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乐谱

乐谱

乐谱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264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28篇;相关期刊418种,包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琴童、北方音乐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3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婺源国际茶会等;乐谱的相关文献由2999位作者贡献,包括曾丽、关欣、李锵等。

乐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0 占比:30.6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828 占比:69.22%

总计:2641篇

乐谱—发文趋势图

乐谱

-研究学者

  • 曾丽
  • 关欣
  • 李锵
  • 朱雷
  • 陈根方
  • 丘宇鹏
  • 唐永刚
  • 杜亚雄
  • 陈勇强
  • 陈婷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方伟
    • 摘要: 乐谱是音乐信息承载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在西方早期音乐实践活动中,定量化的乐谱改变了人们的音乐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使得人们长久以来口头即兴的演唱转变为基于文本的写作。本文力图站在传播媒介的视角,审视西方定量记谱法对音乐创作主体的和审美客体的自身形式的塑造,并反思传播方式的改变对西方音乐审美的影响。
    • 王宁宁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音乐图书馆的音乐气质与图书馆本质等问题,将音乐图书馆定义为馆藏以音乐类文献为主,且在文献资源采访、编目、分类、保存、用户服务等方面自成体系的图书馆或收藏馆;基于隶属机构与服务对象的不同,文章将音乐图书馆细分为公共型、高校型、非高校研究机构型、表演机构型等四种类型;本研究从馆藏文献、文献采访、编目数据、音乐文献分类、乐谱排架、乐谱保存、馆员任职资格等多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了音乐图书馆的特点。
    • 杨欣彤
    •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已经伴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笔者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多元化的视角探究,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又结合相关史实论述了中国乐谱学、新兴的中国音乐考古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交叉互融,以及二者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最后研究了新时代下的中国传统音乐传播问题,并从“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论述了目前我们面对的问题、遇到的机遇以及重要实践和成果,阐明了我们要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新时代表达进行不断探索,真正让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价值为世界共享,实现跨越地域、跨越文化藩篱的有效传播。
    • 杨赛
    • 摘要: 周集先秦歌诗之大成,完善了颂、雅、风歌诗体系。周传承了黄帝、颛顼、喾、尧、舜、夏、商以来祭祀音乐,制作了《周颂》和大部分《大雅》,歌颂周历代先王、周文王、周武王的功德,作为立国之本。周在继承尧、舜燕乐的基础上,制作了《小雅》和部分《大雅》。周收集历代先王老百姓的古老民歌以及周各地遗民的新民歌,辑成风。周歌诗表演,以器乐开场,声乐继之,整齐划一,声音雅正。声乐与器乐密切配合,以声歌、丝弦、吹管为主,有工歌、笙奏、间歌、合乐四种形式。周歌诗体制包含乐教、乐音、乐器、乐舞等职部。风反映各族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周据以考察百姓意愿与官员政绩。东周春秋末期礼乐疲弱,歌诗流失严重,孔子对周歌诗做了整理,形成了《诗经》乐谱。周歌诗记谱法应为声曲折谱。周歌诗在不同的礼仪场合展演,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巩固了周的统治基础,维护了周政权的长期稳定。王光祈是中国古谱译介的先行者,他对《诗经》乐谱的研究开启了古谱诗词的学术门径。
    • 周全; 金秋
    • 摘要: 延音踏板的使用是钢琴演奏中重要且普遍应用的技巧,但对乐谱中踏板记号的研究却非常有限。踏板最早的记谱出现于18世纪90年代,随后不断演变,至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较统一的记谱方式。诚然,踏板记号无法准确标记踏板的实际运用,只能够模糊地记录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效果,演奏者需要以历史语境为依据,在演奏中对踏板记号的含义进行诠释。
    • 范仲寰; 杜玮(指导)
    • 摘要: 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是《军港之夜》的旋律。我快步走向房间,轻轻地推开门,姥爷戴着金边老花镜,面前架着一本乐谱,手持笛子,手指在笛子上灵巧地跃动,美妙的音乐从笛子中缓缓流出。
    • 方伟
    • 摘要: 西方乐谱在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逻辑,它不仅能够对声音作相对精确化的记录,还对人们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统一化的协调和规则化的指导。在乐谱的作用下,音乐逐渐摆脱宗教形而上学的束缚,实现了“美”与“善”的分化,并最终走上了合理性的道路。然而,人们的音乐创作实践又因为乐谱记录方式与“真”融合,实现书写“真理”的目的。这显现出西方音乐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悖论与矛盾。
    • 王晶晶; 崔焕珍
    • 摘要: 如果说音乐是一场听觉盛宴,那么乐谱就是白纸上的符号,歌唱便是赋予其灵魂的存在。它没有具体的语言表达形式,却能深入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好的气息可以更生动地表达情绪,好的情绪可以带动整首歌曲,气息和情感在歌唱中二者缺一不可。以歌唱中的气息与情感作为研究对象,用黄自的四首艺术歌曲举例,从气息对歌唱的作用、情感对歌唱的作用等方面探讨其对歌唱的重要性。
    • 李学娟
    • 摘要: 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此过程中,乐谱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乐谱是以何种方式写作而成的,作曲家的乐思最终都会通过记谱呈现在乐谱中。在音乐创作环节,乐谱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其他环节相比,乐谱的功能有何不同?本文通过对比记谱草稿到定稿之间的变化,解析乐谱在呈现基本乐思时的作用,阐述记谱性质的变化对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思考音乐书写与音乐创作之间的互联共生关系。
    • 李学娟
    • 摘要: 乐谱作为记录音乐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书面文本形式的载体,乐谱通过符号记录音乐,这使记谱符号像文字一样成了一种语言——音乐的语言。这种音乐语言的出现,使音乐本身可以以乐谱文本形式记录与传承,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五线谱是目前国际通用记谱体系,中国传统记谱法和西方记谱法有着截然不同的的发展脉络,谱面形式和特征也迥然有异,各国学者对记谱法相关研究皆有涉猎,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对乐谱和记谱法的美学、理论与历史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主要从乐谱的美学相关问题、记谱法理论、记谱法历史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呈现和分析,加深对此领域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后续研究的深入化和系统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