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带线

微带线

微带线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347378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安全与电磁兼容、电波科学学报、电讯技术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9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电科技研讨会暨博士生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等;微带线的相关文献由2390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澍、刘若鹏、季春霖等。

微带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7378 占比:99.83%

总计:347961篇

微带线—发文趋势图

微带线

-研究学者

  • 林澍
  • 刘若鹏
  • 季春霖
  • 岳玉涛
  • 张友俊
  • 曹必松
  • 田雨
  • 屈维
  • 李九生
  • 李星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志红; 王溢; 裴忠铭; 袁艺峰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设备中的电路集成度愈来愈高,微带线成为PCB板上产生电磁辐射的主要部件。文章采用FEKO电磁仿真软件实现了L形带线电磁辐射的等效建模,并基于此,仿真分析了微带线电磁辐射对邻近微带线的电磁干扰特性。首先,采用FEKO电磁仿真软件,建立L形微带线的电磁辐射模型,仿真得到其上方某一邻近平面的磁场分布。其次,根据镜像原理,构建微带线电磁辐射的偶极子阵列等效模型。最后,采用该偶极子阵列辐照PCB板上的单根微带线,分析微带线上的电磁干扰特性。
    • 赵敏; 曲兆明; 王庆国; 周星; 陈亚洲
    • 摘要: 场致绝缘-金属相变材料可以满足强电磁脉冲攻击下电子信息装备自适应高效防护的迫切需求,然而其脉冲响应测试方法还不明确,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微带线原理,提出一种测试范围宽、响应时间快的材料脉冲响应测试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建立水平极化下测试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电磁脉冲作用下材料相变后电阻的计算公式,进一步通过电阻等效试验与材料样品性能测试,验证理论模型和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够满足材料相变后电阻范围为1Ω~30 kΩ的脉冲响应测试需求,且可以计算得到材料相变后的电阻、响应时间及恢复时间,为场致绝缘-金属相变材料电磁脉冲响应特性的定量评价和新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 段东洋; 胡林仁; 郭庆功
    • 摘要: 设计实现了一款工作在X波段的1×32微带阵列天线以及与之匹配的馈电网络。根据切比雪夫分布设计了一副不等功率分配器,采用树状拓扑结构,解决了功分比过大时微带线的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天线在频带9.28-9.56GHz内的S11小于-10dB,在中心频点9.4GHz处实现了21.7dBi的增益和-25dB的旁瓣电平抑制以及在H面实现了2.48度的3dB波束宽度。该线阵天线以及相应馈电网络的设计为后续大规模相控阵天线的实现提供保障。
    • 冀元; 唐章宏; 王群; 李永卿; 赵锐; 郭荣斌
    • 摘要: 微波介质材料的电磁参数决定了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性能。为探索高温条件下介电常数的变化趋势,文章讨论了设有空气隔热层时的微带线法测量原理,分析了微带线法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完成了介质材料1~40 GHz的常温、高温介电常数测量,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测量结果表明:20 GHz以上,介电常数的相对不确定度略有增加,微带线法的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 任健; 胡文哲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运用ADS仿真软件来设计频率范围在3.8-4GHz的微波功率放大器模块,并运用晶体功放管提供的静态IV特性曲线以及小信号S参数,分别优化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匹配电路,以实现大功率输出的目的。经过对整个电路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实际加工后的调试和测试,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 周汉西; 王平; 严仲明; 王豫
    •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工作于30~32 GHz的毫米波差分移相器,其尺寸为30 mm×18 mm×0.127 mm。该移相器以微带线为基础进行设计,由中心圆环及一对开口谐振环(SRR)共同组成。通过改变中心圆环的半径大小实现在工作频段内的S参数优化。以参考线的输出相位为基准,通过改变开口谐振环半径依次实现22.5°、45°、90°的差分移相。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频段内,该移相器的回波损耗小于-10 dB,插入损耗小于1.4 dB,仿真最大移相误差小于5°。该移相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通过实物样品测试,验证了其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 陈晓俐; 薛焕杰; 官伯然
    • 摘要: 文中设计了一种小型化的具有高方向性的多节微带线定向耦合器.通过将耦合微带线分段处理,得到由一节1/4波长段和两节1/8波长段组合的多段耦合器.非均匀介质微带耦合线中奇偶模相速度的差异导致微带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较差.文中通过在耦合器馈线拐角处采用1/4圆弧提高了方向性.通过优化仿真设计实现了10 GHz耦合器,耦合度为25 dB,并且从6~14 GHz的方向性优于30 dB.与传统的并联耦合线耦合器相比,文中所提出的耦合器具有更小尺寸和更加出色的方向性,且实测和模拟仿真基本一致.
    • 吴其霖; 谭康伯; 路宏敏
    • 摘要: 针对在便携式机箱狭小内部空间中相接各个模块,承担着信息能量传输交换功能PCB上的微带线存在电磁耦合干扰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化简的建模仿真分析方法.文中将机箱模型建模并基于微绕理论简化模型,结合机箱内部PCB及其上微带线的电磁特征建模,并在微带线上添加相应的时钟信号激励和负载,实现了不用PCB间微带线的耦合特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与干扰PCB相对空间位置为垂直或平行时,微带线的耦合电压峰值分别为1.3 mV和0.5 mV,整体变化趋势与时钟信号上升下降沿相关;垂直和平行PCB上的耦合电压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 廖臻; 廖志斌; 刘宇平
    • 摘要: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射频微波电路设计的基础.但相关概念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过程以数学推导为主,学生理解困难.为了增强学生对阻抗匹配的理解,以微带线阻抗匹配的典型工程应用为案例,将理论分析与电磁仿真相结合,对微带线阻抗匹配网络进行设计,增强学生对传输线阻抗匹配的理解.使学生从理论到仿真,从数学推导到可视化的验证,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增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 周柘宁; 王翀; 周国云; 何为; 缪桦; 周进群; 叶晓菁; 朱凯; 王朋举
    • 摘要: 5G以及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印制电路板制造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频率低时延信号的传输对微波射频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电路板的叠层结构以及高精度线路的制作之外,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高频信号传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银层具有良好的导电、耐候及可焊性能,化学镀银已成为微波射频板优选的表面处理方式。文章研究了化银工艺前后处于裸铜、化银前处理、化银后三个阶段不同状态的微带线插入损耗的变化,并通过改变化银传输速率来研究化银厚度对微带线高频高速信号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裸铜及前处理阶段微带线插损无明显变化,化银处理后相比于裸铜微带线损耗在25 GHz时增加了11%。随着化银厚度的增加,其微带线插损呈现增大趋势,可能是由于银镀层中含有10%以上的碳元素导致经过化银处理后的微带线相比于裸铜阶段阻抗增大了1.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