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作曲家

作曲家

作曲家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777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艺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05篇;相关期刊985种,包括琴童、民族音乐、人民音乐(评论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科发展论坛等;作曲家的相关文献由4616位作者贡献,包括晨枫、钱仁平、韩斌等。

作曲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68 占比:97.3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05 占比:2.57%

总计:7976篇

作曲家—发文趋势图

作曲家

-研究学者

  • 晨枫
  • 钱仁平
  • 韩斌
  • 梁荣超
  • 钱仁康
  • 潘阳
  • 胡越菲
  • 高为杰
  • 张雄
  • 景作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陈丽虹
    • 摘要: 初夏来了,溪水哗哗地流。一群小蝌蚪在水波纹里游来游去,它们的脑袋黑黑的,尾巴细细的,就像一个个小音符。小蝌蚪说:“我们来当作曲家,作一首赞美小溪的歌吧!”
    • 摘要: 中国第一部陶笛演奏专辑在韩国出版近日,由中华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陶笛演奏家、作曲家林烨的陶笛作品专辑《百鸟争春》韩文版在韩国大舶出版传媒社正式出版。这部专辑是目前在国外正式出版的、由中国艺术家创作和演奏的第一部陶笛专辑。
    • 李恒
    • 摘要: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它具有极其广阔的音域,绚丽多彩的音色及戏剧般的强弱对比,是当今人们音乐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利器。本文就钢琴这种乐器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历程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总结,特别是着重分析了钢琴制造技术的发展对钢琴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在钢琴时代发展的四个重要时期中分别总结了它们的代表作家、作品和核心艺术风格,从而为我们在钢琴这门学科上的学习、演奏、教学和交流上做出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 刘振芳
    • 摘要: 民族音乐是一种能够展现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代表着民族的精神与生活面貌。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成熟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民族音乐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扎实的作曲技术理论作为支撑。因此,作曲家应熟练运用作曲技术,推动民族音乐更加长远地发展。
    • 姚亚平
    • 摘要: 文章从自拟的“可能性追求”话题切入,探讨了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的音乐追求。在“可能性追求”目光下,音乐具有两重性:审美体现和价值观体现。文章认为,普通公众对现代艺术的种种疑惑和不解,只有在价值观层面上才可以解答。
    • 孙国萍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国内掀起了一股阮乐曲创作热潮绝非偶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这一热潮是阮乐艺术在形式与方面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并在各个方面对阮艺术乃至整个民族器乐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笔者将从当时的创作环境、阮乐器改良和专业作曲家的助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 俄左贞观
    • 摘要: 俄罗斯作曲家(包括苏联时期)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形象为主题的作品。文章从“概念化”的中国到文化上的中国谈起,论述了19世纪作品中概念化的“中国”、20世纪初俄国杰出作曲家谢·瓦西连科(С.Василенко,1872-1956)作品中的中国音调、莱·格里埃尔(Р.Глиэр,1874-1956)《红罂粟花》中的文化误解、扎杰拉茨基(В.Задерацкий,1891-1953)作品中异国文化的精神救赎、侨民作曲家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进而论及中苏“蜜月期”根据中国诗词谱写的声乐作品,跨越民族界限的中国文化,以及左贞观跨越民族文化界限的“中国作品”。
    • 晓风
    • 摘要: 去比较音乐世界里的各种乐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其过程和结果与在社会当中比较人与人极其类似。有的乐器就像天之骄子,在人群当中从头到尾都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受欢迎程度始终居高不下,比如小提琴,从诞生伊始就备受作曲家和演奏家以及广大乐迷的青,相关作品多如牛毛,走到哪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
    • 沈承宙(整理)
    • 摘要: 刘振球先生是中国歌剧音乐剧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1980年代,是刘振球先生歌剧、音乐剧作品创作最多的时期。1989年9月-10月,刘振球先生连续给我写了五封信,谈他的歌剧音乐剧的创作。刘振球先生离开我们快两年了,我把这些信件整理出来发表,以怀念这位优秀的作曲家
    • 姜常红
    • 摘要: 1979年,电影《少林寺》筹拍期间,导演请王立平为电影谱写主题曲。几天后,王立平就写出了展现“牧羊女”生活的《牧羊曲》。他选择的是充满豫剧和二夹弦元素的河南曲调,大家都说好。王立平当时也很满意,但过了两天他想重写。导演很诧异:“为什么要重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