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本体论

艺术本体论

艺术本体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专利文献18844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甘肃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等; 艺术本体论的相关文献由9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悦笛、章辉、段炼等。

艺术本体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56%

专利文献>

论文:18844 占比:99.44%

总计:18951篇

艺术本体论—发文趋势图

艺术本体论

-研究学者

  • 刘悦笛
  • 章辉
  • 段炼
  • 刘慧
  • 吴味
  • 吴炫
  • 姚磊
  • 宋伟
  • 王宝琳
  • 王岳川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学勤
    • 摘要: 刘海粟的艺术形上学思想,可以用“艺术是生命的表现”来概括。这一思想是将艺术作为启蒙、救亡的工具与作为现代个体信仰这两种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的过程及内在思想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来自一个民族危亡、社会黑暗的年代之中对本国艺术和文化传统的沉痛反思和深切批判,因而产生叛离传统、推陈出新之启蒙使命,又在这种过程中深入触及现代性个体超越性价值空洞问题。“艺术是生命的表现”一语,实乃刘海粟本人化解传统—现代张力、弥合中—西裂痕、寻获个体意义和锚定社会价值的一个最终结论,也是其思想之路与艺术之路相融合的结果。
    • 李鹿鸣
    • 摘要: 艺术史论关注艺术何以有历史,艺术的历史如何发展,使这些问题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在历史中将艺术作为独特的存在把握。老普林尼对艺术的探讨之所以不属于艺术史,是因为其对艺术的认识隶属于对自然的认识,艺术尚未获得本体论地位。艺术本体论有两重含义,一是关注作为人类活动的艺术,研究艺术与哲学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关系;一是探讨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贡布里希在构建其艺术史理论时,对这两方面都有所涉及。就前者而言,他认为艺术史上的“习惯上的背离”是艺术功能的变化引起了形式的变化,但事实上艺术的功能反映了艺术与世界的联系,而这种变化是本体论层面的。就后者而言,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是艺术家与观看者共同在艺术的媒介上达成契约:艺术家以其选取的物质材料把握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与匹配;观看者动用心理投射机制读解艺术家借助媒介留下的线索,矫正预先假设。
    • 陈岸瑛
    • 摘要: 本文以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上的现成品艺术创作及相关理论阐释为背景,重新梳理材料、媒介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随着现成品闯入艺术世界,既有的艺术惯例和传统的媒介理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物和材料在艺术本体论中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尽管如此,当代艺术批评和艺术哲学对传统艺术本体论的批判和修正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理论仍然将艺术本体论建立在表意艺术基础上,忽视了与之平分秋色的造物艺术。本文因此提出,应建立一种以二者为基础的二元艺术本体论。从这一新视角出发,本文结合当代经验和中国问题,对二战后纽约艺术界围绕艺术媒介和现成品的讨论进行解构与重审。
    • 章辉
    • 摘要: 尼古拉斯·沃尔特斯托夫(Nicholas Wolterstorff)的艺术本体论思想包括:艺术品是“标准种类”;作曲家“发现”而非“创造”了音乐作品;各门艺术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在当代英语学界分析传统的美学中,沃尔特斯托夫对各门艺术存在方式的分析最为详尽完备,其提出的一系列创造性观点丰富了分析美学,值得中国学界讨论和借鉴。
    • 盘剑
    • 摘要: 中国动画发展一向重实践而轻理论,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其创作和产业实践都遭遇了很大挫折:早已名扬四海的"中国动画学派"竟在动漫产业兴起中黯然衰落,而新兴的动漫产业则又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构建"新动画中国学派"理论体系势在必行,并且应从社会语境、现实需求、历史经验和主体内容等方面来展开研究,从艺术本体论、产业机制论、文化传播论三大板块进行其理论建构.
    • 黄永健
    • 摘要: 艺术本体论是关照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背后深藏着的人类审美共识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情意合一实相"艺术本体论立足本土艺术情本体论,吸收西方艺术理论的合理成分,援引印度艺术情味论,认为艺术的"真"和"美"包括艺术的"善",都可以最终寻根至艺术的情性、情识、情悟.古今中外一切艺术作品的"真善美"三元素都来自人类性情中的敞明发露.从真情实感出发,通过艺术的形式凝定,艺术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正思维.相对于西方现代反本质主义的艺术阐释学面临的阐释困境而言,"情意合一实相"艺术本体论,可以超越性地对当代艺术新现实新形态等进行价值评判.
    • 廖紫俨
    • 摘要: 欧洲风景画从“有风景的绘画”过渡具有独立审美位格的风景画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次对于艺术本体论回归的过程,其背后隐藏的逻辑脉络便是对绘画真实性的重新定位.从中世纪的“神性现实背景”再到后文艺复兴的地志绘图,风景画始终是功能主义的附属品.然而,一场关于风景画艺术性的哥白尼革命在17世纪欧洲大陆悄然蔓延,这便是风景画中的去人性化.风景画创作者不再沉迷于透视法为其带来的科学真实,而转向一种内在、纯粹的抽象情结,继而反求诸己寻求一种不再关涉神性、记录性抑或是理性的纯粹艺术真实.自此,欧洲风景画的真实得以全然剥脱功能性的桎梏,回归纯粹艺术的本体论探讨,完成了这一次艺术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 张巧
    • 摘要: 斯坦利·卡维尔发展了电影的“自动机制”概念,重铸电影本体论和重建艺术本体论。卡维尔认为,电影的自动机制并不仅仅指电影媒介的物质性,即电影器械的机械性和自动性,而且还指电影作为世界的投影本体论事实和电影放映的现象学事实,涉及媒介和观看主体的双重存在。同样,艺术媒介的实质乃一种自动机制,不仅指向其媒介的物质性,而且还指向其存在于世界之中的一整套约定性事实。艺术本体论的任务是承认艺术媒介自身的力量,即塑造媒介的所有可能性。通过把媒介视为自动机制,承认媒介在每一刻历史进程发挥的力量,现代主义才得以从既定的艺术终结逻辑中拯救出来。
    • 章辉
    • 摘要: 受到20世纪语言哲学和反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分析美学不再讨论美的本质、审美心理等问题,而是转向艺术哲学研究。列文森持艺术本体多元论,详细分析了各门艺术的存在状况;考察了艺术品的非审美特质与审美特质的随附性关系的复杂情形;以审美愉悦/审美价值、艺术经验/艺术价值两两对应,厘清了美学中的术语的边界。
    • 殷曼楟
    • 摘要: 在历史主义语境中,艺术品身份的不稳定性一直是个难题。杰罗尔德·列文森作为当代艺术本体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以音乐本体论研究介入了该论争,在其历史主义框架下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一个辩证应对艺术品身份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策略,即艺术品身份因传统及过去而获得的确定性与其未来的开放性其实分属于不同的历史有效性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