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听说课程

视听说课程

视听说课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教育、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681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电力教育、教育与职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第五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2017宁波高等教育研究论坛等;视听说课程的相关文献由246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序颖、严绍阳、严英等。

视听说课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5.6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3681 占比:94.22%

总计:3907篇

视听说课程—发文趋势图

视听说课程

-研究学者

  • 冯序颖
  • 严绍阳
  • 严英
  • 何丽婵
  • 刘思妤
  • 刘春燕
  • 刘苑
  • 吴莉莉
  • 吴莹莹
  • 周海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邱珺; 向雅琳
    • 摘要: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目标的确立给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带来了压力。学生学术英语视听说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高效率的视听说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方向。然而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加偏向于阅读方面的教学,因而学生多是哑巴式的英语学习,这种英语教学模式遇到瓶颈。学术英语视听课程需要因势利导地结合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等现代技术,将线上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线下与线上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该文从分析学术英语视听课程的现状,探讨视听课程信息化课程设计,通过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信息化的教学尝试,总结教学问题,提供相应对策,展望未来学术英语课程的蓝图,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 施浩亮; 李悦; 卞家轩
    • 摘要: U校园等线上平台的使用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三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了学生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建议。
    • 高雪莹; 万波
    • 摘要: 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转变课程教学模式,积极参与慕课的制作,有效地将慕课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将黑龙江工商学院《TED演讲视听说》的慕课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慕课为学生搭建交互式、高效且灵活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此课程的评价,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一些启示,以此创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
    • 屈晓莉
    • 摘要: 当前,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通过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破英语课程教学的局限。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具体内涵,并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特点,探讨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策略。
    • 朱卫志
    • 摘要: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新时代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外语人才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大数据时代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传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始不断显现,构建符合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以信息时代“互联网+”为背景,对当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重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 范丁齐
    • 摘要: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指出:高职阶段的英语课应当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学会一定的本专业领域的英语基本知识,会用英语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简单的交流是对高职学生英语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该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成绩,还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机会。同时,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极大降低了学生情感焦虑现象,从各个方面满足个性化的学生学习需求。
    • 张静
    • 摘要: “对分课堂”是我国高校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通过隔堂对分或当堂对分的模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进而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对分课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结合具体案例从准备阶段、具体实践过程以及课后学习三个阶段探讨“对分课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探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
    • 焦扬
    • 摘要: 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听说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如何提高听、说能力是广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传统的视听说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视听说课程改革,聚焦于“驱动—促成—评价”各教学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以致用。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几方面,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设计进行了实践探究,以期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 蔡坤
    • 摘要: 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渐进性"指将输入促成材料设计成循序渐进的系列促成活动,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产出任务.该文基于促成活动的渐进性原则,针对高级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了四类循序渐进的口语活动,包括大声朗读、提示性发言、信息差活动和小组项目,同时探讨在不同活动中教师如何适时地搭建和拆除脚手架.
    • 蔡坤
    • 摘要: 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渐进性”指将输入促成材料设计成循序渐进的系列促成活动,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产出任务。该文基于促成活动的渐进性原则,针对高级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了四类循序渐进的口语活动,包括大声朗读、提示性发言、信息差活动和小组项目,同时探讨在不同活动中教师如何适时地搭建和拆除脚手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