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专业
茶学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0084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茶博览、实验室科学、茶叶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3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等;茶学专业的相关文献由15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义、刘范、张梓浩等。
茶学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084篇
占比:99.81%
总计:60199篇
茶学专业
-研究学者
- 陈义
- 刘范
- 张梓浩
- 张永艳
- 方世辉
- 曹藩荣
- 李奇松
- 杨晓萍
- 楼碧冰
- 王广铭
- 田娜
- 程春振
- 袁丁
- 赖钟雄
- 郭桂义
- 于萍萍
- 付媛媛
- 何晨蕾
- 余晶
- 余莉惠
- 倪德江
- 傅洪勋
- 冯花
- 刘威
- 刘春燕
- 刘晓娜
- 刘永华
- 刘洪
- 刘涛
- 刘越
- 史洪中
- 叶江华
- 向勤锃
- 周天松
- 周寒松
- 周弦
- 周文利
- 周洁
- 周继荣
- 周鑫
- 姚佳文
- 孙平
- 孙慕芳
- 宛晓春
- 尹立钢
- 尹鹏
- 崔红梅
- 崔艳丽
- 庞晓莉
- 张丽霞
-
-
赵仁亮;
牛旭旭;
郑先波
-
-
摘要: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要依托专业特色,加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农林人才。本研究从传统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双创教育与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河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实践经验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新时期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
-
黄晓琴;
张丽霞;
向勤锃;
韩晓阳;
张正群;
李敏;
孙平;
范延艮
-
-
摘要:
根据茶学专业特点及多年教学实践,构建了“课程实践+社团实践+校内外竞赛+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在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基础上,拓宽实践途径和实践方式,通过组建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茶艺大赛”“评茶大赛”“茶叶加工大赛”等各种专业竞赛,以及兴建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在此种实践教学模式下,茶学专业实践育人成效显著,有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意能力以及专业的教学与发展,且该实践教学模式在新时代茶学育人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被同行和其他院校借鉴,为茶学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提供了相关借鉴与参考。
-
-
田传信;
徐卉;
洪千里
-
-
摘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有效推进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学校思政教育还必须积极探索嵌入专业教育的路径,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深刻把握思政教育嵌入茶学专业和茶文化专业的理论和现实逻辑;明晰思政教育嵌入茶学专业和茶文化专业的主体、介体、环体和客体的关键因素所在;清醒认识到嵌入的困境,从嵌入原则、结构、渠道和机制等方面探求破解路径,着力构建思政教育嵌入茶学专业和茶文化专业的教学体系。
-
-
无
-
-
摘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浙江大学茶学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最早建设的两个茶学本科专业之一,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茶学专业之一。
-
-
王学勇(文/图)
-
-
摘要:
“龙眉茶”曾是滇西地区历史悠久的茶叶品牌之一,但由于龙眉茶厂经营不善,自2007年后一直处于停产状态。2015年,30岁的郑宽洋成为“龙眉茶”新的负责人,并逐步使该品牌走上正轨。今年4月,郑宽洋获得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进茶企成为制茶师。2003年,郑宽洋被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录取,茶学正是他的第一志愿。
-
-
本刊
-
-
摘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于2019年4月正式启动,是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
-
曹藩荣;
陈文品;
李丹;
谭新东;
马红彥
-
-
摘要:
一专业的定位与特色历史沿革: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源于1930年创建的中山大学农学院茶蔗部,1932年由林家齐教授编制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茶蔗部之设置计划》方案内容包括人才培养、茶糖业改良、茶蔗部设置经费预算及试验场设置;同时编印了《茶作改良》自编教材(约6万字),这门课程列入了中山大学农学系学生的必修课程,开始了茶作本科专业的培养。1974年成立茶叶教研室,1977年设茶学专业本科,1990年设茶学专业硕士点;2002年创立全国最早的茶文化与品牌营销(茶艺)方向;2001年成立茶叶科学系;2003年设立茶叶加工与贸易方向.
-
-
王会贞
-
-
摘要:
通识教育和茶学专业思政教育存在共性,也存有差异性。传统思政教育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伴随着社会时代发展变迁,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并对茶学专业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使思政教育摆脱专业技能的局限性,真正发挥自身育人作用。为了贯彻落实茶学专业思政教育“大思政”发展转型,本文从通识教育视角展开剖析,阐述通识教育谱系,明确“大思政”转型面临的问题,而后提出具体转型路径,以供参考。
-
-
陈佩文;
高志伟
-
-
摘要:
问:据阳光高考网数据,至2020年底,我国开设茶学专业的高校只有30所,2020年全国毕业生规模只有1500-2000人;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校57所,2020年全国毕业生规模为3500-4000人,这两个专业可谓"小众"专业.两位同学当初选择专业的原因是什么?
-
-
贾切;
熊诗洁;
徐兰婷;
胡贤春;
周弦
-
-
摘要:
为了提高地方高校茶学专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地方高校茶学专业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地方高校茶学专业“生物技术”课程考评现状,最后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茶学专业“生物技术”课程考评改革路径。
-
-
-
李双荣;
李彦彦
- 《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中职茶学教学是整个茶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专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茶学教育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就临沧中职学校茶学专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临沧实际进行探讨,提出了把握茶产业人才需求发展方向,适应茶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优化中职茶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健全茶学专业教师培训、管理的有效机制,改革中职茶学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现代中职茶学专业教学体系,加强茶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教学等信息化共享体系的对策.
-
-
-
施兆鹏
- 《中国茶叶学会首届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 2000年
-
摘要:
我国在农业院校中设立的茶学专业,是世界50多个产茶国家中绝无仅有的.在当前高等学校要拓宽基础学科范围,加强专业基础、淡薄专业方向的世界高校总体潮流下,全国高校由500多个专业调整归并成249个情况下,茶学专业得以保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茶学确有其专业特色. 其一有深广的文化特色,悠久的历史根源. 其二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相关学科的扶助.茶学已发展成为农、工、贸多学科群组成的专业.目前有10所大学招收本科,6所招收硕士研究生,3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2所大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办学层次齐全.本科有30余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近20门选修课. 其三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广的社会基础.我国有茶园面积94万公顷,分布在17个省市、900余县市,直接或间接从事茶业人口逾1亿人,饮茶者有3亿之众,茶学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