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765210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院刊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九届海峡两岸沙尘与环境治理学术研讨会、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荒漠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由440位作者贡献,包括Bjoern、Chapin、Christensen等。

荒漠生态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65210 占比:100.00%

总计:3765371篇

荒漠生态系统—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庄伟伟; 王明明
    • 摘要: 为深入了解荒漠植物营养元素计量特征,认识元素间的交互作用,揭示不同生长期、不同沙丘部位植物元素含量差异。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8种优势草本植物(4种1年生植物,4种短命植物)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生长期(旺盛期、枯萎期)、不同沙丘部位(坡上、腹地)的植株,测定全株植物的10种营养元素(C、N、P、K、Na、Mg、Al、Mn、Cu、Zn)。结果表明:(1)8种植物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植物因遗传特性不同而对元素选择吸收的特点,含量为:C(230.19~401.82 mg·g^(-1))、N(11.31~18.85 mg·g^(-1))、P(0.95~2.08 mg·g^(-1))、K(16.12~29.79 mg·g^(-1))、Na(0.88~3.31 mg·g^(-1))、Mg(3.38~5.31 mg·g^(-1))、Al(0.33~1.99 mg·g^(-1))、Mn(51.35~105.32 mg·kg^(-1))、Cu(4.14~6.38 mg·kg^(-1))、Zn(11.64~21.43 mg·kg^(-1))。不同种的元素含量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大小排序为:C>N>K>Mg>Na>P>Al>Mn>Zn>Cu,典型特征为富K,贫Cu、Zn,属于N制约性植物,表明环境对各类植物元素含量的一致影响。(2)元素含量受物种、生长期和沙丘部位的影响显著。4种黎科植物(Chenopodiaceae)Na含量显著比4种短命植物高。与生长旺盛期相比,8种植物在枯萎期的C、N、P、Mg、Mn、Cu、Zn含量普遍降低,而Na、K含量有不同幅度的升高,并且碱蓬、沙蓬的K含量显著升高。受土壤水分和养分丰富程度的影响,沙丘腹地植物元素含量普遍比坡上同种植物高。(3)相关性分析表明:C与P,N与Na、Mg、Cu、Zn,K与P、Al,Na与Mg,Mn与Na、Mg、Cu,Zn与Cu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P与Cu,C与Cu、Zn,K与Mn、Cu、Zn之间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综上所述,荒漠植物元素含量的这些特征体现了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等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 韩阳瑞; 单炜; 许大为; 张伟艳
    • 摘要: 以库布齐沙漠柠条灌丛为研究对象,人工控制土壤水分补给量和干旱程度,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连续监测叶片光合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探讨柠条叶片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变化特征,分析柠条灌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 表明:柠条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02~44.80 μmol/(m2·s),蒸腾速率为0.94~23.41 mmol/(m2·s),气孔导度为0.02~1.09 mol/(m2·s),胞间CO2浓度为238.12 ~ 323.05 μmol/mol,4种指标均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深而降低,光合作用明显被抑制.土壤含水量与柠条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柠条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及蒸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在不同干旱程度下表现为重度干旱(3.35 μmol/mmol)>中度干旱(2.87 μmol/mmol)>轻度干旱(2.08 μmol/mmol)>特重干旱(2.15 μmol/mmol),在土壤含水量为7%~9%时具有最优水分利用效率.
    • 胡冬; 吕光辉; 王恒方; 杨启; 蔡艳
    • 摘要: 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对维持荒漠区群落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以艾比湖流域荒漠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及实验分析,探讨不同水分梯度下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土壤因子对二者的影响.结果 表明:(1)随土壤水分含量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种群密度稳定性(ICV)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且当土壤含水量低于4.65%时,荒漠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总体显著降低(P<0.05);(2)不同水分梯度下影响艾比湖流域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具有差异性,高水梯度为硝态氮与有机质,中水梯度下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因子为pH,低水梯度为全氮和有机质;(3)仅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土壤因子(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才能对群落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P<0.01);(4)三种梯度下,物种多样性均对群落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P<0.001),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 张洁; 吕光辉; 王恒方; 蒋腊梅; 蔡艳
    • 摘要: 以艾比湖流域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功能丰富度指数,对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高水盐环境(土壤含水量10.93%,土壤含盐量5.95 g·kg-1)下,群落主要由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等乔木组成;中水盐环境(土壤含水量6.87%,土壤含盐量3.96 g·kg-1)下,群落主要由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inn.)和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Pall.) Voss]等灌木组成;低水盐环境(土壤含水量2.91%,土壤含盐量2.58 g·kg-1)下,群落主要由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inn.) Moq.]和小獐毛[Aeluropus pungens(M.Bieb.)C.Koch]等草本组成.高、中和低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功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83、8.73和6.8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高和中水盐环境下,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显著高于低水盐环境.高和中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功能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拟合系数(R2)分别为0.319和0.313;低水盐环境下,二者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高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功能丰富度指数与生态系统单一功能间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中和低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与植物叶片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R2分别为0.214和0.274.高水盐环境下,功能丰富度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R2为0.327;中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R2为0.152.对于整个样地,土壤含水量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重要性最高,功能丰富度指数的重要性高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综上所述,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功能丰富度指数间相关关系减弱.非生物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影响最大,进一步说明土壤含水量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限制性作用;生物因子中功能丰富度指数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起主要作用.
    • 摘要: 国家石漠公园指以多样化的岩溶地貌与生物景观资源为基础,以保护岩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生态文化建设和科普宣教为主线,合理利用资源开展公众游憩、旅游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的特定区域,属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是国家生态建设与岩溶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南着力推进国家石漠公园建设。目前,全省共建成安化云台山、召邵日鸡公岩、淑浦雷峰山等15个国家石漠公园,总面积2.24万公顷,国家石漠公园的数量和总面积在全国都位居第一。
    • 王鹏; 李向义; 热甫开提; 林丽莎; 曾凡江
    • 摘要: 研究区域位于昆仑山脉为界的青藏高寒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植被稀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自2005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以来,按统一的监测规范,对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营养元素、主要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策勒站2009–2015年3个荒漠观测场和7个农田观测场长期采样地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的交换量、养分全量、矿质全量、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速效微量元素、机械组成及容重等42项指标。本数据集可为荒漠系统大气–土壤–植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为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提供理论参考。
    • 王鹏; 李向义; 热甫开提; 林丽莎; 曾凡江
    • 摘要: 研究区域位于昆仑山脉为界的青藏高寒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植被稀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自2005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以来,按统一的监测规范,对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营养元素、主要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策勒站2009–2015年3个荒漠观测场和7个农田观测场长期采样地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的交换量、养分全量、矿质全量、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速效微量元素、机械组成及容重等42项指标。本数据集可为荒漠系统大气–土壤–植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为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提供理论参考。
    • 孙涛; 孔祥吉
    • 摘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的沙漠是我国内陆干旱区的重要地貌类型,也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荒漠生态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我国沙漠中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和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是国家战略资源宝库;沙漠还有很多特有的野生动植物,是极为珍贵的生物种质资源库。
    • 许雅璐; 任红灵; 王博勋
    • 摘要: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苍茫大漠上,有一片随季节变化而多彩斑斓的"仙境"——春夏青绿、深秋金黄、冬天赤红,这就是额济纳胡杨林。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已有上亿年的历史,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额济纳胡杨林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对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绿洲、维系荒漠生态系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胡杨林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胡杨林生态质量降低,生态环境逐步退化。
    • 李冰; 张宇清; 张志涛; 余涛; 丁国栋; 秦树高; 赵媛媛; 高广磊; 赖宗锐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确定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合理的生态建设规模,保护和改造现有固沙植被,恢复和重建沙区生态系统?如何科学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筹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发展沙区经济,推动沙区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文中在对中国北方荒漠化重点省区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总体原则、土地可持续管理、治理成效评估、治理模式和措施、沙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