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
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

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浙江宁波
  • 出版时间: 2013-07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虽然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因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又往往合并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故早期难以确诊.目前,胆囊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虽然其检出率逐年提高,然而漏诊或误诊时有,本文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胆囊癌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胆囊壁增厚型,一般认为CT上胆囊壁厚度>3mm即为异常,胆囊壁的局限性或广泛的不规则的增厚伴结节状的隆起被认为增厚性胆囊癌的典型表现;腔内结节型,表现为胆囊腔内突起的结节,一般认为<lOmm为胆固醇息肉,>lOmm的息肉样病变难以区别良恶性,主要依靠胆囊癌的继发改变方能鉴别;肿块型,表现为胆囊区不规则软组织块影,边缘模糊,呈等或稍低混杂密度,胆囊大部或全部填充,当胆囊影消失时易漏诊。胆囊癌的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邻近侵犯,局部淋巴、血行转移,合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门区胆道梗阻等。另外,囊壁增厚型胆囊癌在CT影像学上易与慢性胆囊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混淆,应注意鉴别;腔内结节型胆囊癌应与胆囊息肉性病变鉴别.超。总之,胆囊癌CT表现有其特征性,掌握病灶形态特征、强化程度、黏膜改变以及外侵、转移等特点,进行详细观察和全面分析,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相关检查,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 摘要:CT对脑外积液与脑萎缩、硬膜下血肿和与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文献已报道很多,但是观察重点还是在形态学上表现,如梭形或新月形,脑回受压、脑沟深浅.而本文通过MRI对脑外间隙脑膜的观察来着重探讨其诊断优势.以往在没有MRI的情况下,对于脑外间隙的病变,主要依赖CT检查。自从有了MRI后,由于它的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正确诊断脑外间隙的病变有很大的优势。硬膜下积液与脑萎缩在CT图像上均有脑外间隙增宽、弧状脑组织压迹、脑皮质厚度、脑沟等表现,因都为间接征象故常致误诊,MRI对诊断脑萎缩和硬膜下积液有优势,对CT诊断脑萎缩患者应该建议MRI检查;而且利用MRI判断硬脑膜,有助于鉴别硬脑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等混合性硬膜血肿;利用MRI有助于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另外,MRI还可用于脑回、颅骨、横窦、截断伪影、脑脊液搏动伪影等脑外间隙假相的鉴别。总之,MRI对脑外疾病,特别是对同一位置混合性血肿诊断,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诊断优于CT,对怀疑纵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该强调进一步检查MRI。
  • 摘要: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是肾脏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度低于最常见的透明细胞癌.大多数病例都是在偶然体检中发现,尚处于较早期阶段.对于体积小、预后较好的PRCC,临床上可以采用相对保守的手术方法(肾脏部分切除术、肿瘤剜除术或冷冻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PRCC,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PRCC是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一般认为起源于肾小管系统,易出现囊变、出血及坏死,肿瘤多有纤维性包膜,可以浸润或穿破包膜;镜检观察乳头状结构是诊断PRCC的关键。PRCC起源于肾皮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瘤体中心多位于肾皮质。T1WI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少数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常见假包膜,故多数肿瘤边缘锐利;囊变成分TI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平扫无囊变病灶信号较均匀,有囊变病灶信号不均匀。临床上需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嗜酸细胞腺瘤等疾病鉴别。乳头状肾细胞癌虽然临床上较少见且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根据其典型影像表现,即MRI T1WI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增强后皮髓期轻度强化,实质期进一步轻度强化,皮髓期强化程度等于或稍低于实质期,应高度怀疑PRCC的可能,并立即行冰冻活检,从病理学上进行确诊.
  • 摘要:目的:探讨三期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在胸痛三联扫描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rn 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5月320排CT胸痛三联扫描的患者共79例.所有患者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房颤等严重心律不齐,没有明确碘过敏史.设备为东芝320排CT。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于前臂浅静脉留置20G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对比剂注射方案:第一期以4.0-5.Oml/s的速率注射0.7mVkg的对比剂用量,第二期以3.Oml/s速率注射对比剂30ml,第三期则以3.Oml/s速率注射30ml生理盐水。以优、良、一般、差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同时对右心房存留的对比剂产生的条状伪影评价其对RCA评价的影响.测量主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干CT值,其平均值作为中央肺动脉CT值,左上叶肺动脉、左下叶前内基底段动脉、右上叶肺动脉、右下叶内基底段动脉平均CT值作为外周肺动脉的CT值.rn 结果:中央肺动脉与外周肺动脉分别为(364.93±98.24)HU、(374.44±103.59)HU,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159,P=0.247)除2例因主肺动脉栓塞,外周肺动脉CT值未达到250HU外,其余外周肺动脉CT值均满足诊断要求。共评价1069个冠状动脉血管段,图像质量优、良、一般、差比例分别为74.93%、14.87%、5.89%、4.30%,共95.6g%血管段能满足管腔评价。同样的较低的第二期注射速率减小了右心房对比剂伪影对RCA评价的干扰,其伪影1~4分比例分别为13.92%、43.04%、36.7l%、6.3%.rn 结论:三期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胸痛三联扫描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胸部三大血管床强化均能满足诊断图像质量的要求。
  • 摘要:近年来,宠物饲养日渐增多,相关由饲养宠物引起的疾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猫抓病(CSD)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出现在接触部位的引流区域淋巴结,引起引流区域的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侵犯纵隔和肺部的极为罕见,文中对一例侵犯纵隔和肺部的病例进行探讨.CSD淋巴结肿大主要特征为肉芽肿性小脓肿形成。病变主要分3个阶段:早期以组织细胞增生及滤泡增生,生长中心扩大为主。中期-增生组织细胞逐渐演变为类上皮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病灶。后期出现肉芽肿并发脓肿形成,中央区域坏死后有无数嗜中性粒细胞和核碎片而形成脓肿。另外,猫抓病引起淋巴结肿早期主要与淋巴瘤相鉴别,脓肿形成后应与结核相鉴别,本例患者CT表现与结核相鉴别较困难,但淋巴结增强同时存在有轻中度均匀强化、花环样强化特点,符合CSD的病理学改变,对猫抓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其胸部炎症及胸腔积液CT表现无特征性。
  • 摘要:数字断层融合(Tomos)技术是在数字平板X线设备上一次扫描后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出扫描容积内全部层面的图像.该技术在一次扫描计量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临床诊断需要进行任意层数的重建,得到扫描区域的全部立体数据.其独特的检查方式亦可弥补CT或MRI等检查的一些不足(如组织间的空间分辨力、呼吸伪影、金属伪影等).目前国内外该检查技术多应用于关节、肺部、牙科等等,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静脉肾盂造影之中.目前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对于泌尿系疾病(如肾积水、肾结石、肾肿瘤等)的检查,仍为尿路疾病检查中的一种重要检查方式。通过TOMOS一次性成像与静脉肾盂造影相结合的办法,经过后处理得到重点观察部位的数字化体层图像,从而更清晰、明确地显示病灶,从而更为有效地达到定位、定性地诊断目的。相对于传统的静脉肾盂造影检查,TOMOS的主要优势在于:肠道伪影的改良、泌尿系结石检测阳性率的提高、泌尿系肿瘤及周边组织结构的有效显示等。 综合分析,TOMOS检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像速度快、辐射剂量相对较低、有效去除伪影干扰、多平面薄层中间、有效提高空间分辨力等诸多优势,通过将TOMOS技术联合应用于IVP检查中,可显著提高诊断阳性率、减少漏诊,进而弥补常规IVP检查的不足之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摘要: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DSA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DSA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并且有创,虽然其风险性低于0.1%,但是从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DSA仍不适合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的常规检查方法.CTA检查时间短、费用低、方便、安全,是替代DSA筛查脑血管病变的常用方法,而减影CTA可以明显提高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但文献报道即使采用多排螺旋CT、高压注射器、个性化的对比剂峰值时间预测法,仍有约5-10%的患者减影CTA图像质量无法满足诊断要求,20%左右的患者图像质量无法达到良好的诊断标准,由此导致了脑血管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降低.本研究旨在利用新一代的GE CT750HD扫描仪利用其能谱模式,前瞻性对比分析能谱模式能否较常规模式减影去骨法脑CTA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与常规模式相比,能谱扫描模式的keV1、keV2组减影去骨法脑CTA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更清晰的显示脑动脉,可以取代常规扫描模式更好的显示脑动脉。keV1组图像较keV2组图像质量更优秀,keVI组的平均值约为55keV,因此建议以55keV为能谱扫描常规后处理的虚拟单能量图像显示脑动脉,从而优化能谱数据的后处理流程。
  • 摘要:糖尿病前期状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它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转化的高血糖过渡状态,是任何一种类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日益增加的心血管风险已不再局限于糖尿病,而且延伸至IGR阶段.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常用有创检查方法,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是其为有创检查且费用比较昂贵,存在有并发症,患者很难接受,也不适合作为糖尿病前期冠心病的常规筛查方法.宝石CT由于采用宝石作为探测器,使得心脏的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实现高清成像.本研究采用宝石CT的高清冠状动脉造影(GCTA)来评估IGR患者冠状动脉情况。研究发现,宝石CT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能力与CAG相比较,其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87.9%、96.1%、93.0%和9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宝石CT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于糖尿病前期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具备可行性,可以作为糖尿病前期隐匿性冠状动脉狭窄无创筛选检查的首选方法。另外,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比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而严重,多支血管病变或者同一血管多处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的冠心病患者,而单支病变、局限性狭窄相对较少。因此,当患者还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并存在1个或以上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时,即应开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筛查.
  • 摘要:头颈部肿瘤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价头颈部肿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研究显示:VEGF、MVD可作为判断肿瘤分级和预后的独立指标,二者共同测定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利用CT灌注成像(CTP)无创、定量地观察肿瘤血管生长情况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CTP技术可以在活体组织上方便、快捷地获得反映瘤体血管生成状况的相关参数,如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研究发现,CT灌注成像对于头颈部正常与异常结构的区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头颈部恶性肿瘤的BV、BF、PS值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肌肉,而其MTT值则明显短于周围肌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恶性肿瘤的VEGF表达较良性肿瘤高。以此评价肿瘤血管的生成、发展及预后,对头颈部肿瘤术前评估、抗肿瘤血管生成等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它是良性子宫平滑肌瘤组织沿静脉血管或静脉内壁的平滑肌组织增生突向血管腔内生长所引起的疾病综合症,病变可超出子宫范围,沿静脉回流方向通过子宫、髂内及卵巢静脉延伸至下腔静脉内,甚至累及右心或肺动脉,成为心脏内平滑肌瘤病,并引起相应病症。文中介绍了一例心脏内子宫平滑肌瘤病。其CT影像上可见子宫多发不规则结节状肿块,并沿着扩张的卵巢静脉、右侧髂内静脉等多支盆腔血管向上延伸至下腔静脉、右心房内,病理显示部分病灶并累及右心室。从影像学角度上考虑,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对提高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性。在影像表现具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到IVL诊断可能:影像提示子宫、官旁及附件多发性肌瘤,病变累及邻近静脉并向心性伸延,甚或至心脏、肺动脉;有以下其中一项:右心房肿瘤,或类似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或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布加综合征,或右侧深静脉血栓病史等表现的患者,且有相应的影像表现时,应询问有无子宫肌瘤病史或子宫手术史,须提高警惕考虑到有本病存在的可能性。临床上需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或平滑肌肉瘤伴血管侵犯;卵巢恶性肿瘤并癌栓形成;转移性卵巢肿瘤等病变鉴别。鉴于此类肿瘤具有复发倾向,术后均应定期复查,密切随访。
  • 摘要: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上少见,具有沿子宫壁静脉或宫旁静脉通路向上生长,可延伸至下腔静脉、心脏的特殊生长方式,成为心脏平滑肌瘤病(intercardiac leiomyomatosis,ICL).本文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8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与CT资料,回顾分析术前CT征象.该病临床表现:5例表现为月经增多、子宫肌瘤,2例表现为盆腔包块伴有下肢水肿,l例表现为腹盆腔包块,胸闷、气促。B超提示:8例均有子宫肌瘤,其中2例附件包块,3例盆腔肿瘤,2例腹膜后肿块,l例误诊为心房粘液瘤。临床使用16排东芝Aquilion CT机所有病例进行腹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CTV)进行图像处理。结果显示,手术见8例均有子宫肌瘤,5例浸润子宫壁静脉或子宫旁静脉,2例通过子宫静脉延伸。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依据.
  • 摘要: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按肌瘤数量可分为单发肌瘤和多发肌瘤.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远期随访单发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率为11%,多发肌瘤术后复发率为26%.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子宫动脉栓塞(UAE)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手段,远期随访症状控制率为70-90%.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疗效上,基本未涉及UAE治疗单发、多发肌瘤的对比研究.本文目的是对比分析UAE治疗单发肌瘤与多发肌瘤的疗效及其远期疗效.多发性子宫肌瘤UAE治疗的远期疗效稍高于单发肌瘤,但无显著性差异,UAE治疗单发与多发肌瘤术后远期随访肌瘤体积较术前缩小率分别为71.64%、76.81%。另外多发肌瘤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子宫全切术,对于希望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患者UAE治疗或许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法。总之,UAE治疗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手段。
  • 摘要:冠心病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层螺旋CT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由于具有无创性、廉价、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已成为冠脉检查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但有很多原因可导致检查的失败.本文分析了23例64层螺旋CT冠脉检查的失败原因,认为有些可以通过努力来解决,有些则无法避免。对不同的失败原因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低心电信号,首先查看患者身上的三片电极片连接是够良好,再者考虑电极片质量问题,并对工作模式进行调整;检查时心率最好是在每分钟75次,最高不能超过每分钟85次;患者在检查前要先进行呼吸及屏气训练;肥胖患者,在扫描时适当的增加扫描参数,如KV和毫安;要严格选择适应症及禁忌症;检查前5分钟要先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使冠脉扩张良好,同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在注射造影剂时身体会发热,喉咙会发痒,均为正常表现,检查后该种表现会自行消失;在高压注射器推注过程中,有可能造影剂会外漏到皮下,穿刺部位如感觉胀痛,要及时和医生通报;检查者对解剖结构要熟悉,在对主动脉根部进行Sure-Start自动触发扫描时,监测点一定要放置正确,监测CT值为280HU;扫描完成后要先查看一下图像质量,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以而解决问题;检查CT、高压注射器及心电监护仪等是否工作良好等。总之,64层螺旋CT冠脉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准确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手段,通过不断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以使检查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 摘要:肺硬化性血管瘤(PSH)发病率较低,临床中确诊较难,误诊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常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或结核瘤,炎性假瘤等.肺部病变穿刺活检作为近年来较为成熟和普及的微创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肺部不明显性质肿块病变的病理诊断,本文通过回顾性收集首诊未能明确诊断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并对就确诊前经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工作中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影像检查未能明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 摘要: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又称肝未分化肉瘤或恶性间叶瘤,一般认为是原发于儿童的恶性肿瘤,成人极为罕见.Yedibla等2000年报道50年来成人UES全球仅报道18例,Nishio等2003年报道表明40岁以上UES仅见10例报道.近年来成人UES病例报道逐渐增多.成人UES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极高.本文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UES的CT征象及术前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提高该成人罕见肿瘤的术前诊断率.
  • 摘要:嗜铬细胞瘤(PHEO)起源于胚胎的嗜铬细胞残余,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以外的全身各处,常见部位有肾门、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旁、膀胱和纵隔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该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因其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可致临床产生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代谢性综合征症状和高血压综合征表现.发生于典型的肾上腺区,而临床又有典型症状,一般诊断不难,若发生于肾上腺以外区域而临床症状又不明显时,则易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7例CT表现。异位嗜铬细胞瘤CT表现为界限清楚,密度不均,增强呈显著不均匀强化为特征,位于腹部肿块大者常压迫或推移周围器官或组织,并易出现坏死囊变;与邻近组织界限模糊时可提示为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临床上需要与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腹膜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腹膜后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 摘要:多年来,X线胸片一直是肺结核诊断和治疗评价的重要检查手段,至今依然被广泛应用于结核的筛查和治疗监测,但其在判断结核病变的活动性方面有较大局限性.CT与X线胸片比较,具有分辨率高,无前后重叠等优点,对肺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胸片,在CT普及应用下,CT逐渐成为肺结核首次影像诊断及复查工具,与此同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和致癌风险也逐步增高.本研究对噪声指数指导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肺结核患者复查CT扫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是根据CT检查序列之前患者的定位像扫描投影的衰减和形状来确定的,与技术员对患者的估计相比,无论患者体型如何,它可以更准确进行必需的毫安调整,从而能够获得所需的更稳定的图像噪声。因为图像质量变化大幅减少,通过适当的扫描参数选择可显著减少整体患者剂量。噪声指数的选择和辐射剂量大小有关。主观图像噪声评分,在纵隔窗观察纵隔软组织结构受到辐射剂量减少影响明显,所有图像主观评分均大于3,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可以显示结核病灶形态、大小,满足对治疗的评估。符合CT检查应遵循”合理使用低剂量”(ALARA)原则。总之,噪声指数指导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肺结核复查CT扫描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 摘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唯一可在分子水平对活体组织进行研究的功能性影像学成像技术,临床上通常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微观弥散运动状态反映机体组织结构的生理、病理特点,并对病理条件下活体内水分子的运动加以分析.近年来DWI在脑脓肿及脑内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笔者拟通过本组病例分析探讨DWI在腹盆部脓肿与坏死囊变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DWI不同于常规MRI检查,其能可视化及量化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情况而反映组织结构的特点。研究发现,脓肿脓液的信号在DWI及ADC图像上明显与肿瘤坏死囊变部分的信号明显不同,脓液在DWI图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而肿瘤坏死或囊变部分在DWI图像上呈明显的低信号、ADC图上呈高信号。而且临床上只需通过常规常规MR结合DWI即对腹盆部脓肿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而无需通过增强MR检查,而特别对对比剂过敏者或肾功能不全者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