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密度

血管密度

血管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眼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9972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解剖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第三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血管密度的相关文献由73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世庆、王志军、王娜等。

血管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9972 占比:99.73%

总计:80187篇

血管密度—发文趋势图

血管密度

-研究学者

  • 冯世庆
  • 王志军
  • 王娜
  • 华兴
  • 李涛
  • 杨宏梅
  • 柏树令
  • 王雪
  • 胡悦
  • 董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晓静; 吴峥峥; 邓铂林
    • 摘要: 近视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增长易导致机械应变伴随的一系列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改变,进而导致视觉质量的进行性下降,严重时可致盲。OCTA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在几秒内获得可视化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分层系统图像。本文将综述OCTA近年来在观察高度近视眼底血管密度、血流面积及常见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以期对眼科临床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 陈旭豪(综述); 洪颖(审校); 张纯(审校)
    • 摘要: 视网膜的微循环改变与青光眼密切相关。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检查,可同时提供视网膜以及其血管信息,对视网膜各层微循环的检测效果良好,近年被运用到青光眼的研究和监测中。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PC)密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呈正相关,因而在青光眼评估中尤为重要。OCTA对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的评估主要在视盘旁区和黄斑区。青光眼患者视盘旁区全层和RPC血管密度显著下降,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以及视野缺损均匹配,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黄斑区则呈现血管密度下降,无血管区面积显著增大的趋势。对比不同类型和阶段的青光眼,晚期青光眼以及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OCTA改变更显著。OCTA结果可受到高度近视和眼压变化的影响,视盘旁区的OCTA改变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更高。总体来看,OCTA可以为青光眼视网膜微循环评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从视网膜微循环的OCTA表现以及青光眼视网膜微循环的OCTA图像改变,包括青光眼视盘旁区微循环OCTA改变、黄斑区微循环OCTA改变、OCTA评估青光眼黄斑区与视盘旁区微循环的影响因素及诊断价值比较几个方面就OCTA对青光眼视网膜微循环的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邢傲君; 张雅楠; 王贺; 李明新
    • 摘要: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OCTA)评估未出现临床可见视网膜病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并与血液学指标、病程、化疗疗程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40例经扩瞳检眼镜检查无临床可见视网膜病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研究组)和4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并进行以黄斑为中心6.0 mm×6.0 mm区域和以视盘为中心4.5 mm×4.5 mm区域OCTA扫描,测量指标包括浅表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管密度(V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周长、FAZ面积、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围300μm毛细血管密度(FD300)、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同时进行血液学相关指标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幼稚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将研究组OCTA参数与血液学相关指标、病程、化疗疗程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研究组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中心凹区、黄斑总体的SCP、DCP的血管密度分别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凹区SCP、DCP的血流密度,FD300与血红蛋白指标呈正相关(β=0.14,P=0.008;β=0.131,P=0.033;β=0.156,P=0.014);FAZ的面积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β=-0.102,P=0.009);FAZ的周长与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β=-0.261,P=0.033);黄斑总体及中心凹周围区DCP的血流密度与幼稚细胞比例呈负相关(β=-0.129,P=0.006;β=-0.151,P=0.003);黄斑总体及中心凹旁、中心凹周围区SCP的血流密度,FD300与血清中VEGF水平呈负相关(β=-0.025,P=0.018;β=-0.037,P=0.017;β=-0.022,P=0.036;β=-0.037,P=0.025)。中心凹周围区SCP的血管密度,黄斑总体、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DCP的血管密度均与化疗疗程呈负相关(β=-0.152,P=0.038;β=-0.161,P=0.041;β=-0.796,P=0.014;β=-0.130,P=0.011)。黄斑总体、中心凹周围区DCP的血管密度与病程呈负相关(β=-0.142,P=0.046;β=-0.109,P=0.045)。FAZ的面积、FAZ的周长与化疗疗程呈正相关(β=0.183,P=0.007;β=0.197,P=0.039)。结论在出现临床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视网膜就已经开始出现微血管的损伤;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黄斑微循环损害与幼稚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VEGF水平增高,化疗疗程增加,病程延长等因素有关。
    • 伊恩晖; 杜兆江; 杨格强; 肖潇; 贺金刚; 王晟宇
    • 摘要: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VC)在中重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中重型NPDR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同一患者的双眼按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纳入P+I组(42眼),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即刻行IVC治疗的纳入P+I+IVC组(42眼)。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SFRT);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黄斑区血管密度(VD),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及术后1、3、6个月,两组的LogMAR BCVA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术后1 d、1周,P+I+IVC组的LogMAR BCVA优于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P+I+IVC组的眼压显著高于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P+I+IVC组的SFRT均显著小于术前,P+I组均显著大于术前,且P+I+IVC组显著小于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P+I组的黄斑区VD显著低于术前及P+I+I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IVC组的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显著低于P+I组,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中联合IVC应用于中重型NPDR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降低和延缓白内障术后视网膜及新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黄晓玲; 叶亲颖
    • 摘要: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盘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特征性缺损缩小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视网膜血流改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发展实现对视网膜及脉络膜分层血流量化分析,对评估青光眼中视乳头、视网膜、脉络膜周围区域的微血管系统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博; 苟文军; 解宸; 游慧; 白梦天; 李恒
    •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内界膜(ILM)剥离对糖尿病性黄斑前膜(ERM)患者黄斑区血流信号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性ERM患者分为ERM+ILM剥离组(18眼)和ERM剥离组(19眼),均行标准玻璃体切除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黄斑厚度(CMT)、血管密度(VD)、血管长度密度(VL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圆度。结果ILM剥离对两组患者的BCVA、CMT的变化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浅表毛细血管丛(SCP)中,ILM剥离与否不影响VD、VLD、FAZ面积和FAZ圆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部毛细血管丛(DCP)中,ILM剥离对VD、VLD和FAZ圆度的变化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M+ILM剥离组术后第6个月的VD、VLD和FAZ圆度与ERM剥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ERM患者术中剥离ILM延迟了黄斑区深部毛细血管丛血流信号的改善,增加了深部黄斑缺血的风险,但不影响术后BCVA和CMT的恢复。
    • 黄卫虎; 徐燕; 孙朝越; 张玮; 王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四黄油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皮肤组织CD146、VEGF表达及肉芽组织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在SD大鼠的糖尿病烫伤创面模型中研究四黄油的修复作用。检查伤口的愈合速度、上皮形成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定量反映增殖和炎症调节的生物标志物。结果四黄油可以加速糖尿病大鼠烫伤皮肤的伤口愈合,促进上皮加速肉芽组织形成,胶原蛋白合成和血管生成的促进抑制炎症反应并增加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胶原蛋白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46的表达。结论四黄油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烫伤皮肤的伤口愈合,这归因于四黄油介导的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抑制的协同作用。
    • 杨香香; 何媛; 张坚
    • 摘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年关于原发性青光眼眼底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有了革命性的突破,诞生了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辅助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该技术与传统的检查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其利用分频谱振幅去相关血管成像(SSADA)的方式获取眼底三维立体血流图像,可以分层并量化眼底血流密度,具有无创、迅速、可重复、分层成像和高分辨率等特点,可用于监测青光眼眼底血流的早期改变、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但OCTA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更广泛地应用于青光眼疾病的更多领域,本文就OCTA技术在原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乔灵飞; 姜波; 史春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病眼单次康柏西普注射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6—1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BRVO继发ME的病人31例31眼,所有病眼均接受抗VEGF治疗,药物为康柏西普.注射前和注射后1月,所有病人均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A检查.其中,软件自动测量治疗前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面积(FAZ)、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VLT)和灌注密度(PD)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法分析治疗前后病眼各项资料差异.结果 与康柏西普注射1月后比较,CMT由治疗前(474.2±95.1)μm降低至(320.3±13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5,P=0.000);BCVA由治疗前(54.94±16.87)个提升至(66.78±19.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1,P=0.015);黄斑区FAZ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P>0.05);黄斑区不同区域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VLT)及灌注密度(PD)较治疗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BRVO继发ME病眼短期内CMT明显下降,BCVA显著提高,且对黄斑区FAZ及视网膜浅层毛细管的视网膜血管密度无明显影响.
    • 高茹心; 刘旭阳; 吴仁毅
    • 摘要: 许多证据表明血管功能障碍对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实现了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微循环的分层成像,量化病灶血管密度和血流指数,弥补了传统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无法直接提供血流信息的不足.OCTA有助于准确、早期地诊断青光眼,监测青光眼的进展,在青光眼的临床诊断和随访方面有一定的的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