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63095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公共卫生篇等;肾功能异常的相关文献由471位作者贡献,包括谢雁鸣、孙粼希、周红梅等。
肾功能异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63095篇
占比:99.98%
总计:1063271篇
肾功能异常
-研究学者
- 谢雁鸣
- 孙粼希
- 周红梅
- 王冬梅
- 高阳
- 余晓阳
- 刘娟
- 安德里亚斯·伯格曼
- 张敏
- 接传红
- 文煜冰
- 朱忠勇
- 李航
- 段江南
- 王丽娜
- 王强
- 石炳毅
- 蔡明
- 裴向克
- 许亮
- 赵守松
- 赵美乐
- 郭峰
- 郭晖
- 钟慧
- 韩永
- AbbasiI
- CHE Chong-liang
- CONG Long-xue
- FAN Hong-min
- GAO Xue-juan
- HU Bo
- LI Xiao-ming
- LU Yao
- MA Shi-tou
- QIN Fen
- SchumacherS
- Stei.J
- WANG Quan
- WANG Zhao-yang
- XIAO Meng-ying
- YUAN Ju-xiang
- 丁学平
- 丁梯杰
- 丁洁
- 丁洁1
- 丘义征
- 丛洪良
- 丛龙学
- 严海泓
-
-
李新丽;
沈蕾;
沙文刚;
徐德宇
-
-
摘要: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门诊肾功能异常患者临床科室分布及转诊情况,以提高其早期转诊率,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方法收集2018全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所有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非透析非移植患者的资料,根据就诊日期明确患者第一次就诊科室及日后的就诊科室,明确患者是否前往肾内科专科门诊就诊,并计算患者转诊率。结果肾功能异常患者广泛分布于各临床科室,肾内科占比仅25.99%,且中年男性占比最高。肾内科及非肾内科就诊患者肾功能分期较一致,均尚处于疾病早中期。患者总体转诊率仅3.46%,就诊人数较多科室中,保健体检中心转诊率最低,仅1.29%。结论肾功能异常患者广泛分布于临床科室,但患者转诊率低,因此应加强肾内科医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加强各科室之间的交流,提高其对肾脏病的重视程度及对早期肾脏病的警惕性,及时发现早期肾脏损害,及时转诊,提高肾脏病早期诊断率及患者转诊率,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与管理。
-
-
范瑞霞
-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多的高能量、高脂肪和各种加工类食品的摄人,使得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威胁健康的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疾病总患病率为10.8%,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什么是慢性肾脏病国际肾脏病组织明确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的定义:肾功能异常或肾脏结构异常等肾脏损伤时间超过3个月,伴有或者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降低,影像学检查,血、尿化验以及肾脏病理学检查出现异常;同时,肾小球滤过率连续3个月下降,伴有或不伴有明显肾脏损伤表现。
-
-
张宏文
-
-
摘要:
肾功能异常指多种原因,包括肾脏疾病或非肾脏疾病引起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伴或不伴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等多系统、脏器累及症状。儿科临床上很大一部分患者以肾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笔者就儿童肾功能异常的诊断思路进行综述,提出儿童肾功能异常的诊断应该遵循病程和肾功能分期、定位、定因、并发症评估的程序,其中特别建议无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异常,肾功能分级均采用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国际分级标准,病因方面儿童肾功能异常仍以遗传性疾病最为常见。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只是一种形态学诊断,其病因也可能仍以遗传因素为主。
-
-
李凤婷;
王条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肾功能异常的原因。方法对患者化疗药物使用时间、解毒方式、药物调整及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进行梳理,从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自身基础疾病、肿瘤疾病进展、化疗药物因素、解毒方式分析出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至19.06 mL/(min·1.73 m^(2))的原因。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停用甲氨蝶呤和左亚叶酸钙,加用改善肾功能药物,患者的eGFR升至53.21 mL/(min·1.73 m^(2)),肾功能改善。结论该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左亚叶酸钙。
-
-
王坤明;
陈瑾
-
-
摘要:
患者,男,66岁,因“发现肾功能异常7年,乏力加重1周”于2020年3月30日收治入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开始腹膜透析,使用乳酸盐腹透液治疗,每日透析总量为8L。因合并肾性贫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其剂量自2018年8月起为2万单位/周,皮下注射。近3年患者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Hb)为77~86 g/L,肌酐(Cr)为724~1207μmol/L,Kt/V为1.37~1.7,甲状旁腺激素154~528 ng/ml,糖化血红蛋白6.0%~7.2%。
-
-
何易;
付平;
钟慧
-
-
摘要:
病例患者,男,22岁,因“腹膜透析1+年,血性腹透液2月,气紧、咯血2 d”入院。2年前因肾功能异常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并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2月前开始反复出现血性腹透液,偶有腹部不适。2 d前腹膜透析超滤量下降,出现水肿、气紧和咯血。入院时查体:体温36.6°C,脉搏12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4/121 mmHg。
-
-
潘庆登;
叶祖兰;
曾春;
宁万如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肾病性特发性膜性肾病(NSPN-IMN)与非肾病性IgA肾病(NSPN-IgAN)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医联体单位治疗的肾病病人174例,其中93例为NSPN-IMN(NSPN-IMN组),81例为NSPN-IgAN(NSPN-IgAN组),两组常规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NSPN-IMN组与NSPN-IgAN组高血压发病率(24.73%比38.27%)及性别分布(50.54%比4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PN-IMN组年龄>50岁的比例高于NSPN-IgAN组(39.78%比9.88%,P0.05).结论NSPN-IMN组病人的年龄、尿蛋白、TC、HDL和LDL均高于NSPN-IgAN组病人,而血白蛋白低于NSPN-IgAN组.两组的高血压发病率及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NSPN-IgAN组肾功能异常的发病率高于NSPN-IMN组.
-
-
段江南;
高阳;
谢雁鸣;
孙粼希;
接传红;
张敏
-
-
摘要:
目的 分析真实世界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致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构建的39家三甲医院医疗电子数据仓库,提取1998年1月―2016年12月间至少使用过1次醒脑静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共53075例,经纳入标准筛选,最终纳入肾功能异常患者病例553例.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少数类过取样算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抽样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特征因素.纳入分析的影响因素共65个,分别为年龄、性别、疗程、住院天数、单次剂量、合并病、合并用药.结果 53075例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患者合并疾病频次最高的是脑梗死,共9370例,占17.87%.合并用药频次最高的是甘露醇26537例,占48.53%.采用SMOTE抽样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共获取23个变量,包括:年龄分段在18到75岁之间,性别为男性,病程、住院天数超过7d时,或者合并患有肺部感染、骨折、糖尿病、脑部相关疾病等疾病,或者合并使用氨溴索、碳酸氢钠、奥拉西坦、利多卡因、纳络酮、依达拉奉、苯巴比妥、胰岛素、异丙嗪、泮托拉唑、呋塞米、地西泮等药品.上述变量可能是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结论 通过分析真实世界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致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当临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与上述因素同时存在时,应加强观察,预防肾功能异常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
白海
-
-
摘要:
下肢水肿是一个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但让患者非常困惑的是:明明都是下肢水肿,为什么有的下肢水肿看外科,有的看内科?根据临床上常见的情况,专家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就医建议。看内科的下肢水肿由内科疾病导致的下肢水肿,双侧肿胀程度基本一致,而且休息以后没有明显缓解。如果在下肢水肿的基础上,合并有严重的高血压,尿里有泡沫或者体检提示尿里有蛋白,肾功能异常,需要到肾病内科就诊。
-
-
段江南;
高阳;
谢雁鸣;
孙粼希;
接传红;
张敏
-
-
摘要: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致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构建的39家三甲医院医疗电子数据仓库,提取1998年1月―2016年12月间至少使用过1次醒脑静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共53 075例,经纳入标准筛选,最终纳入肾功能异常患者病例553例。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少数类过取样算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SMOTE)抽样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特征因素。纳入分析的影响因素共65个,分别为年龄、性别、疗程、住院天数、单次剂量、合并病、合并用药。结果 53 075例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患者合并疾病频次最高的是脑梗死,共9 370例,占17.87%。合并用药频次最高的是甘露醇26 537例,占48.53%。采用SMOTE抽样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共获取23个变量,包括:年龄分段在18到75岁之间,性别为男性,病程、住院天数超过7 d时,或者合并患有肺部感染、骨折、糖尿病、脑部相关疾病等疾病,或者合并使用氨溴索、碳酸氢钠、奥拉西坦、利多卡因、纳络酮、依达拉奉、苯巴比妥、胰岛素、异丙嗪、泮托拉唑、呋塞米、地西泮等药品。上述变量可能是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结论通过分析真实世界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致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当临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与上述因素同时存在时,应加强观察,预防肾功能异常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