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图像化

图像化

图像化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40471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美术界、美术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分会2003年年会、2001年辽宁省首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等;图像化的相关文献由60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经武、张荣翼、游江等。

图像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40471 占比:99.96%

总计:840833篇

图像化—发文趋势图

图像化

-研究学者

  • 张经武
  • 张荣翼
  • 游江
  • 王沛
  • 赵敬鹏
  • 钟志锋
  • 雷欣瑞
  • 鲁拥华
  • 么加利
  • 习云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英
    • 摘要: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每一册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写景文,教师对这些课文进行精心的备课、授课,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充分地感受文章中描绘的优美景色。通过学法迁移,学生对生活中的风景应该是会感受、能表达的。但是学生平时的课堂小练笔、习作等作业却反馈给教师,学生主动表达生活中的美景存在一定的困难,表达不出来或是不懂选什么景写。生活无处不是风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学习与生活脱离的现象,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景致形象再现出来,打通文本与生活的屏障,图像化阅读策略是架设文本与生活的桥梁。以下面三类写景文为例,谈谈如何有效运用图像化阅读策略进行写景文的教学。
    • 王晶
    • 摘要: 本文从“李子柒”短视频现象出发探究在网络中的个体日常生活如何被图像化审美化,以及视频如何呈现文化景观和进行意义建构。研究认为,“李子柒”短视频通过视觉性符号输出了她的日常生活以及由此所彰显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方式,而这一视觉化的产品也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学和精神意义上的符号。李子柒视频展现了中国传统对“美”的追求,同时形成了一种乡村文化与城市诉求结合的景观,这种“美”进入了消费空间,也意味着“美”在资本的逻辑下被生产被创造,也可能面临着被消解的可能。
    • 郭峰
    • 摘要: 镜头运动思维是诗歌鉴赏援引电影语言的创造性手段之一,推拉镜头是其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以推拉镜头理念反观卞之琳诗歌,发现其中有很多类似于“拉镜头”的图像化表达。这种诗歌图像化通过人物视角剧烈的空间变化,来表现个体处境的不稳定性、看待事物的多面性以及人与世界的相对关系。“拉镜头”理念在诗歌中的运用,使得卞之琳诗歌用极短的篇幅表现出极深刻的哲思,并做到了感情抒发与智性思考的完美统一。卞之琳诗歌蕴涵着诗歌语言与电影镜头语言的暗合,这种诗歌图像化为读者展现了丰富的画面感,其带来的无穷的想象空间,甚至为很多电影都比之不及。
    • 刘畅; 焦雨虹
    • 摘要: 微博平台上出现了一种通过发布影视剧截图表达个人情绪的传播现象。这种截图传播发生在消费主义的语境下,影视剧截图作为消费品被生产出来,生产的机制为凝缩与置换,置换步骤则意味这一生产有向标准化、批量化方向发展的能力。网民沦为被动的消费者,因而很难以主动的姿态参与意义的建构与表达,这背后的逻辑在于消费社会带来的审美泛化、审美经验浅表化以及它们导致的逃避情绪。通过传媒系统,网民接受的只有无止尽的再循环产物,生产出的情绪表达也沦为空洞的话语泡沫。
    • 江雪
    • 摘要: 儿童文学期刊《儿童世界》(1922—1941年)刊登的儿童诗存在读、看、唱等多种阅读方式,对儿童诗创作中散文化、图像化、歌谣化等倾向起到推动作用。与儿歌衔接的歌谣化倾向展示了现代儿童诗与传统紧密关联的一面;追随新诗用白话创作的散文化倾向和利用媒介图像的图像化倾向形成现代儿童诗与文言古诗之间的断裂,是构成其现代特质的一面。两面共同构建了中国现代儿童诗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基本样貌。
    • 戴定国
    • 摘要: 除了国铭外,有些国家还在邮票上添加特殊的图案或字母作为辨识标记。我把它们称作图像化国铭或第二国铭。一些联合发行的邮票,如欧罗巴邮票、地中海邮政联盟邮票、欧洲小国赛佩克邮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邮票的特殊标记,并不属于某一国家特有,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 巩志伟
    • 摘要: 《喜上》系列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成语“喜上眉梢”,以喜鹊喻喜庆之事,试图通过图像化的首饰进行呈现。设计师希望通过作品展示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所描述的情境—静谧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惊醒树林中的鸟儿,阵阵鸟鸣响彻山涧。诗人营造富有生机的诗意空间给予设计师很大的想象空间。
    • 黄敏; 张佳薇; 孙蓝蝶
    • 摘要: 目的 将代表楚文化精髓的《楚辞·九歌》从文字意象转换为图像,探索其图像化方法,并应用于现代设计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有助于增加楚辞图像研究的多样性,丰富楚文化研究。方法 使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楚辞·九歌》相关文献,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捕捉文字意象;归纳法,将《楚辞·九歌》中的意象分类,归纳为精神意象和物质意象,分析各类意象的转化方式。精神意象主要包括各神代表的美好愿景;物质意象包括人物意象、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器物意象、景物意象。结论 将《楚辞·九歌》的文字意象图像化,并应用于“年礼”设计之中。总结出在图像化精神意象时要先确定画面情节,再使用情绪版对每一章进行详细分析与转化,在图像化物质意象时则要形神兼备,古为今用,虚实结合。
    • 徐辉辉
    • 摘要: 阅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活动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经过多年的观察与调研,我们发现在本县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理论方面不足、阅读教学目标大而空、阅读问题指向不清、阅读教学内容模糊、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等;学生的阅读态度随意、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较差、阅读能力不强等,此外,学生使用的阅读方法单一,较少运用阅读策略。他们很少在阅读时质疑、思考,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关于阅读策略的一些术语,如联结、图像化、监控理解等。阅读能力停留在浅层次,多数同学只会提取明显信息、直接推断,而综合解释和评价的能力较低,回答时常用空话、套话。
    • 冯巍
    • 摘要: 宗教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艺术家对宗教建筑的画面表达,使宗教文化脱离了建筑的单一形态,有了新的表现载体,也使宗教建筑的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表达有了图像化的体现。城市宗教建筑题材油画其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技巧有什么特点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此类创作对城市宗教建筑题材油画创作的构图、光影、色彩、肌理等表现形式以及营造画面意境、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华等创作活动反复进行探求思索,形成对宗教建筑油画艺术语言及表现技巧的认识,现分述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