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奇静脉断流术
门奇静脉断流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43030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全科护理、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军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外科新理念论坛、2010 国际腹部创伤暨第十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内镜外科研讨会等;门奇静脉断流术的相关文献由373位作者贡献,包括金红旭、吴硕东、张雪峰等。
门奇静脉断流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3030篇
占比:99.94%
总计:243171篇
门奇静脉断流术
-研究学者
- 金红旭
- 吴硕东
- 张雪峰
- 张毅
- 杨广顺
- 陈宪英
- 伏志
- 冯慧悦
- 刘希红
- 单成祥
- 卢实春
- 吕新生
- 吴国强
- 吴性江
- 周庆明
- 夏振龙
- 姚小晓
- 姚常柏
- 孙高斌
- 张丹
- 张亚琪
- 张国旭
- 张学文
- 张文秀
- 朱锦辉
- 李学明
- 李春艳
- 李梅生
- 杨宁
- 杨昌猛
- 杨永生
- 林栋栋
- 沈东海
- 涂伟
- 王跃东
- 甄作均
- 祝胜美
- 竺杨文
- 蔡云峰
- 蔡德刚
- 谢志杰
- 邓小荣
- 钱呈兴
- 陈亚
- 陈海鸣
- 陈焕伟
- 马建红
- 黄文泉
- CHEN Bin
- QIU Zecheng
-
-
张军永
-
-
摘要:
目的探究脾切除配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研究组使用脾切除配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理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肝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皱度等生理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PVF)、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SMVF)、脾静脉血流量(SVF)等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VF、SVF指标值低于对照组,SMVF指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BIL、ALB高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利用脾切除手术配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其肝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更加利于患者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
-
李科
-
-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治疗的8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白蛋白、门静脉血流速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6.97±26.12)ml,少于对照组的(284.71±34.81)ml,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6.83%,术后白蛋白为(34.68±4.75)g/L,高于对照组的(31.28±4.5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对肝功能影响小,且能够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可为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术式选择提供依据.
-
-
李广俊;
蔡日
-
-
摘要:
目的 研究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Ib)、淋巴细胞总数.结果 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BMI较之术前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AIb较之术前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总数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
-
刘公伟;
吴雪;
唐聃;
敖宇;
陈景祥;
蔡治方
-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脾切除(SPL)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PAD)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诊治的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45例接受SPL联合PAD治疗(观察组),另42例接受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和部分脾栓塞术(对照组).测量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SMVF)和脾静脉血流量(SVF).结果 术后,观察组BMI、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分别为(21.5±1.3)kg/m2、(22.1±1.0)cm和(10.3±1.0)mm,与对照组[分别为(21.2±1.2)kg/m2、(22.2±1.2)cm和(10.1±1.1)mm,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观察组PVF和SMVF分别为(670.9±46.2)ml/min和(583.5±69.0)ml/min,与对照组[分别为(695.7±50.2)ml/min和(540.2±68.4)ml/min,P<0.05]比,差异显著;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4.0±1.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1.2±1.5)g/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P<0.05).结论 经典的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有效,降低了门脉压力,改善了肝脏血流灌注和肝功能,提高了营养状态.
-
-
-
-
-
张云;
龚航军;
高月求;
孙学华;
周振华;
韩刚;
曹羽;
张言言;
张旭
-
-
摘要:
目的:评价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消胀方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患者实施门奇静脉断流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治疗组在一般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消胀方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支持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两组肝脏硬度值、CTP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或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1或P<0.05);B超结果显示,治疗组MPV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门静脉血流流速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消胀方能够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患者的CTP评分,减轻肝纤维化,增加门脉血流,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
-
常伟华;
李志伟;
张昆;
齐瑞兆;
赵新
-
-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脾下极血流的脾部分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减少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作用.方法 156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分为A组(脾部分切除62例)及B组(脾切除94例),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2个月WBC、PLT水平、残脾体积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术式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较B组手术时间延长[(189.0±38.5)比(128.0±36.3) min,P<0.05)],术中出血量A组高于B组[(328.0±68.9)比(294.0±49.1) ml,P<0.05],但失血量及术中输血量、术后感染、肝静脉楔压(HVPG)改变、术后再出血率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WBC升高水平存在一致性,均在术后第3天增长到峰值,在术后1周逐步下降至正常;术后PLT升高水平A组较B组峰值出现较晚(2周比1周)且更为平缓,峰值水平更接近正常值(P<0.05).A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年内残脾体积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巨脾患者行保留脾下极血流的脾部分切除术可有效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Objective To study whether portal vein thrombosis can be prevented by partial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portoazygos devascularization,by preserv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blood flow of the inferior splenic vessels.Methods 156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megalosplen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2 patients in group A who underwent partial splenectomy and 94 patients in group B who underwent total splenectomy.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levels of WBC and PLT,volumes of residual spleen,hepatic vein pressure gradient (HVPG),and prevalence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urgery time of group A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group B [(189.0± 38.5) vs.(128.0±36.3) min,P<0.05].The blood loss of group A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328.0±68.9) vs.(294.0±49.1) ml,P<0.05].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change in HVPG and rehemorrhag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 elevation in Leucocyte after op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same,peaking on day 3.The platelet count of group A increased more gently than group B (2 weeks vs 1 week),and its peak was closer to the normal threshold (P<0.05).The thrombosis rate of the portal vein system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B within 1 year (P<0.01).The residual spleen did not enlarge after operation (P>0.05).Conclusion Subtotal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megalosplenia preserved the blood flow of the subsplenic polar vessels and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
-
韩兵
-
-
摘要: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接受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接受门奇断流术(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经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均无上消化道出血,2周内均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佳,不良反应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
-
甄作均;
陈焕伟;
蔡云峰;
李梅生
- 《2006年全国微创外科论坛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五周年纪念大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技术对12例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病人进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 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5h~5h(平均3.4h),术中出血量100ml~500ml(平均250m1).术后有1例病人因腹腔内出血而需开腹手术止血,其余病人均恢复顺利,无其它并发症.随访时间0.5年~2年,4例病人死于肝功能衰竭,6例患者于1年左右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可缓解. 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确实可行,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
-
-
-
-
-
-
-
-
王跃东;
叶再元;
竺杨文;
谢志杰;
张威;
赵挺;
刘金明;
朱锦辉
- 《2007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为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即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食管下段管形吻合器横断和吻合术(1例5年前行过脾切除和断流术)。 结果:5例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全部完成,无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5~5.0h,出血量100~400ml;术后住院10~15d. 结论: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疗效确定,对机体影响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
王跃东;
叶再元;
竺杨文;
谢志杰;
张威;
赵挺;
刘金明;
朱锦辉
- 《2007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为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即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食管下段管形吻合器横断和吻合术(1例5年前行过脾切除和断流术)。 结果:5例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全部完成,无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5~5.0h,出血量100~400ml;术后住院10~15d. 结论: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疗效确定,对机体影响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