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
薄膜电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6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20317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0全国节能灯用原材料、元器件及设备技术研讨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暨高峰论坛等;薄膜电容的相关文献由7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军、万广文、余晟武等。
薄膜电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0317篇
占比:99.95%
总计:220418篇
薄膜电容
-研究学者
- 李建军
- 万广文
- 余晟武
- 钱立文
- 张淮鑫
- 张勇
- 吴慨希
- 坂下幸雄
- 王壮
- 刘志钢
- 刘贵生
- 吕佳明
- 吕学文
- 吴庆国
- 徐明强
- 朱跃红
- 许嘉慧
- 郑海红
- 任剑
- 李彦
- 辛伟
- 魏海滨
- 万国花
- 万广科
- 夏顶锁
- 王伟波
- 靳建鼎
- 刘宇
- 刘金宝
- 吴振锋
- 廖东明
- 慕悦
- 李超超
- 柯云
- 王新川
- 舟洼浩
- 卢星华
- 孙世聪
- 朱旭东
- 李向东
- 李峰
- 罗学民
- 钟秀童
- 陈中威
- 魏三春
- 于军
- 周振华
- 周文利
- 孙宇
- 朱梦婷
-
-
吴春冬;
李云;
张靖岩
-
-
摘要:
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应用场景中,薄膜电容器内部最高温度一般要求不超过105°C,如果电容器工作在85°C的环境中,其允许的温升裕量就会变得很小。电容器温升与负载变化强相关,导致在设计初期很难精准设计电容器的温升裕量。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Foster热网络模型的电热仿真计算方法来预测电容器内部瞬态温度。其通过电容器温升实验的方法提取了5阶局部热网络模型的参数,搭建了完整的仿真模型,并用该仿真模型计算了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周期)与美国高速公路复合工况下的电容器温升情况。结果显示,在循环工况下,电容器温升变化趋势与纹波电流特性的对应关系很好,用该方法可以清晰地评估最高温升点。
-
-
王启行;
宋佳磊
-
-
摘要:
针对传统四象限变频器直流母线采用大电解电容带来的缺点,以电梯变频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母线电容采用小薄膜电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电网侧变流器的双环控制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网侧变流器采用了高阶的LCL滤波器,以更好地抑制并网电流的高次谐波。重点讨论了电流环和电压环控制策略,电流环采用PIR控制器,保证并网电流的总谐波满足并网要求,电压环采用PI控制加功率前馈控制,提高小母线电容时系统的稳定性。针对以上控制策略,搭建了离散化的Matlab仿真模型,并进一步搭建了样机,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
-
罗潇;
於锋;
丁雷青;
彭勇
-
-
摘要:
针对单相光伏微型逆变器中电解电容体积大、工作性能受温度影响程度高、寿命短所导致系统功率密度低与可靠性差等缺点,设计了一种计及最小飞跨电容的单相三电平微型逆变器。该逆变器可独立应用于单个光伏板,在保证输出性能的同时,有效浓缩拓扑结构的体积,提高系统功率密度。首先,通过建立系统等效拓扑结构,研究单相飞跨电容型三电平光伏微型逆变器的工作模态;其次分析飞跨电容升压电路实现输出三电平以及功率解耦的机理;然后依据逆变器稳定运行的约束条件,依靠离散求解方法计算飞跨电容的最小容值,采用体积小、工作性能稳定的薄膜电容取缔电解电容。最后,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验平台中,通过开环控制算法验证了该逆变器的优越性。
-
-
孙玥;
桂冠
-
-
摘要: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逆变器复杂的电路拓扑和器件寿命不匹配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具有无功补偿能力、无电解电容的单级光伏逆变器,该逆变器具有向网侧馈入无功功率的能力.其拓扑结构采用三态开关(Three-state Switching,TSS)控制策略,在无需额外功率器件的前提下完成了无电解电容运行.使用薄膜电容承受较大的二倍功率脉动,并通过合理的能量路径优化完成恒功率输出.最后,通过搭建80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逆变器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
-
刘米丰;
任卫朋;
赵越;
陈韬;
王盈莹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功率微波组件的集成无源电容式高硅铝合金基芯片载体技术.首先,利用化学机械抛光、磁控溅射和阳极氧化技术,在高硅铝合金衬底上制备出基于Ta2 O5-Al2 O3混合介质层的薄膜电容,比容量测试结果约为7μF/mm2.然后,在薄膜电容制备工艺基础上,结合光刻、刻蚀和图形电镀等技术,在高硅铝合金圆片表面同时加工出薄膜电容、电源导线以及共晶焊接膜层等结构,从而完成一体化集成功率芯片载体制备.最后,开展了芯片载体在微波发射组件中的应用验证,发射功率测试结果为9.8 W(通道1#)/9.6 W(通道2#),杂散抑制测试结果为-76.24 dB(通道1#)/-75.09 dB(通道2#),均满足组件设计指标要求.
-
-
蒋寅
-
-
摘要: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磷系阻燃剂、氢氧化铝和分子筛为主剂,以有机酸酐和促进剂作为固化剂制备一种无卤阻燃薄膜电容灌封材料。研究了不同阻燃剂及添加量对灌封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阻燃性能和电容耐久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无卤阻燃薄膜电容灌封材料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按无卤阻燃薄膜电容灌封材料的最佳配方制备的灌封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4°C,阻燃等级为V0,电气绝缘性能佳。以此灌封材料灌注的薄膜电容可以通过1.2倍额定电压、双85(85°C/85%RH)条件下600 h的耐久性试验,试验前后电容变化率为3.93%。
-
-
-
倪峰;
李飞;
王倩
-
-
摘要:
逆变器的直流母线通常使用电解电容器消纳开关过程中的瞬时能量,在电网电压穿越时缓冲能量冲击.电解电容器必须降额使用以保证逆变器的寿命满足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了薄膜电容器与电解电容器混合使用的混合型直流母线电容.通过使用高性能的薄膜电容吸收纹波电流中的高频分量,有效减小了电解电容器的温升,从而提高了电解电容的寿命.仿真和实验结果有效地支持了这一结论.
-
-
-
-
HUO Junya;
霍军亚
- 《第十三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交流大会》
| 2016年
-
摘要:
变频控制器小型化和低成本是空调行业一直追求的目标.小容值空调变频控制器使用小容值电容替代大电解电容,并且可以省去PFC部分电路,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的目标,是目前变频空调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小容值变频控制器特性分析、电解电容特性分析、薄膜电热特性分析,研究薄膜电容替代高压电解电容应用于空调变频控制器的可行性.并通过多种实验测试评价薄膜电容的关键指标.最终确认薄膜电容可以替代大电解电容应用于空调变频控制器,而且具有更长的耐久性.
-
-
-
-
秦跃利;
高能武;
谢飞;
孔祥栋
- 《第十二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
| 2001年
-
摘要:
将薄膜电容、电阻、电感等无源元件同微带电路导体集成一体化是微波电路向毫米波频段发展的重要工艺手段.实验应用薄膜制造设备,选择适当的材料,把握关键工艺参数可以实现薄膜电容的集成.文章分析了薄膜电容针孔短路和膜层附着力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
-
-
ZHANG Xiuqi;
章修齐;
YUAN Tao;
袁涛;
LI Mengnan;
李梦南;
WANG Kewen;
汪柯文;
CHEN Zhong;
陈仲
- 《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功率解耦的三端口反激式准单级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该逆变器通过增加的第三端口作为解耦端来处理纹波功率,使得输入功率保持为一定值,有效减小功率解耦所用的电容值,从而逆变器中的电容都可采用寿命长的薄膜电容.同时,该逆变器利用工频极性反转逆变桥将馒头波电流转换成高质量的正弦波并网电流,无需经过两级功率变换,提高了功率变换效率.文中详细介绍了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并给出了系统中关键参数的设计准则.最后为了验证其原理,搭建了一台75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该逆变器较好地实现了输入输出功率解耦.
-
-
张洁;
张方华;
倪建军
- 《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后文简称LED)具有发光能效高、光学性能好、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绿色照明光源。但是传统AC供电的LED驱动器中短寿命的电解电容,限制了LED照明光源的长时间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偏置的正弦波电流驱动LED,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在同样的中间母线电压脉动下,储能电容的容量能够减小到原来的55.8%,从而可以用薄膜电容取代电解电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