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07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1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66366篇;相关期刊366种,包括安徽林业科技、内蒙古林业、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5(首届)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十六届中国北方省(区)林业科研院(所)学术研讨会、2014年三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等;人工造林的相关文献由1470位作者贡献,包括曹世雄、冶连华、柯善新等。

人工造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1 占比:1.51%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6366 占比:98.44%

总计:67420篇

人工造林—发文趋势图

人工造林

-研究学者

  • 曹世雄
  • 冶连华
  • 柯善新
  • 马新高
  • 刘金山
  • 张建忠
  • 徐高福
  • 曾馥平
  • 李维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云霄
    • 摘要: 林业发展离不开无公害病虫害防治,虽然在日常森林管理中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但由于缺乏科学性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并不理想,防治现状依然十分严峻。近年来,中国提倡退耕还林,改善自然环境,人工造林比例不断增加,但由于林木品种单一、抗虫性低,病虫害一旦发生,影响十分严重[1]。1森林病虫害现状及存在问题1.1病虫害种类复杂首先,随着中国对森林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森林建设中,造林面积越来越大[2]。但由于造林结构单一、抗病虫害能力较弱,导致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森林病虫害种类呈增加的趋势。
    • 邱英男; 葛剑锋
    • 摘要: 落叶松是现阶段我国东北林区中最为主要的造林材料种类之一,近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种植和养护,已经营造出大面积的落叶松纯林。同时,落叶松的种植生长也较为快速,并且自身的丰产特点也决定着落叶松在人工林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落叶松人工造林中,近自然经营理念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今后落叶松人工造林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我国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 陈双双; 朱宁华; 周光益; 袁星明; 尚海; 王迤翾
    • 摘要: 目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一大难题。以武陵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人工林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踏查选定樟树-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地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在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4种等级石漠化环境下的植被特征、土壤物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人工林植被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和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4种等级石漠化环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均匀度与丰富度指数随石漠化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草本层植物共有24科35属36种,以禾本科、菊科为主;灌木层植物共有28科43属47种,以蔷薇科为主;乔木层植物共有13科13属13种,以樟科为主,物种相对丰富。同一物种对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的适应性差异显著,蔷薇科植物可作为石漠化等级的区分指标。(3)同一石漠化环境下,除土壤容重外,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通气度等土壤物理指标随土层的加深呈减小趋势。不同石漠化环境下土壤物理特征(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土壤容重以外,其他指标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物理特征与石漠化等级、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是影响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累积解释量为82.486%。综上,在人工造林一定时间后,该区域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的物种数量逐渐增加,土壤物理结构有所改善,植被和土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距离恢复成理想的群落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在后期植被恢复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还要考虑不同石漠化等级的适生植物物种。
    • 李青岩; 边飞晓; 李有强; 邓晓红
    • 摘要: 胡杨又称"胡桐""水桐树""异叶杨",为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是耐干旱、水湿、盐碱、寒冷、沙埋的防护和用材兼用林树种,是荒漠、半荒漠及盐渍化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与梭梭并称为"英雄树"。目前,这一优良树种的人工繁育却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胡杨的规模化人工造林。2008年,笔者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兴永胜村采用带状覆膜移植育苗技术,培育出了数量多、质量好的二年生以上的胡杨苗木,同时采用机械开沟移植法作为对比。现就有关技术进行总结。
    • 王文龙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我国,大量学者纷纷以“土地沙漠化”“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以及“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等为题开展课题研究。基于此种形势,人们逐渐认识到可通过人工植树造林的方式来降低土地沙漠化,促进我国国土森林覆盖率及绿化程度的提升。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切实有效地保障人工造林树苗的成活率。
    • 雷海云
    • 摘要: 森林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人工造林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但结合目前我国造林工程现状来看,人工造林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降低了人工造林保存率。在明确我国造林工程现状背景下,分析设计因素、自然因素及苗木因素等对山区人工造林成效的影响,并提出加强造林设计、科学选择栽种时间、筛选优秀苗木品种及提高造林技术水平等措施。
    • 樊镇嘉; 徐玲丽
    • 摘要: 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几"字弯中心地带,是全国黄河流经第二长的地级市。全市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79.2%,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5个,占国土总面积的12%。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为荒漠化地区以人工造林方式建成的国家森林城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 张振海
    • 摘要: 以往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林区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通过人工造林有效恢复了森林生态环境,也实现了植被的更新,扩大了林区面积,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林区生长着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珍稀植被,然而林区环境长期遭到破坏并且影响了天然林植被更新,为了恢复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人工造林方法,这一过程中需要掌握造林技术,把握造林时机、合理选择造林方法,还要提升采伐的科学性。
    • 江鎞倩; 李瑞利; 沈小雪; 张志; 张月琪
    • 摘要: 基于盐度和潮汐淹水对红树植物筛选和定植的重要作用,选择5种中国造林工程中常用的红树植物,采用文献检索和荟萃分析方法,探究其耐盐–耐淹性。结果表明:白骨壤(Avicenniamarina)的耐盐–耐淹性最强,能够生长于高盐度(40‰)和长时间淹水(16h/d)环境中;秋茄(Kandeliaobovat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具有较强的耐盐–耐淹性,能够生长于中盐度(30‰)和较长时间淹水(12h/d)环境中;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耐盐性较低,能够生长于低盐度(20‰)环境中,前者可种植在较长时间淹水(12h/d)区域;超过单一盐度或淹水胁迫耐受限度时,复合胁迫会降低红树植物的耐受性;在实际造林应用中,白骨壤、秋茄和桐花树具有较强的耐盐–耐淹性,适合中国南部沿海的红树林宜林地。最后,提出相应的工程应用对策,可为中国红树林的精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蔡平
    • 摘要: 随着国家在生态层面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境内多地划定了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力求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太子山为代表的保护区域内,人工造林工程对保护区及当地生态多元平衡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差异性、保护区人工造林初植密度和生态修复标准制定工作滞后,及保护区工程开展经验方面缺乏等劣势,现阶段,在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的人工造林工程初植密度还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最终导致保护区内人工造林初植密度过高而林分质量不高、自然枯死、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通过分析现阶段区域保护区人工造林建设情况,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梳理目标工程初植密度探索简史,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保护区在初植密度规划设计标准方面的内容建议,以提升保护区人工造林工程质量、生态收益与经济收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