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巨脾

巨脾

巨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445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年会等;巨脾的相关文献由521位作者贡献,包括汪谦、杨永康、褚海波等。

巨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5.0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445 占比:94.88%

总计:3631篇

巨脾—发文趋势图

巨脾

-研究学者

  • 汪谦
  • 杨永康
  • 褚海波
  • 谢群
  • 黄凤瑞
  • 李昌娥
  • 韩松
  • 万赤丹
  • 严桥路
  • 何庆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玲; 李亚晓; 邵倩倩
    • 摘要: 目的:探讨为乙肝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为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行巨脾切除术,患者均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脏达到巨脾标准,回顾分析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胰尾损伤与胰瘘发生率、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患者30~75岁,平均(52.40±10.72)岁,男5例,女15例。2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切除脾脏,出血量20~400 mL,平均(129.38±84.81)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时间115~240 min,平均(173.93±36.75)min。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3~12 d,平均(7.10±2.32)d。均未出现胰尾损伤及胰瘘;术后出现发热3例,体温最高达39°C,经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脾静脉及结扎后食管胃底迂曲静脉内血栓导致的脾热,经积极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住院5~14 d,平均(8.75±2.47)d。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行巨脾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率高,并可有效避免术中大出血、胰尾损伤及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 李科
    •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治疗的8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白蛋白、门静脉血流速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6.97±26.12)ml,少于对照组的(284.71±34.81)ml,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6.83%,术后白蛋白为(34.68±4.75)g/L,高于对照组的(31.28±4.5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对肝功能影响小,且能够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可为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术式选择提供依据.
    • 张欣蔚; 付安冉; 姜雅倩; 王麦建
    • 摘要: 粘连性巨脾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若是女性患者,一般有妊娠的过程,在妊娠晚期,巨脾可能会对生产产生影响,甚至可危及生命.单纯粘连性巨脾的处理在临床上就非常棘手,当粘连性巨脾合并晚期妊娠时手术处理难度更大.我院收治了1例临产合并先天性粘连性巨脾的患者,采用腹膜外剖宫产的手术方式,成功实施剖宫产手术,最终患者康复出院.针对粘连性巨脾合并临产患者的手术既往未见报道,本研究属于首次,并且效果满意,在此进行报道.
    • 陈亚峰; 李江斌; 王栋; 罗年安; 臧莉; 阴继凯; 鲁建国; 董瑞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elenectomy,LS)在治疗巨脾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LS的362例患者资料,根据脾脏长径分为巨脾组(170例)和非巨脾组(19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并发症、随访情况等.结果 巨脾组手术时间较非巨脾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两组WBC、HG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5 d,巨脾组PLT明显高于非巨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中的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胰漏、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个月,两组WBC、PLT、HG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VST发生率为12.4%,PVST形成与患者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PLT、门静脉直径、脾静脉流速、术前PVST显著相关(P<0.05).结论 巨脾行LS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可以降低PVST形成.
    • 彭沙沙; 夏国兵; 方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4)和开腹组(n=24),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巨脾脏切除联合断流术,开腹组患者行开腹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B/C级胰漏、腹腔感染等)发生率.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腹腔镜组中转开腹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05.3±28.6)min,开腹组为(156.4±20.7)min,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为(327.2±39.5)m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的(246.5±32.3)m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1.4)d、(9.7±2.3)d,开腹组分别为(3.8±1.5)d、(12.9±2.7)d,腹腔镜组均短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出血0例,B/C级胰漏2例,腹腔感染3例,开腹组术后腹腔出血1例,B/C级胰漏2例,腹腔感染5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使患者获益,但手术难度大,对手术医师的技术及心理素质要求高.
    • 李俊才
    • 摘要: 自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运用以来,该种新技术已经慢慢的走向成熟,且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展。现如今,几乎所有疾病都可以利用微创的手段进行手术治疗,如胃肠、甲状腺肿瘤、肝胆胰脾等疾病。巨脾、门脉高压手术,也可以利用微创技术实现。腹腔镜下具有清晰的视野,利用超声刀等先进器械进行操作,和开腹手术相比,出血量较少,不需要进行输血;切口较少,术后恢复较快。下文详细介绍创疗法也能摘除巨脾了。
    • 杨小兵; 冯康
    • 摘要: 目的:对比用开腹脾切除术及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巨脾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60例巨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Open组(n=30)和Laparoscope组(n=30).对Open组患者使用开腹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Laparoscope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脾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Laparoscope组患者手术的时间长于Open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Open组患者,其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Open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Open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开腹脾切除术相比,使用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巨脾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其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其术后康复的速度.
    • 杨毅; 肖群; 唐华勇; 陈小雪; 贺彦宇; 袁通立
    • 摘要: 目的:研究脾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于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脾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巨脾切除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1例,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19例;围手术期接受异体输血4例;手术时间140~400 min,平均(240±65)min;术中出血量50~800 ml,平均(222±184)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4 d,平均(2.7±0.6)d;术后住院时间7~26 d,平均(12.8±4.6)d;无出血、胰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血小板过低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后施行脾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且临床疗效满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