语象→形象→意象"的阅读建构,让革命文化得到时代升华,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 张凯成
    • 摘要: 19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在构建“河流”语象的基础上,一方面置换了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诗歌语言的生成前提(从“镜像”到“河流”),另一方面则通过语言的“液态自觉”,试图在新时期以来诗歌语言的正确性源起之外,建立自身作为源起的可能性。从根本上看,这种源起有着内在的焦虑:尽管1980年代中后期诗歌创造出了新的表达空间,但这种表达建基于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诗歌写作困境之上,由于“对抗性”的始终存在,加之诗歌语言与诗学想象的内在悖论,据此生成的焦虑自然无法抹除。
    • 金涛
    • 摘要: 约翰·厄普代克的《纽约》是一首语象诗.诗人用语言再现当下纽约城市地景和城市人生存状态时,把弥尔顿《失乐园》的地狱场景以及堕落天使修筑"万魔殿"密谋推翻上帝的语象并置其中.诗歌重复了相似的地狱物理结构,改写了"精神地狱"的道德秩序.《纽约》诗对弥尔顿《失乐园》地狱语象的改写本质上是诗人长期以来对纽约城市多元文化弊端的批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