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质量
装配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7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260695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农业技术与装备、农机使用与维修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国第十五届声发射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水泥粉磨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农业机械化分论坛等;装配质量的相关文献由12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明周、徐立友、俞陈逸等。
装配质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0695篇
占比:99.85%
总计:261084篇
装配质量
-研究学者
- 刘明周
- 徐立友
- 俞陈逸
- 庞继红
- 王帅
- 赵思夏
- 魏俊
- 万德安
- 何卫平
- 孙沛泽
- 张远松
- 曹彦鹏
- 曹衍龙
- 杨将新
- 葛茂根
- 陈小亮
- 侯正航
- 张家铭
- 张根保
- 李凤鸣
- 李耀明
- 杨凯
- 林镇秋
- 王小巧
- 王新忠
- 蒋奇
- 闫祥海
- 陈建国
- 韩敏
- 马征
- 黄瑛娜
- 严滔滔
- 于鸿彬
- 侯天龙
- 刘从虎
- 刘孟楠
- 刘桂雄
- 刘银华
- 史勃
- 吴建军
- 吴景辉
- 吴海军
- 周涛
- 唐轶豪
- 孙永奎
- 张伟
- 张帅
- 张恃铭
- 张楠
- 张玮
-
-
李好;
徐志玲;
徐勇;
赵有为
-
-
摘要:
针对批量机械产品多目标要求下的分组选择装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搜索的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分组选择装配方法。以装配精度和装配成功率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质量损失函数和尺寸偏差的综合选择装配模型。采用浮点数和整数相结合的编码方式来描述分组选择装配方案,为获得分组选择装配方案中每个产品的封闭环实际尺寸,设计了一种解码方式。为了提高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利用NSGA-Ⅱ混合模拟退火算法对分组选择装配问题进行求解,将成绩标量函数作为个体评价规则,实现了多目标要求下选择装配分组方案的优化。以某深沟球轴承的装配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南瑞亭;
黄坚
-
-
摘要:
针对目前微型直流电机端盖装配质量采用人工目视检测,存在主观程度高、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区域推荐型卷积神经网络(R-CNN, reg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的微型直流电机端盖装配质量在线视觉检测技术。首先,应用Faster R-CNN目标检测方法,实现机壳冲压脚、正极、负极等端盖关键制造质量特征的识别与定位;根据电机型号对应的端盖装配质量需求,统计端盖上关键质量特征类型与数量(如机壳冲压脚及电机正极、负极、引线及插座等),从零部件安装到位、冲压脚齐全、正极正确涂装三方面评价微型直流电机端盖装配质量。初步实验表明,该文方法可实现微型直流电机制造过程不同规格尺寸微型直流电机端盖装配质量视觉检测,单个电机检测时间不超过0.21 s,满足微型直流电机端盖装配质量在线视觉检测需求。
-
-
徐立友;
魏俊;
赵思夏;
张帅;
陈小亮
-
-
摘要:
针对联合收获机割台装置装配质量检测方法改进和精度提升等问题,结合智能算法进行装配质量检测,采用小波包能量熵对东方红4LZ-9A2联合收获机割台振动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差分灰狼优化算法平衡全局和局部寻优能力对支持向量机的惩罚系数和核函数半径进行寻优。小波包能量熵所用算法时间相较于变分模态分解和经验模态分解分别缩短了97.64%和96.89%,预测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74%和56.25%,优化后支持向量机预测识别的准确率提升了2.05%。并使用优化后的模型对割台装置进行装配质量检测,进行多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差分灰狼算法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准确率,比粒子群算法提升了7.57%,比遗传算法提升了6.42%,比布谷鸟算法提升了11.80%。证明小波包能量熵对于割台装置振动信号数据特征提取的优越性,以及差分灰狼优化算法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对割台装置装配质量预测和识别的有效性,为联合收获机割台装置装配质量检测方法和精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工程借鉴。
-
-
梅潇;
池华山;
岳聪;
范建瑜;
刘宗沁
-
-
摘要:
为探索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组件的装配参数对整机振动响应的影响,通过不平衡响应振动方程描述了装配阶段几何偏差和不平衡偏差与振型的机理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相关性(maximum correlation,MC)系数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的改进模型,MC-XGBoost预测模型。通过MC系数筛选影响振动性能的关键参数,即最相关的几何/不平衡装配参数;代入XGBoost模型进行振动特性预测。利用试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MC-XGBoost预测模型相比于RF、GBDT算法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为航空发动机面向装配质量的振动特性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
-
李江南;
苏增荣;
刘凯;
张洋洋;
李永刚;
张冬生
-
-
摘要:
防错设计对于柴油机的装配、维修环节至关重要,可从源头减少因设计失误导致的错装问题,避免错漏装,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文章总结了面向柴油机装配的防错设计原则,并对涉及到防错要求的典型零部件类型及防错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介绍了止推片的几种防错设计案例,对防错技术应用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
-
张茂健;
韩丽曼;
金敬福;
齐迎春;
丛茜
-
-
摘要:
为了实现拖拉机整机出厂终检时整机装配质量快速评价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振动烈度评价拖拉机整机装配质量的方法.以奔野484-2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怠速状况下的拖拉机前托架、发动机、离合器及变速箱等部位的振动烈度,结果表明:振动烈度可以作为评价拖拉机整机装配质量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局部评价拖拉机装配质量的依据.
-
-
林晓涵;
王少杰;
侯亮;
杨峥;
穆瑞
-
-
摘要:
目前,在某些装配生产中存在着与张力的测量和装配调整精度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振动信号分析的张力测量和预测方法.首先,进行了稳态张力测量及振动信号采集试验,实现了便捷、准确的工况测量和信号获取;然后,通过带传动台架模拟试验获取了不同张力下的振动信号,并开展了基于BP、RBF、GRNN等3种神经网络的张力预测研究,实现了准确的张力预测;最后,将上述试验方法和预测网络模型应用于某带传动的张力预测上.研究结果表明:GRNN模型快速、精准,客车张力预测结果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的概率为86.15%,所提方法是实现张力预测的有效途径,对优化装配工艺和提高产品性能有重要意义.
-
-
邢一新
-
-
摘要:
针对新一代飞机装配过程几何量检测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需求,分析了飞机装配过程几何量检测特征和具体的检测要求,提出了用于不同测量任务的测量方法,构建了装配几何量质量检测体系.研究了复杂装配现场多源异构整体测量工艺仿真及精度优化、三维点云数据的拟合与对齐和基于整体测量场的多系统协同测量3项关键技术,开发了装配检测质量管理平台,实现了检测数据管理信息化,为后续装配提供数据支撑,同步提升了飞机装配过程质控能力.
-
-
-
张楠
-
-
摘要:
机械加工的误差控制会对工件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具体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探究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小误差,提高机械加工的装配质量,通过对误差分析技术对机械加工装配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详细地探讨了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控制策略。
-
-
闫思敏
- 《第十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作为整车生产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总装装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品质及企业品牌的传播.本文从汽车装配角度出发,结合总装现场工作经验,重点分析影响总装装配的环节和因素,并总结了提升总装装配质量的方法.
-
-
-
GAO Yan;
高岩
- 《2018高速铁路先进焊接技术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结合轨道车辆车体钢结构总组装的制造,探讨运用DELMIA系统模拟工艺过程的方法.在工艺流程基础上,创建工艺环境,模拟装配焊接过程,分析产品可装配性和工装设备可达性,结合人机工程分析对工艺方法、工装和生产线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改进装配质量和效率.
-
-
Zhang Pengying;
张鹏营;
Yang Yang;
杨扬;
陈红卫;
侯登林
- 《第五届全国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飞机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数十项气密试验以确保飞机管路的装配质量.现有管路气密试验设备普遍自动化程度不高、集成度不高、使用率低、定检维护费用昂贵,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以外,手动试验设备操作繁琐效率低且易出错,试验过程也无法追踪和回溯.针对该问题利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实现飞机直压式气密试验设备智能化、柔性化设计,实现气密试验数据的实时监控、记录、分析,以及试验结果的预判、终判,提高飞机气密试验效率的同时节约了产品制造成本.
-
-
康嗣博;
王海渊;
刘立海;
刘丽萍;
谷丽娟
- 《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柴油发动机我厂175柴油机采用第二代高压燃油喷射系统,模块化设计,轨压达到1800bar,是满足排放要求和油耗要求的重要保证.高压共轨管系压力较高,对零件加工和管系装配要求更加严格.高压油管的装配质量是保证燃油管系密封性和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
-
-
易贤
- 《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2019年会》
| 2020年
-
摘要:
驾驶室环境的密闭性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包括:噪声、异味、温度在内的环境干扰,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司机的驾驶注意力.本文从驾驶室本体的基础密封,其他相关组件之间的密封关系,影响驾驶室密封性的原因分析,提升驾驶室密封性的合理建议来详细叙述介绍驾驶室密封性的相关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改进及提升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密闭性,提出合理的建议及预防措施从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
-
易贤
- 《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2019年会》
| 2020年
-
摘要:
驾驶室环境的密闭性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包括:噪声、异味、温度在内的环境干扰,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司机的驾驶注意力.本文从驾驶室本体的基础密封,其他相关组件之间的密封关系,影响驾驶室密封性的原因分析,提升驾驶室密封性的合理建议来详细叙述介绍驾驶室密封性的相关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改进及提升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密闭性,提出合理的建议及预防措施从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
-
易贤
- 《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2019年会》
| 2020年
-
摘要:
驾驶室环境的密闭性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包括:噪声、异味、温度在内的环境干扰,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司机的驾驶注意力.本文从驾驶室本体的基础密封,其他相关组件之间的密封关系,影响驾驶室密封性的原因分析,提升驾驶室密封性的合理建议来详细叙述介绍驾驶室密封性的相关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改进及提升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密闭性,提出合理的建议及预防措施从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
-
易贤
- 《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2019年会》
| 2020年
-
摘要:
驾驶室环境的密闭性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包括:噪声、异味、温度在内的环境干扰,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司机的驾驶注意力.本文从驾驶室本体的基础密封,其他相关组件之间的密封关系,影响驾驶室密封性的原因分析,提升驾驶室密封性的合理建议来详细叙述介绍驾驶室密封性的相关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改进及提升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密闭性,提出合理的建议及预防措施从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及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