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背角无齿蚌

背角无齿蚌

背角无齿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4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泊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宁波市第八届学术大会、第五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背角无齿蚌的相关文献由2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健、刘洪波、陈修报等。

背角无齿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6.2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1744 占比:93.51%

总计:1865篇

背角无齿蚌—发文趋势图

背角无齿蚌

-研究学者

  • 杨健
  • 刘洪波
  • 陈修报
  • 苏彦平
  • 王兰
  • 夏西超
  • 石安静
  • 刘娜
  • 张洪渊
  • 张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凯; 陈修报;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 摘要: 为探究铜(Cu)在“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中的积累特征,本研究基于对重金属毒性更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_(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进行了24、48、72、96 h暴露及组织(鳃、外套膜、斧足、消化腺、其余组织及整个软组织)Cu含量的ICP-MS测定。结果显示:暴露组各组织中C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鳃对Cu积累反应最为灵敏,在暴露24 h时Cu含量就显著增加(P<0.05),且显著高于斧足和消化腺中Cu含量(P<0.05);外套膜在暴露72 h后Cu积累量最高,含量(干质量)可达到669.2μg·g^(-1);整个软组织中的Cu含量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幼蚌的鳃和外套膜是水体Cu积累的潜在靶组织。
    • 陈修报; 杨健; 刘洪波; 姜涛
    • 摘要: 淡水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产量和产值均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与此相适应,自2003年系统性提出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专用指示生物的创新性"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Freshwater Mussel Watch)以来,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的江河、湖泊和池塘等渔业生态环境无机(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胁迫的监测、评价和预警,以及毒理学、污染物积累动力学和水质净化等方面研究.本文梳理了"淡水贝类观察"在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及渔业环境研究用模式动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渔业以及水域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监测、评价、保护以及阐释污染毒性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 郑浩然;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 摘要: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具有食用、育珠、净水及生物监测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淡水双壳贝类.为把握其早期生活史过程中形态变化、器官发育和生长速率的特征,本研究对从脱落后第1~30天稚蚌期的个体开展了连续性、系统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稚蚌1~30d的生长过程中,铰合部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突起,壳顶相对向内收缩,前端生长迅速、向外侧扩展,后端向腹缘方向生长,而腹缘相对向后端生长.第1天,稚蚌出现了斧足;第4天,内脏团较为明显;第10天,鳃清晰可见,前、后闭壳肌已经形成;第15天,肠道和心脏清晰可见;第20天,进水管和出水管形成;第25天以后,稚蚌的器官已经全部发育完成.壳长、壳高和年龄之间呈指数型相关关系,壳长与壳高之间呈正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可为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以及有效开发、利用其为水污染监测专用指示生物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 于谨磊; 夏曼莉; 关保华; 何虎; 陈非洲; 刘正文
    • 摘要: 放养河蚌,提高水体透明度以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是湖泊生态修复中的常用手段之一.而小型杂食性鱼类鳑鲏依赖河蚌繁殖,河蚌放养可能会促进鳑鲏种群的发展;而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仍研究较少.于2018年11-12月通过原位受控实验,设置对照组、河蚌组、鳑鲏组和河蚌+鳑鲏组,研究了鳑鲏(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与河蚌(背角无齿蚌Sinanodonta woodiana)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 表明:鳑鲏显著增加了上覆水总氮、总磷、悬浮质和叶绿素a(Chl.a)浓度;但并未显著影响无机悬浮质的浓度,说明鳑鲏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较弱.此外,鳑鲏显著增加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蓝藻的比例.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并未受鳑鲏的影响,但显著增加了浮游动物的丰度,其中以轮虫为主.鳑鲏组的底栖动物总丰度(主要为水丝蚓)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鳑鲏对水丝蚓的摄食压力较低.鲭皱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总磷、Chl.a、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河蚌虽然抵消了部分鳑鲏对水质(如氮、磷和悬浮质浓度,以及Chl.a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等)的负面影响,但其对浮游动物和水丝蚓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湖泊生态修复和管理中,需要关注和重视鳑鲏等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物理(网簖等)或生物(放养肉食性鱼类)等方式将其控制在较低密度水平,从而降低这些鱼类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持生态修复效果的长效与稳定运行.
    • 刘凯; 陈修报;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 摘要: 为了探究铜(Cu)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组织毒性损伤效应,基于对Cu毒性较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并进行24、48、72、96 h的暴露及组织(鳃、消化腺、外套膜和斧足)切片观察.结果显示:0.005 mg·L-1的Cu对幼蚌没有产生明显的组织损伤.经过96 h暴露,鳃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显著增加、细胞空泡化的现象;在0.1 mg·L-1暴露组鳃开始出现巨噬细胞增多、纤毛脱落;在2.0 mg·L-1暴露组,鳃出现细胞坏死、鳃丝萎缩、结缔组织糜烂等损伤效应.斧足在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细胞空泡化及上皮层损伤;在2.0 mg·L-1暴露组,斧足上皮层损伤和细胞空泡化加剧.外套膜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和巨噬细胞显著增加;2.0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上皮层损伤.消化腺从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小管上皮细胞变形、淋巴区域扩大以及结缔组织萎缩.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幼蚌的鳃对Cu毒性的组织损伤效应最为敏感,适宜用作淡水渔业生态环境Cu污染监测和毒性评价的靶器官.
    • 张明霞; 王梦琪; 齐金旭; 夏西超; 张科; 袁凤娟; 邱渊皓; 冯文坡; 邵向阳; 苏聪颖; 李媛; 董艳美
    • 摘要: 钙调蛋白(CaM)是Ca2+结合蛋白,参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肌肉收缩、炎症和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为探讨Ca2+和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生理效应,克隆出AwCaM1全基因序列,分析Ca2+和Cd2+对Aw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AwCAM1 cDNA全长由692个碱基组成,包含一个51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的172个氨基酸的多肽链,AwCaM1氨基酸序列包含有4个Ca2+结合EF-手形结构域.Ca2+处理后,肝胰脏中AwCaM1表达水平在0.01、0.02、0.04和0.08 mg·L-1处理组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上调;Cd2+处理后,肝胰脏中AwCaM1表达水平在8 mg·L-1和16 mg·L-1处理组增加了65.04%(P<0.01)以上.与对照组相比,Ca2+处理后鳃中AwCaM1表达水平增加了79.41%(P<0.01)以上,Cd2+处理后AwCaM1表达水平增加了88.23%(P<0.01)以上.与对照组相比,外套膜中AwCaM1表达水平在0.16 mg·L-1的Ca2+处理组增加了1.69倍以上(P<0.01),AwCaM1表达水平在8 mg·L-1和16 mg·L-1的Cd2+处理组增加了1.65倍(P<0.01)以上.以上结果表明,Ca2+和Cd2+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wCaM1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其原因与钙的吸收和胁迫效应有关.
    • 郑浩然; 陈修报;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 摘要: 基于"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生物监测鄱阳湖吴城水域和微山湖二级坝水域中Al、Cr、Mn、Fe、Co、Ni、Cu、Zn、As、Mo、Cd、Ba、Tl和Pb等元素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鄱阳湖吴城水域蚌样中Al、Mn、Cu的含量显著高于微山湖(P<0.05),而前者Fe、Co、As、Ba、Pb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两者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分别为8.4和22.0,均值污染指数(AP)分别为0.099和0.113,鄱阳湖的Cd及微山湖的Cd、Pb接近轻度污染水平,须引起重视.
    • 袁凤娟; 夏西超; 魏梦薇; 张慧子; 王雯; 邵向阳; 李媛; 董艳美; 王梦琪; 齐金旭
    • 摘要: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Px)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重要抗氧化酶,SeGPx可将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干扰和损害.为了探讨2,4-二氯苯酚(2,4-DCP)、2,4,6-三氯苯酚(2,4,6-TCP)和五氯苯酚(PCP)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胁迫效应,本研究克隆出AwSeGPx全基因序列,分析2,4-DCP、2,4,6-TCP和PCP对AwSeGPx表达的影响.AwSeGPx的cDNA序列全长870 bp,开放阅读框为585 bp,编码195个氨基酸.推导的AwSeGPx蛋白序列包括GPx家族标签序列(68LGFPCNQF75)和活性位点序列(156WNFEKF161)、一个典型终止密码子(165TGA167)编码的硒代半胱氨酸(U44)、酶催化活性相关保守氨基酸位点:谷氨酰胺(Q74)、精氨酸(R94和R151)和色氨酸(W156).在相同浓度条件下,PCP对背角无齿蚌毒性效应大于2,4-DCP和2,4,6-TCP.与对照组相比,浓度60、120、240、480和960μg·L-1的2,4-DCP处理后肝胰腺AwSeGPxmRNA水平增加了1.79倍以上(P<0.05);浓度100、200、400和800μg·L-1的2,4,6-TCP处理后AwSeGPxmRNA水平增加了1.01倍以上(P<0.05);浓度20、40、80、160和320μg·L-1 PCP处理能够显著诱导AwSeGPx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2,4-DCP、2,4,6-TCP和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肝胰腺中AwSeGPx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这种诱导效应与动物提高过氧化物的还原能力和增强环境的耐受能力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