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棣
臧棣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星星:上旬刊、中外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等;
臧棣的相关文献由80位作者贡献,包括臧棣、李海燕、西渡等。
臧棣
-研究学者
- 臧棣
- 李海燕
- 西渡
- 赵卡
- 赵目珍
- 阿翔
- 陈仲义
- 刘福春
- 姜涛
- 师力斌
- 广子
- 张桃洲
- 敬文东
- 王凌云
- 白鹤林
- 胡玉蓥
- 2012-2013年度学志编辑部全体成员
- 伊沙
- 伍明春
- 余文翰
- 侯平
- 刘川鄂
- 刘旭东
- 北苏
- 吕叶
- 周东升
- 周瓒
- 夏可君
- 孙基林
- 宋雨蔚
- 崔勇
- 席亚兵
- 张无为
- 张海鹰
- 张清华
- 张立群
- 徐振宇
- 徐钺
- 房芳
- 木叶
- 木朵
- 李之平
- 李犁
- 李阳
- 杨小滨
- 林茶居
- 柳宗宣
- 桑克
- 梁沛
- 梁硕
-
-
萧映;
胡冰涛
-
-
摘要:
悼亡诗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抒发哀伤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语言媒介由古代汉语变为现代汉语,现代悼亡诗虽然在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形式上同古代悼亡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叙事手法、意象选择、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等方面皆展现出独特的智性特征。《写给儿子的哀歌》(十四首)是诗人臧棣写给儿子的一组悼亡诗,不仅真切抒发了诗人个人的丧子之痛,更以此反思生命与当下时代,呈现出感性与智性交织的特点。其情事交融的叙事性技巧、具有象征性的客观对应物以及对自我和生命的哲理性反思等特征,是现代悼亡诗中智性抒情的具体体现。
-
-
赵汗青;
姜涛
-
-
摘要:
“自然”在臧棣诗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包含山水、风物等“物理”自然,亦有哲学上自生自为的“道”之本源的内涵。在诗人与物质自然的交契中,臧棣的诗呈现了一种“我与你”而非“我与它”的关系。且中间的纽带不是神性之爱或柏拉图式“爱欲”,而是一种与“爱”相对的、中国式的友情。诗人通过对汉语充满“现代性”的创造,以诗艺上“反自然”的嫌疑,实现了对现代汉诗语言的激活。古典精神与自然情致获得了“反者道之动”的再生。
-
-
夏可君
-
-
摘要:
身处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以来的人们,对于此病毒采取了一种植物命名,如同花冠一样的恐怖之物,只是人类对此魔灵之物其实并不了解,尽管我们可以窥视到它的基因链,甚至直观到其形态与突触的变异,但我们其实根本上还并不明了它的发生机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处身于花朵或者植物所启示的末世。2020年以来的人们,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人类极端世代的来临,因为人性并没有觉悟到,这植物的末世,这花朵的末世,在迫使人性重新想象自身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必须向植物与花朵学习,从花朵的终末论那里,想象另一种新的人性。
-
-
西渡
-
-
摘要:
臧棣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作《诗歌植物学》。这是一本规模宏大的诗集,是诗人关于植物的诗歌全集,收入诗作291首,写作时间长达35年,涉及植物的数目与诗篇数目约略相当。书分三卷,第一卷咏花,第二卷咏树,第三卷则分咏入食、入药各类植物。书腰上说诗集“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全部的植物,是诗歌史上罕见的集中书写植物的诗集”。前半句语涉夸张,后半句却是实情。即使在农耕时代,中外诗史上似乎也找不到规模相当的同类个人诗集。
-
-
胡玉蓥
-
-
摘要:
一小引:“可能性”之前的“可能”1990年代初期,当新诗发展早已脱离草创时期工具论的浅白,以臧棣为核心的“可能性”①诗学讨论,试图超越朦胧诗后各种诗歌流派的众声喧哗,在诗歌理念纷纭的诗歌历史语境中突出重围,以对“1990年代诗歌”所指涉的诗艺范式、诗歌意识、诗学特征进行更为确切的统摄。
-
-
胡玉蓥
-
-
摘要:
一、小引:“可能性”之前的“可能”1990年代初期,当新诗发展早已脱离草创时期工具论的浅白,以臧棣为核心的“可能性”诗学讨论,试图超越朦胧诗后各种诗歌流派的众声喧哗,在诗歌理念纷纭的诗歌历史语境中突出重围,以对“1990年代诗歌”所指涉的诗艺范式、诗歌意识、诗学特征进行更为确切的统摄。
-
-
闻雪
-
-
摘要:
"2020南方文学盛典"颁奖"2020南方文学盛典"日前在广东顺德揭晓结果:作家麦家凭借小说《人生海海》获得"年度杰出作家"。今年有邓一光、麦家、臧棣、张承志四人竞逐"年度杰出作家"。在历年评选中,这一奖项总是最受瞩目,十八年来只有贾平凹拿过两次。在"年度小说家"方面,2019年陈浩基的《网内人》、李凤群的《大野》、任晓雯的《浮生二十一章》、童伟格的《王考》以及万玛才旦的《乌金的牙齿》进入了评委会终评视野,最后万玛才旦摘得"年度小说家"。
-
-
徐振宇
-
-
摘要:
前言在当代空间理论视野中,文学空间成为具有深厚历史性、文化性和社会学的场域,是具有文化表征意义的空间建构。~((1))如果以此为切入点,当代诗中的山水或风景再发现,是地理与空间建构的动态过程,不仅成为诗人寄托理念的精神原乡,又是一个不断邀请新人加入的文化空间。
-
-
敬文东
-
-
摘要:
一、拥有自我的新诗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承载诗篇的媒介早已从古代汉语(亦即味觉化汉语)转向了现代汉语(亦即视觉化汉语),宛若多年前钟鸣在其诗篇中讶异过的那样:“像你,像我,突然好像一切都变了。”(钟鸣:《珂丁诺夫》)一旦臧棣写下“我喜欢在历史的阴影中写东西”这十三个汉字,就表明他对如下情形不可能不了然于胸:新诗打一开始,就像兰色姆宣称的那样,乃“有罪的成人”之诗;唯其有罪(或病),才称得上新诗,或者现代汉语诗。
-
-
赵目珍
-
-
摘要:
臧棣诗作中,最具独创和影响力的是其"丛书""协会"和"入门"诗系列.这是他专门为诗歌发明的具象化的"风箱",它们既具有包容性,也更具想象力.他的这些创造性的诗歌,最本质的特色,乃在于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对诗歌传统的挑衅性拆解,以及对当代诗歌写作潮流的疏离;二是对生命自我的"精细化"处理;三是诗歌语言的"游戏性".而前两者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