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民族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76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等;苗族古歌的相关文献由206位作者贡献,包括单晓杰、吴一文、龙仙艳等。

苗族古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7.2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2760 占比:92.52%

总计:2983篇

苗族古歌—发文趋势图

苗族古歌

-研究学者

  • 单晓杰
  • 吴一文
  • 龙仙艳
  • 曹端波
  • 潘定智
  • 彭东琳
  • 侯喆
  • 刘兴禄
  • 张晓
  • 文金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胡琳; 廖玲
    • 摘要: 灾害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对于灾害的书写与记忆是人类口头传承的重要内容。广西融水苗族古歌中的灾害叙事,具有地域、族群的显著特色。融水苗族先民的灾害叙事受埋岩习俗的影响,在其原始心智中将灾害比喻为一场“冤案”,将灾害起因描述为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争斗,将灾害的解决过程转写为一次“埋岩”活动。这表明融水苗族先民将灾害理解为社会的无“理”状态,而将“埋岩”视为社会有“理”状态的象征,融水苗族先民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之习惯法的关联,是解读苗族古代社会及苗族先民信仰习俗的新视角。
    • 马宇
    • 摘要: 苗族古歌产生的三要素是特定的语境、仪式和人。特定的语境是相应的民俗或祭祀活动;特定的仪式是神圣的秩序在场;而特定的人则是沟通着神与人世界的使者(发生的媒介)。三要素共同在场,塑造着苗族古歌的神圣性和庄严性。苗族古歌,是“指在苗族聚居地用苗语流传的关于开天辟地、万物起源、民族族源与迁徙等创世性题材的歌谣”。
    • 罗丹阳
    • 摘要: 苗族古歌是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的主要传承方式有家族传承、拜师学习传承与社会传承三种。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的今天,苗族古歌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处在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要拯救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加大对苗族古歌传承人的保护与宣传力度,真正关注与关心苗族古歌传承人,同时保护苗族古歌传承所赖以依托的文化生态。
    • 周杰; 汤浩
    • 摘要: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苗族古歌正逐渐走向世界,形成了将苗族古歌翻译成英文并对外传播的新气象。本文通过检索JSTOR和WorldCat数据库等方法,挖掘苗族古歌英译本的海外图书馆馆藏量、专家书评、图书销量和读者评论等数据和信息,在译介学和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框架下考察苗族古歌对外译介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升苗族文化对外译介的影响力,促进苗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 南芳卉
    • 摘要: 本文以苗族古歌中的神话翻译与整理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进行分析。通过对苗语译本以及中英译本三个译本的比较,分析选择适应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为史诗、神话的翻译提供更好的指导。
    • 王倩倩; 张超
    • 摘要: 苗族古歌作为民族史诗,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反映。语象作为语言中呈现的图像,为语言向图像转化提供可能。苗绣图像是苗族古歌最原始的图像化表现,苗族人将听到的古歌叙事文本,以苗绣图像为媒介,用直观且极具张力的视觉形象对古歌中的语象进行图像化呈现,与古歌内容相互映照。文章通过语言学的指物功能,运用实物考证结合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梳理分析苗族古歌题材苗绣图像,探索苗族人民提取苗族古歌语象应用于苗绣中的图像化呈现特征。
    • 孙消
    • 摘要: 苗族古歌是最能代表苗族地区风土人情的一种传统文化,以口耳相传的模式流传至今,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宝库增华添彩。然而,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改变、古歌传承模式的限制以及对古歌宣传教育的忽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苗族古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根据苗族古歌的发展现状,分析古歌文化发扬传承所面临的难题,提出实现新时代走向“强起来”的苗族古歌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新时代苗族古歌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 张杰; 梁佳雪; 万小芬
    • 摘要: 苗族古歌是学者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苗族文化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古歌中的人名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苗族先民通过生活的环境、认知的事物、地理的方位、形象的物件等对人物进行命名.苗语与汉语的语音、语义存在较大差异,许多苗族古歌中的人名在翻译时,大部分选择音译,导致一些人名失去了其原本的文化内涵.从苗族古歌中人名的命名体系、人名内涵、翻译技巧等方面进行对人名考辨,是解读苗族历史文化的关键所在.
    • 魏晓莉
    • 摘要: 湘西苗族古歌以口头表达的语言形式,叙述了湘西苗族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湘西苗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苗族古歌自身传承特性的限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基于此,急需采取相关措施,从保护机制的设立和传承人员的培育,以及文化资源的保存和传播途径的扩大等方面入手,继续加大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许发顺
    • 摘要: 在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清镇市申报的苗族古歌《簪汪传》成功入选扩展项目名录。《铐汪传》是一部过去不曾进入学者视野的苗族史诗,其内容丰富,涵盖人类起源、开天辟地、生产生活和战争迁徙等内容,是四印苗关于族群来历的心史记忆,对于研究四印苗的民族史、迁徙史、战争史具有重要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