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创检测

无创检测

无创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0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322623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健康博览、中国医疗设备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研讨会、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等;无创检测的相关文献由1125位作者贡献,包括潘加奎、姜丽、李刚等。

无创检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22623 占比:99.98%

总计:1322863篇

无创检测—发文趋势图

无创检测

-研究学者

  • 潘加奎
  • 姜丽
  • 李刚
  • 林凌
  • 徐可欣
  • 刘勇
  • 朱灵
  • 郑俊斌
  • 卜枫啸
  • 卢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雷; 张新宇; 杨琳; 孟煜
    • 摘要: 目的通过无创的微血管血液黏度与低切血液黏度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基于指脉的血液黏度无创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集被测者的静脉血、指尖光电容积脉搏波及生理信息;然后使用指脉波形面积拟合微血管半径,通过泊肃叶定律公式计算无创的微血管血液黏度;最后用SPSS软件分析微血管血液黏度计算值与全血黏度的相关性以及血液黏度与基础生理因素、血液生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微血管血液黏度计算值与低切血液黏度呈正相关。体重、腰围、体表面积、总胆固醇与微血管血液黏度计算值、低切血液黏度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与微血管血液黏度计算值、低切血液黏度呈负相关。结论通过指脉无创检测出来的微血管血液黏度,与有创检测出来的低切血液黏度之间的正相关性以及二者状态变化规律的一致性表明,基于指脉的血液黏度无创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唐元梁; 李桂香; 姚立平; 谭仲威; 雷鹏
    • 摘要: 微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常发生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阶段,并且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及时检测微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并进行干预和治疗,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皮肤是非常适合进行微血管功能检测的器官,目前反应性充血测试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反应性充血诱导方式和皮肤血流量监测技术,分析了各反应性测试方案背后的生理机制及皮肤血流量监测技术的特点,对临床专用的几款皮肤微血管功能测试仪器的研发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期通过相关技术进展的梳理,提高相关从业者和普通大众对皮肤微血管功能病变检测的重视程度。
    • 龚惠红; 王邦辉; 胡鑫
    • 摘要: 为开发一种简易便捷的血糖检测系统,根据近红外光谱的理论设计了一套无创血糖检测系统,采用4个波长的红外发光管,分别以STM32F103C8T6和TSL235作为核心MCU与红外接收管,对手指部位进行了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经MCU以及云端分析处理后通过蓝牙无线传输至安卓手机,并以静脉抽血血糖检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创血糖检测结果与静脉抽血血糖检测相关性为0.9442,误差约为9%,满足临床应用要求.该无创血糖检测系统与技术为便携式无创血糖检测仪的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应用基础.
    • 廖灿
    • 摘要: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廖灿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人群数据单倍型分析无创产前检测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演讲。廖教授首先简述了无创产前检测单基因病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无创检测单病最常用的2种技术分别为Digital PCR和二代测序,并详细介绍了2种技术的优缺点.
    • 麦麦提·如则; 阿布都艾尼·库吐鲁克; 帕尔哈提·吐尔逊; 李秀芬; 比拉里·艾山; 严传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特征参数在临床无创评估动脉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8例,其中轻度动脉硬化组(19例),重度动脉硬化组(19例);另选择18例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利用光电脉搏传感器采集各组的脉搏信号,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的脉搏信号分析系统提取PPG特征参数:脉图面积(K)、上升时间(CT)、峰峰时间(PPT)、反射指数(RI)。对各组的PPG特征参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特征参数K、CT、PPT、RI对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特征参数K、CT、PPT在对照组与动脉硬化组、轻度与重度动脉硬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在对照组与动脉硬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K、CT呈正相关、与PPT呈负相关。PPG特征参数K、CT、PPT和RI诊断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964、0.994、1(P<0.01),K值和RI值对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最高。PPG特征参数K、CT、PPT和RI诊断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2、0.781、0.913、0.636,、K值和PPT值对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更好。结论PPG特征参数K、CT、PPT对预测动脉硬化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可为无创评估早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早期预测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 蒋亚汶; 杨观赐; 何玲
    • 摘要: 血糖浓度检测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其并发症起关键性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家用血糖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首先,主要从3个方面总结了血糖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基于酶促葡萄糖传感器的血糖检测;基于光学的血糖检测;基于非酶促葡萄糖传感器的血糖检测。其次,介绍了血糖检测设备准确性评估标准。再次,分析了家用血糖检测设备及其相关技术。最后,指出高精度的可穿戴血糖监测设备、血糖预测与闭环控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 陶甜; 叶嵩; 马明宇; 高难; 蔡志伟; 刘旭; 常钢; 何云斌
    • 摘要: 将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和液栅型石墨烯晶体管(Solution-gated graphene transistor,SGGT)的信号放大作用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SGGT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以均苯三甲酸(BTC)为有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铜基MOF材料(Cu-BTC),利用Nafion膜将Cu-BTC材料固定到玻碳电极上,并作为栅极,以单层石墨烯作为晶体管沟道.此传感器的传感机理是基于葡萄糖在修饰有Cu-BTC的栅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施加于SGGT的有效栅电压的变化,从而改变了沟道载流子浓度和沟道电流.由于Cu-BTC对葡萄糖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及SGGT的高灵敏度,Cu-BTC修饰的SGGT传感器对葡萄糖表现出优异的传感性能,线性范围为1 nmol/L~40 mmol/L,检出限低至1 nmol/L,优于大多数传统葡萄糖检测方法.同时,此传感器对汗液和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如尿素、乳酸、多巴胺、抗坏血酸、尿酸等)表现出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在长期重复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并成功应用于人体汗液中葡萄糖的检测.Cu-BTC修饰的SGGT传感器有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和临床监测中的葡萄糖无酶无创检测.
    • 谢学炜; 钟豪臣; 陈真诚; 何敏; 朱健铭
    • 摘要: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一种结构多样的化合物,在人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时,会大量产生且不能通过自身代谢降解,具有血糖长期异常的记忆作用.研究表明AGEs是引起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检测体内AGEs的积累情况可以预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进程.现有的离体AGEs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和不易推广等问题;在体AGEs检测方法存在皮肤色素、年龄和血红蛋白干扰等问题.为此,基于角膜良好的光学特性和AGEs的自体荧光特性,提出一种角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荧光光谱检测方法.构建了一套角膜AGEs荧光光谱检测系统,系统由微型光纤光谱仪、集成L ED激发光源、Y型12+1光纤和PC端光谱处理显示软件组成.荧光光谱检测系统采用激发光源波长分别为370和395 nm在暗室条件下对17名志愿者(男性9人,女性8人,糖尿病患者4人,年龄最小15周岁,最大81周岁)进行数据采集,得到激发光波长分别为370和395 nm的荧光光谱数据.为了准确识别荧光光谱中的有用信息,先截取需要的荧光光谱数据段(450~700 nm),然后对其进行去除背景噪声、归一化、小波变化等方法处理,可以将荧光光谱中不明显的荧光峰值进行放大和识别.实验结果发现,采用波长为370和395 nm的L ED作为激发光源,检测到角膜发射的荧光光谱范围在420~600 nm内,并且都分别在450~500,500~550和550~600 nm三个范围内存在光谱峰值.根据荧光性物质的荧光峰值与激发光波长无关的原理,表明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所得到的荧光光谱都是由同一种物质AGEs产生.对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荧光峰值强度进行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表明本研究通过荧光光谱法检测角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具有可行性.
    • 徐春; 窦倩; 汪诗文; 章子锋; 戴庆
    • 摘要: 目的 建立用离子色谱测定唾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法.方法 利用热变性法去除唾液中的蛋白质,以CarboPac PA20(3×30 mm)作为保护柱,CarboPac PA20(3×150 mm)作为分析柱进行离子色谱分析.以超纯水(A),250 mmol/L NaOH溶液(B),500 mmol/L NaAc(C)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结果 本方法在0.04~0.12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6 7;葡萄糖的检出限是0.002 mg/L;重复性测量相对标准偏差(RSD)的平均值为0.75%,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3.07%.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结果稳定,可用于唾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邵琨; 王祥慧
    • 摘要: 在浩瀚的肾移植相关文献中,本文汲取和盘点2020年肾移植临床国际前沿热点和难点,移植新技术、新方法、新视野及新进展荟萃,主要内容包括排斥反应,免疫抑制优化应用与调控,移植感染,移植后恶性肿瘤,无创检测与生物标志物,供者器官保存、修复及利用,肾移植术后肾病复发,多因素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加强对肾移植领域文献的阅读与思考,站在更高的起点开拓视野,结合中国肾移植临床实践,以推动肾移植获得更好的长期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