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30555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国际外科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年肝胆胰外科张家港学术论坛暨第26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顺吉、葛连刚、冷希圣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0555 占比:99.90%

总计:230786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文趋势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研究学者

  • 孙顺吉
  • 葛连刚
  • 冷希圣
  • 吕云福
  • 吴志勇
  • 周光文
  • 李宏为
  • 柳林
  • 王秀春
  • 伍忠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姝廷
    • 摘要: 目的:分析腹部B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职工在体检中心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体检后收治的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0名纳入对照组,均实施腹部B超检查,比较两组的B超检查结果、血流速度指标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不同门静脉内径静脉曲张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较对照组更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4 cm患者的重度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高于门静脉内径≤1.4 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腹部B超应用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中效果显著,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脾静脉和门静脉状况,根据血流速度变化了解静脉曲张的程度,可以为医师诊断病情提供重要指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马红丹; 张晓飞
    •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内镜检查前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OBPQS)评分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均接受内镜检查。分析OBPQS评分现状与影响因素。结果OBPQS评分(10.52±1.12)分,合格率达61.21%(71/116);不同性别、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情况、大量腹水、测前饮食控制、足够服药量、服药后大便次数、糖尿病、24h高纤维素饮食状况、便秘状况的OBPQ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情况、大量腹水、测前饮食控制、足够服药量、服药后大便次数、糖尿病、24h高纤维素饮食、便秘为影响OBPQS评分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内镜检查前OBPQS评分现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受性别、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情况、大量腹水、测前饮食控制、足够服药量等因素干扰。临床可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 黄艰; 尤楠; 聂绪彪; 李颖
    • 摘要: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奇断流前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对预防术后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手术分为常规门奇断流组(门奇断流组)36例和EVL+门奇断流组4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并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结果门奇断流组术后6个月内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3例,术后6~24个月内再出血8例。EVL+门奇断流组术后6个月内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1例,术后6~24个月内再出血2例。两组术后6~24个月内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奇断流组术中出血量为(250±15)mL,EVL+门奇断流组术中出血量为(240±10)mL(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奇断流前行EVL可预防术后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王浩艺; 黄广建; 刘从进; 陈高峰; 陈天阳; 成扬
    •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大鼠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胆管结扎术建立CPH大鼠模型,1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汤低、中、高剂量组,黄芪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黄芪汤0.35、0.70、1.40 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周灌胃6 d,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门静脉压力,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硬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VEGF含量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胶原染色面积增加(P<0.01),主要在小胆管周围,有假小叶形成,vWF、CD31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VEGF、eNOS蛋白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汤中、高剂量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P<0.01),黄芪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显著减少(P<0.01),肝组织胶原染色面积减少(P<0.05),纤维间隔变窄变细,v WF、CD31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VEGF、eNOS蛋白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比值显著降低(P<0.05),以黄芪汤高剂量组最明显(P<0.05)。结论黄芪汤能降低CPH大鼠门静脉压力,减轻肝窦毛细血管化,其作用机制与调控VEGF/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 刘东亮; 罗红杰; 罗磊; 季春勇
    • 摘要: 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3例CP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观察组57例给予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和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风险低。
    • 刘启琳
    • 摘要: 目的:探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并上消化道出血(UGIB)应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接收的104例PHT并UGIB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排列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周+奥美拉唑用药2周+奥曲肽用药5 d,试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PCC治疗3 d。观察就诊时(入院第2天)、用药后(治疗2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完成对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及安全性的评价。结果:用药后,两组血清hs-CRP、Cor水平较就诊时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PCC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并改善凝血功能,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用于PHT并UGIB中安全有效。
    • 王霄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腔镜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手术前、手术后15 d胃肠激素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术期各指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15 d后,两组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学楷; 王石枫; 刘荣梁
    •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给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取得的成效。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共计89例,将纳选对象划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对比分析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引流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尕藏东周; 喻定刚; 罗斯满; 陈见中; 唐正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140例C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状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时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c(TNF-a)、白介素-6(1L-6),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术后1年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1周时,两组ALT、AST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周时,两组CRP、TNF-a、IL-6均上升后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天及术后1周时CRP、TNF-a、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发上消化出血、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围术期情况,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吴晓玲; 李力强; 段文彪; 吴伟斌; 杨坚; 胡钰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活血消癥益气方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大鼠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血清PDGF、TGF-β1、CTGF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诱导构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然后采用普萘洛尔及活血消癥益气方分别干预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采用直接穿刺门静脉法测定大鼠的门静脉压力,取肝组织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及门静脉曲张情况,取下腔静脉血检测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水平.结果 ①活血消癥益气方能显著改善纤维化大鼠的体重下降.②活血消癥益气方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纤维化、重建正常肝小叶,减轻肝细胞炎症浸润程度,减少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索排列基本整齐.③活血消癥益气方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情况(P<0.05).④活血消癥益气方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PDGF、TGF-β1、CTGF等纤维化相关因子及门静脉压力的水平(P<0.05).结论 活血消癥益气方能有效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大鼠门静脉压力、肝功能损伤、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PDGF、TGF-β1、CTGF水平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