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为干扰

人为干扰

人为干扰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0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1552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数据、四川动物、生态科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二届中国航空兵器大会、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讨会暨生态安全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控制学术研讨会、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人为干扰的相关文献由1732位作者贡献,包括郝建锋、齐锦秋、姚小兰等。

人为干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6 占比:1.0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1552 占比:98.88%

总计:52138篇

人为干扰—发文趋势图

人为干扰

-研究学者

  • 郝建锋
  • 齐锦秋
  • 姚小兰
  • 李艳
  • 付和平
  • 孔国辉
  • 张敏
  • 杨梅
  • 莫江明
  • 张逸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日朝
    • 摘要: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其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湿地生态好不好,主要的表征之一就是有没有大量的候鸟来此栖息、越冬。要引来百鸟争鸣就需要有良好的栖息生境,而好的湿地生境就是越少的人为干扰和破坏,保持最大程度的原生态,实现自然的生态演替。
    • 邱广龙; 权佳惠; 苏治南; 范航清; 招礼军
    • 摘要: 海草的土壤种子库具有巨大的时空异质性,不同种类密度差别可达5个数量级,同一种植被的土壤种子库,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亦相差甚大。种子具有休眠现象的海草可形成持久种子库(种子寿命≥1 a),例如喜盐草属(Halophila)、针叶草属(Syringodium)、川蔓草属(Ruppia)和丝粉草属(Cymodocea),或短暂种子库(种子寿命<1 a),例如鳗草属(Zostera)和虾形草属(Phyllospadix)。种子没有休眠现象,例如海菖蒲属(Enhalus)和泰来草属(Thalassia),或具有胎生现象的海草,例如全楔草属(Thalassodendron)和根枝草属(Amphibolis),则不形成土壤种子库。植被特性、环境条件、动物行为等影响海草的土壤种子库。海草土壤种子库密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数法和幼苗萌发法两种,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种子的大小以及破除休眠的可控性。土壤种子库尤其是持久种子库是一年生海草场或受到较大干扰海草场恢复的关键。我国绝大部分的海草场面临巨大的人为威胁,且不少海草场由一年生海草组成,因此,保护好这些海草场的土壤种子库至关重要。
    • 徐卫南; 徐侠; 高欣; 赵阿勇; 罗琼; 鲁庆斌
    • 摘要: 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对乐清湾诸海岛及周边大陆开展了鸟类多样性调查,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海岛和大陆调查样地各10个,分析二者之间鸟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乐清湾的鸟类多样性岛屿比周边大陆低,其中夏季的多样性指数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故生境类型差异和隔离程度是主要影响因子;鸟类均匀度指数岛屿高于周边大陆,其中春季的均匀度指数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则人为干扰是主要的间接影响因子。从β多样性指数看,岛屿与周围大陆之间,种的水平和夏季各自表现出最低的相似性;从生态类群上看,夏季的生态类群物种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从个体数看,春季和夏季各有48.39%和61.54%的鸟类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仅有6种鸟岛屿占优,可能的原因是乐清湾各岛屿仅在多岩石区域和灌丛植被面积占有较大的比率,故各生境面积占比差异是主要影响因子。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生境差异(包括生境类型差异和各生境面积占比差异)、人为干扰和温度等,因此乐清湾岛屿比周边大陆具有更大的脆弱性。
    • 王凯悦; 张仲富; 王好才; 展鹏飞; 宋维峰; 陆梅; 王行
    • 摘要: 通过采集哈尼梯田传统耕作方式下的水稻土壤和未经人为耕作的森林土壤,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哈尼梯田水稻土与森林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异同,以及自然状态下的土壤微生物对人为活动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土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森林土,且2种土壤类型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在门分类水平上,水稻土中的优势菌为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森林土的优势菌为放线菌门和浮藻菌门;属分类水平上的微生物差异更加明显,水稻土的优势菌为地杆菌,森林土的优势菌为厌氧粘细菌。差异分析发现,地杆菌是水稻土的关键生物标志物,而慢生根瘤菌是森林土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影响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淹水深度。对比微生物的潜在功能特征,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功能涉及铁呼吸、硫化物呼吸和好氧亚硝酸盐氧化;森林土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功能涉及纤维素降解和芳香烃降解,两者的功能差异十分显著。在传统耕作条件下受水稻淹水-干旱交替作用影响,水稻土微生物的铁呼吸及养分元素循环功能增强。传统耕作方式将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并显著提高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农田土壤生态功能演变提供重要参考。
    • 刘兴良; 李旭华; 刘杉; 李伟; 蔡蕾; 张利; 潘红丽; 冯秋红; 徐峥静茹; 李慧超; 刘千里; 胡宗达
    • 摘要: 天然次生林是天然林采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在林分物种组成与结构、林木生长与生产力、林分环境与生态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人为干扰对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林木生长、更新以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生态屏障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次生林研究最新文献基础上,探讨人为干扰对天然次生林群落林木生长、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的影响,阐明人为干扰在改善和提升天然次生林质量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人为干扰对天然次生林演替进程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天然次生林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管理与多目标经营等提供科学依据。
    • 项卢斌; 王宇欣; 陆笑婷; 吴佳禧; 严萍; 魏冬梅; 齐鑫
    • 摘要: 为探讨校园昆虫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台州学院椒江校区校园内4种生境(1-3区:高人为干扰、高植物盖度,4-6区:高人为干扰、低植物盖度,7-9区:低人为干扰、低植物盖度,10-12区:低人为干扰、高植物盖度)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了昆虫14972头,隶属于9目121科277种,其中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昆虫为校园昆虫的优势类群。不同环境中,低人为干扰、高植物盖度的样地昆虫多样性最高,高人为干扰、低植物盖度最低,4种生境的昆虫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6、0.80、1.41、1.49,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9.4、22.0、27.5、22.5。不同生境中昆虫种类和数量受植被盖度、人为干扰的影响最大,通过影响校园昆虫的生活环境,进而影响校园昆虫群落组成和分布格局。
    • 华国栋; 彭建军
    • 摘要: 广州流花湖公园占地54.43万m^(2),自2009年免费向市民开放以来,每天前来游览和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现阶段有许多关于城市公园鸟类适应性及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然而关于人工引入的野生雁鸭类对公园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与人类亲近程度的调查研究很少。本文主要对雁鸭类的适应能力和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 洪倩; 刘建林; 丰佳; 梁振明; 罗绍青; 胡笳
    • 摘要: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大型建设工程。探究建成后的巡检维护对塔基区域次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对于维持次生群落生态稳定性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低山区域的特高压工程塔基区次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不同干扰强度下塔基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塔基区共记录灌木41科44属56种,草本植物28科58属69种。不同干扰强度塔基区植物群落物种数相近,但优势种重要值变化明显。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随干扰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未割草割灌样地最高,分别为1.604 1和0.629 5 kg/m^(2);割草割灌样地最低,分别为0.011 6和0.010 4 kg/m^(2)。割草割灌样地的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割灌样地,割灌及割草割灌样地的草本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割草割灌样地。未割草割灌样地中,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割灌样地中,灌木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割草割灌样地则相反。特高压工程的巡检维护过程中,适度的割灌有利于塔基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提高次生群落的生态稳定性。
    • 李波; 朱强根; 潘永柱; 金爱武; 高雅楠; 潘雨涵; 王哲远
    • 摘要: 由于植物的生物量是其获取外界资源的基础,生物量分配是植物对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一种生长策略,探讨了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策略有助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下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趋势。分别从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两种因素下综述了植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总结了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植物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差异,阐述了植物通过改变地上与地下部分,生殖与营养器官,枝叶等生物量分配格局应对环境挑战。植物对环境表现出的不同生长适应能力,不仅依赖于自身固有的生存策略特性,还依赖于不同环境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响应强度,据此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挖掘植物适应环境的时间动态、响应尺度大小和生理过程等内在机制的研究建议。
    • 摘要: 如何保证既充分发挥各林种的主体功能,又收获可能得到的木材产品?科学技术大有用武之地。当然,有一种情况不应该考虑木材生产问题,那就是应该加以严格保护的那部分森林,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域的森林。这些地方即使是因风、火、病、虫、老、残等不同原因倒下的树木也不应加以利用。这是为了保护原真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所体现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留给后代的自然资源。这部分的森林生态系统应该确保其在纯自然状态下繁衍生息,不受人为干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