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乌药

乌药

乌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7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成药、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等;乌药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军伟、欧阳荣、不公告发明人等。

乌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52.9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04%

专利文献>

论文:177 占比:45.97%

总计:385篇

乌药—发文趋势图

乌药

-研究学者

  • 王军伟
  • 欧阳荣
  • 不公告发明人
  • 余威府
  • 楼招欢
  • 侴桂新
  • 王峥涛
  • 何国庆
  • 彭昕
  • 谭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莉霞; 王芙蓉; 刘姝; 孙妍; 楼天灵
    • 摘要: 对乌药[Lindera aggregate(Sims)Kosterm]叶绿体matK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析,并以11种山胡椒属植物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matK基因全长为1628 bp,含有14个开放阅读框;亲水指数为-0.200,为亲水蛋白;乌药与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和三股筋香(Lindera thomsonii)的亲缘性比较近,与山胡椒(Lindera glauca)亲缘性最远。研究结果可为乌药种质资源鉴别、分类及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 石翠; 陈芊芊; 赵琳; 张虹; 卢延斌; 叶婧
    • 摘要: 本研究采用天台乌药生物碱提取物,辅以羊栖菜岩藻黄素提取物、桂花、蜂蜜、红枣以及益智仁,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以及感官品评对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的茶饮料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天台乌药生物碱提取物0.1 g,羊栖菜岩藻黄素提取物0.6 g,干桂花0.3 g,红枣片0.4 g,益智仁0.6 g,蜂蜜20 ml。由该配方制成的桂花乌药茶饮料色泽透亮、沉淀物最少、香气明显、口感香甜,原料天然、无任何其他添加剂且品质稳定。
    • 唐建华; 李宁; 高雅; 卞灿锋; 任晨汐; 苏姝; 闵二虎; 关天竺
    • 摘要: 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乌药有效作用成分与分子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抗氧化和抑菌相关靶点与交集靶点,将STRING数据库构建的交集靶点PPI网络导入Cytoscape 3.8.0中,筛选出乌药抗氧化和抗菌作用的核心靶点,利用Auto Dock Vina对共同核心靶点与乌药活性成分中重要物质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乌药中9个有效作用成分、179个相关作用靶点,得到抗氧化相关靶点551个、抗菌相关靶点441个;通过交集筛选并得到乌药与抗氧化的交集靶点为99个、与抑菌的交集靶点为40个;以Betweenness、Degree和Closeness算法依次取前50%筛选出乌药抑菌和抗氧化作用的核心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核心靶点4个,分别为TNF、CASP3、IL6和AKT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乌药功能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形成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复合物。同时结合乌药蜜饮体外抗氧化与抑菌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乌药的活性成分具备联合抗氧化和抑菌能力,本研究为乌药在药膳食疗联合抗氧化与抑菌方面的作用机制探讨提供了新思路。
    • 秦兵; 李淑贤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药对干姜-乌药及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药对及其干姜、乌药中的挥发油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干姜、乌药及其药对中分别鉴定出43,57,33种成分,其中12种成分共存于药对和单味药。药对配伍后,单味药干姜和乌药分别消失32、54个化学成分,而药对新增21个成分。结论:药对干姜和乌药配伍后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相比有明显变化。
    • 张春杰; 张春红; 赵志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oectrometrv,UPLC-ESI-MS/MS)对乌药成分的分析作用.方法 GC-MS中,色谱柱为HP-5MS柱(30×0.25 mm,0.25μm),经程序升温,EI离子源,以m/z 35-400 amu为扫描质量范围;UPLC-ESI-MS/MS中色谱柱为AcquityUPLCBHC18(50mm×2.1 mm,1.7μm),流动相为浓度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以m/z 35-400 amu为扫描质量范围.结果 GC-MS检测显示乌药中挥发成分以单萜类物质为主,UPLC-ESI-MS/MS检测出甲腈提取物中有多种呋喃倍半萜、生物碱和黄烷醇多酚及其缩合物.结论 对乌药成分予以系统性研究,可为此类药物药效发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规范的物质基础.
    • 佘波; 向星亮; 时庆欣; 金姝娜; 张丽君; 宋成武; 苏超; 黄荣增
    • 摘要: 目的 通过UPLC-QTOF-MS/MS对乌药中阿朴菲类生物碱进行鉴别和表征,并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1.7μm,2.1 mm×100 mm),柱温40°C;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MSE(全信息串联质谱技术)扫描采集,分析生品及炮制品中阿朴菲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果 共鉴别出36种阿朴菲类生物碱.与生乌药比较,经炒制后,阿朴菲类生物碱相对含量下降18个,增加9个;经醋制后,相对含量下降21个,增加6个;经酒制后,相对含量下降21个,增加6个;经盐制后,相对含量下降23个,增加7个.结论 炮制后乌药中大多数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显著,可为乌药炮制后功效变化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 曹臣
    • 摘要: 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的处方"四磨汤"属于理气剂,来源于明代儿科医家翁仲仁所著的《幼科痘症金镜录》,由乌药、槟榔、木香、枳壳四味中药组成。本方药物因为是在研磨后温服,未经高温煎熬,充分保留了其挥发性成分,以求效速,所以命名为"四磨汤"。本方中,乌药辛温香窜,善理气机,能行气止痛,疏肝解郁;木香辛香气散,善通三焦气分,健脾消食。
    • 袁代昌; 袁玲; 袁盼盼; 鲁玉梅; 南一
    • 摘要: 目的:梳理乌药本草沿革,发掘古今异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本草古籍中有关乌药的记载,对乌药的首载本草,名称,植物形态,产地、道地产区及品质,采收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使用禁忌,复方,伪品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古今本草对乌药的认识大体一致,但出处上,尚存《开宝本草》与《本草拾遗》的争议;品质上,古籍及药典均认为直根不做药用,但最新研究表明直根有效成分含量并不亚于块根;采收上,现代本草中采收时间为冬春二季或全年,区别于古籍"八月采根";炮制上,酒制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方法;性味归经上,除辛温,古籍中尚有苦味,肺、脾、胃、肝、肾、膀胱是其主要归经;功效上,乌药功效可概括为"凡气堪顺,诸冷能除",对于主鬼气、蛊毒等"古存今废"的功效尚须辨证看待.还对考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拟解决思路.结论:考证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乌药资源及指导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 张国裕; 马乐圻; 苗硕; 张辰豪; 靳佩佩; 李田田; 李淑贤
    •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乌药药对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成分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从紫苏?乌药药对配伍后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48.76%,其中主要成分为γ?马榄烯、棕榈酸,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6.28%、5.5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