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7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信息与知识传播、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0434篇;相关期刊637种,包括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民族音乐、人民音乐(评论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学术大会等;中国音乐的相关文献由2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大勇、韩新安、韩钟恩等。

中国音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14 占比:15.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434 占比:84.96%

总计:24051篇

中国音乐—发文趋势图

中国音乐

-研究学者

  • 张大勇
  • 韩新安
  • 韩钟恩
  • 梁茂春
  • 孙慎
  • 李业道
  • 王耀华
  • 虞文琴
  • 晨枫
  • 修海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新亮
    • 摘要: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知名的顶级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其教学及学术研究在音乐专业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力,其院校所对应的专业学报分别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音乐艺术》,均为核心期刊和CSSCI级别的学术期刊,本文以中国三所专业艺术院校的核心学报为文件检索路径,探究三本核心期刊中我国专业艺术院校在学术界的论文学术科研动态与科研的发展趋势。检索对象为中国八类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学术论文,通过运用量化分析研究方式,探究中国专业艺术院校教育类文章的学术发表情况,以及以艺术教育学学理向度分类的教育类文章比例。
    • 寿果
    • 摘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发展的世界,在这样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国际间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得以相互推广,音乐教学也在逐步接纳各种国际教育观念、理念,这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事物总是矛盾的两面体,也正因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影响和思想观念的冲击,教师以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各种国外音乐观点、音乐思潮涌动的影响下,交织在混沌之中,从而慢慢失去了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时代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等的关注和喜爱,这不是我国音乐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方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鉴赏》中国音乐教学中去践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增强学生音乐文化鉴别力,让学生熟知我国经典音乐作品,从而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增强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余沁毓
    • 摘要: 中国音乐是什么?中国传统音乐是什么?中国音乐传统又是什么?这些看似繁琐的概念,却和现今中国音乐的发展息息相关。对这些概念的思考最初源于一个问题:“当代中国人继承和发展的是中国传统音乐吗?”这个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吗?是否存在当代中国人继承和发展的中国音乐中,包含了符合中国音乐传统的中国传统音乐和受到西方音乐影响后在近现代产生的新音乐?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音乐传统这三个概念进行界定,并从不同的角度列举两类中国音乐发展和传承的案例,进行观点阐述和论证。
    • 王杰
    • 摘要: 音乐学即透过与音乐有关的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在音乐学的研究中,中国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是两个重要分支。从本质来看,两者存在极大的不同,但在一些方面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关联。只有明确好中国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的关系,才能促进两者的共同提升和发展,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中国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了民族音乐学研究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影响。
    • 顾怀燕
    • 摘要: 人类中心主义在科学上表现为世界的图景化,在人文上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觉醒。世界的图景化意味着广泛的数学化,也就是事物的去差异化。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又使得每种文化都有想要表达、展示、寻求认同、独立存在的要求,世界文化呈现多元的格局。“世界图景”和“多元文化” 两者间有着矛盾而又统一的张力,而现代中国二胡音乐文化正是在此结构上建构起来的。
    • 王安潮
    • 摘要: 浙江民族管弦乐是近年来创作中的新锐势力,这与越地民族器乐丰富蕴藏的文化传统有关,也是该地的民乐人喜好创新的现代观念使然。民族管弦乐在现代发展新法上,有从传统民间音响中的生发,有对现代新创的色彩新构,有对多样意境的色彩变衍。基于民族管弦乐配器在近年来的新视角所做的解析,并为其创新手法的特色与特点进行辨析,旨在为今后发展和同类创作给予借鉴。
    • 杨燕迪
    • 摘要: 文章针对19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音乐在世界乐坛上的迅速崛起这一历史现象,从宏观思辨的视角讨论作曲家个性风格的形成和凸显对于推动俄罗斯音乐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作者进而以穆索尔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三位不同时期的作曲家的个性风格和独特贡献为个案例证,阐发了个性风格的内在重要性及对于中国音乐未来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 宋瑾
    • 摘要: “磬”国际学术研讨会专事中国音乐文化研究成果的交流。前6届会议显示了以中国及周边地区(有时候甚至扩展到世界各地)过去和现在局部音乐文化现象考察、分析成果,包括传统音乐各个方面、现代音乐创作等相关乐人乐事,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为随后各届研讨会奠定了基础。将第19届会议作为个案考察,可以发现各种形式的交流细节,也提供了需要深入思考的线索,包括外国学者的兴趣点,他们如何看待中国音乐现象等。作为民间组织的国际会议,中外学者和音乐家参与交流,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产生了直接影响。当然,这种方式的研讨、展示和传播往往是碎片化、随机性的,并有各种“误读”,但其可以为我们的相关研究提供他者视角的参照。
    • 郭一蒙
    • 摘要: 中国钢琴音乐作为中华文化艺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宝贵音乐文化传统的一种继承,同时也是一种发展,其钢琴音乐语言被赋予了相当突出的民族性,充分彰显了中国人一贯认可的美学原则。本文以《平湖秋月》为例,对中国钢琴的音乐技巧作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 朱江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新时期,中国音乐文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受众和音乐之间的距离更近,也增强了音乐的社交化功能,本文将主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探讨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