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6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792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暨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大会等;肾性骨病的相关文献由1376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可、张宁、刘世巍等。

肾性骨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6 占比:44.47%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1.83%

专利文献>

论文:792 占比:53.69%

总计:1475篇

肾性骨病—发文趋势图

肾性骨病

-研究学者

  • 任可
  • 张宁
  • 刘世巍
  • 李同侠
  • 宋军
  • 姜春生
  • 季大玺
  • 李建民
  • 王小琴
  • 罗燕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建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医院收治的73例老年维持性血透合并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仪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骨形态发生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T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靶向骨形成蛋白9(BMP9)、靶向骨形成蛋白3(BMP3)水平高于对照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GF、VEGF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透合并肾性骨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利于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TGF及VEGF等恢复,疗效显著,稳定病情。
    • 潘晓明; 李易桐; 王冉
    •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本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肾性骨病患者,将以上患者一般资料导入计算机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80例,接受HD治疗)、B组(80例,接受HFHD治疗)、C组(80例,接受HDF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a、PTH、P、β_(2)-MG、钙磷乘积5项肾性骨病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表现。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肾性骨病相关指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均存在明显差异,且A组治疗后表现明显弱于B、C组,对比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可知,A组患者较B、C组的不良反应率更高,A组的炎性因子水平也高于B、C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上三种方式中,HFHD、HDF对肾性骨病具有较好的透析效果,其能更好的清除维持性血透患者的PTH与β_(2)-MG,并纠正钙磷的紊乱,进而减少透析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HFHD操作更为方便,可推荐给各大医院使用。
    • 陈圣炬; 蒙晓云; 孔德立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应用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21年2—9月期间就诊的肾性骨病患者4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20)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n=20)采用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治疗,将两组肾性骨病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尿素氮(18.73±6.55)mmol/L、肌酐(684.85±210.25)μmol/L、β_(2)微球蛋白(23.39±5.08)mg/L、尿酸(235.80±77.86)μmol/L、无机磷测定(1.12±0.3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1、4.114、3.469、2.692、8.479,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26)。结论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田红; 成晓梅; 李冰洋; 张鲜绸; 杨洁
    • 摘要: 肾性骨病是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成为多系统损害的重要因素,随着透析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状态及心理健康,也成为时下综合防治的热点。文章综述了不同医家对肾性骨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及现代医学防治主要目标策略,结合整体观念论述了“肾主骨”与肾性骨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以及生理、病理的发生发展。近几年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对肾性骨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案在不断提升,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具有科学性及创新性,拓展了其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
    • 欧三桃; 熊琳
    • 摘要: 肾性骨病(ROD)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精准诊断及评估肾性骨病仍然是肾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性骨病的诊断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新型的核素骨显像技术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肾性骨病的诊断现状及最新进展做一述评,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提高临床上诊断肾性骨病的水平。
    • 张俊玲; 龙沙沙; 雷娅婷; 周竹
    • 摘要: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病人对肾性骨病护理的真实需求,为血液透析病人制定肾性骨病的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线上问卷(包括基本资料、对肾性骨病的认知及护理需求)匿名填写调查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51例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55份,回收问卷151份,有效问卷151份,有效回收率97.42%。文化程度为血液透析病人对肾性骨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76.8%的病人需要药物指导,78.1%需要饮食、心理和运动指导,70.2%需要健康教育,66.9%需要睡眠指导。结论: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病人对肾性骨病的认知程度与文化程度有关。对病人护理时,需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案,从而提高病人对肾性骨病的认知水平。
    • 陶玲玲; 樊梅荣; 魏建梅
    • 摘要: 肾脏病终末期又被称为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病晚期的统称,该时期机体代谢产生的过多水分或废物由于肾脏无法自血液中移除,造成机体各生理系统受到损害的疾病,是一种不可逆性的肾功能损坏。肾脏病终末期负担重、病程迁延漫长,不可治愈,其治疗的重要手段是血液透析,可作为肾脏替代治疗[1]。透析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透析病人长期生存率,但随着病人透析时间的增加,多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不断增加。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在一年时间内会发生肾性骨病等疾病[2]。
    • 廖兵; 唐丽萍; 梁叶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148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CKD分期标准进行分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白蛋白、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延长肽(P1NP)以及Hcy检测。根据血清Hcy检测结果,血清Hcy0.05);两组Hcy患者组的年龄、血压、肾功能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随着CKD分期的进展,患者Hcy水平升高;高Hcy组的P1NP较正常Hcy组低,β-CTX较正常Hcy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P1NP呈负相关(P<0.05),与β-CTX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KD病程、血磷、低钙、碱性磷酸酶、Hcy水平和iPTH水平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CKD-MB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LB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血清Hcy水平与CKD有明显的相关性,是CKD发病的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Hcy与β-CTX、P1NP具有相关性,是患者发生CKD-MB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常规Hcy检测可尽早筛选出慢性肾脏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助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骨代谢异常的早期干预治疗。
    • 黄雯; 杨启; 王兴纯; 唐熙
    • 摘要: 目的 分析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检测在肾性骨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9例肾性骨病(ROD)患者作为ROD组,另选取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BALP、PTH、IGF-1表达水平以及骨密度;分析BALP、PTH、IGF-1与骨密度相关性以及BALP、PTH、IGF-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肾性骨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ROD组BALP、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D组腰椎(L3、L4)、股骨近端骨(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PTH与肾性骨病患者骨密度为负相关,IGF-1与骨密度为正相关(P<0.05)。结论 BALP、PTH、IGF-1三者与患者骨密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肾性骨病的诊断效能,可能可作为预测肾性骨病发生的非侵入性检查指标。
    • 孙亚琳
    • 摘要: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的系统性疾病,其中包括钙、磷、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代谢紊乱,骨的转换、矿化、容积等的异常以及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骨痿”“骨痹”“虚劳”等范畴,同时认为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与肾脏关系密切。文章从骨-肾轴相关分子通路探讨中医药在肾性骨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