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74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697962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复合材料学报、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2014年第十四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相关文献由16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季君晖、王国柱等。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97962 占比:99.94%

总计:698405篇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发文趋势图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研究学者

  • 张敏
  • 季君晖
  • 王国柱
  • 沈家康
  • 赵广兵
  • 钮真荣
  • 张伟
  • 刘跃军
  • 崔春娜
  • 揣成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及其与纳米材料的复配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与纳米层状硅酸盐(纳米黏土、蒙脱土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结构、物理与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流变性能、阻透性能、阻燃性能等,其中各类可生物降解塑料/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原位聚合插层法、熔融插层法和溶液插层法。
    • 摘要: 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及其与纳米材料的复配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与纳米层状硅酸盐(纳米黏土、蒙脱土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结构、物理与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流变性能、阻透性能、阻燃性能等,其中各类可生物降解塑料/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原位聚合插层法、熔融插层法和溶液插层法。
    • 蒋森; 王立岩; 陈延明; 张乐; 翟桂法
    • 摘要: 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2-甲基-1,3-丙二醇(MPO)改性的PBS共聚酯(PBMS)。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谱仪(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分别对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同步热分析仪(STA)和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MFR)对其热相关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PBMS共聚酯分子主链中含有丁二酸丁二醇酯(BS)和丁二酸2-甲基-1,3丙二醇酯(MS)两种重复结构单元,MS含量与合成时所加入的MPO含量基本相符,为所设计的聚合物;合成的PBS及PBMS的M;在7.87×10^(4)~8.75×10^(4)g/mol之间;热性能研究表明,随着MPO含量的增加,P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熔融转变温度逐渐降低,非等温结晶能力逐渐变弱,结晶度由74.57%降低到49.42%;PBMS的热降解温度均在400°C以上,不随MPO含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MPO含量的增加,PBMS的熔体流动速率逐渐增加,相对纯PBS在相同温度下的熔融流动性逐渐变好。
    • 摘要: 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及其与纳米材料的复配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与纳米层状硅酸盐(纳米黏土、蒙脱土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结构、物理与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流变性能、阻透性能、阻燃性能等,其中各类可生物降解塑料/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原位聚合插层法、熔融插层法和溶液插层法。
    • 严秋月
    • 摘要: 介绍了某公司PBS装置现有缩聚真空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并说明了改造后的效果。
    • 摘要: 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及其与纳米材料的复配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与纳米层状硅酸盐(纳米黏土、蒙脱土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结构、物理与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流变性能、阻透性能、阻燃性能等,其中各类可生物降解塑料/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原位聚合插层法、熔融插层法和溶液插层法。
    • 吕若昀; 田瑶; 张杰; 勾良程; 邹源; 余鹏
    • 摘要: 通过加成反应合成十八烷基二甲基环氧基氯化铵,并与钠基蒙脱土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环氧基改性蒙脱土(OMMT)。将OMMT以熔融共混的方式加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PBS)共混物中,研究了OMMT含量对PLA/PBS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表明,添加OMMT到PLA/PBS(80/20)共混物中之后,分散相PBS的粒径显著降低,并且粒径分布变窄。在PLA与PBS的相界面处,OMMT以插层或剥离的形式存在,阻止分散相聚集,增加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动态流变结果表明,由于OMMT对分子链的缠结作用,PLA/PBS/OMMT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都随着OMMT含量增加而增加。动态力学热分析表明,PLA与PB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拢的幅度随着OMMT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OMMT质量分数为1%时,PLA/PBS/OMMT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62.5 MPa、冲击强度达到3.1 kJ/m^(2),相较于纯PLA/PBS共混物分别提高了32.1%和19.2%。
    • 摘要: 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及其与纳米材料的复配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与纳米层状硅酸盐(纳米黏土、蒙脱土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结构、物理与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流变性能、阻透性能、阻燃性能等,其中各类可生物降解塑料/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原位聚合插层法、熔融插层法和溶液插层法。
    • 许文娟
    • 摘要: 塑料制品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方案,展示了国家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决心。为了助力“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从可降解塑料的原理介绍了主要的可降解塑料类型。并介绍了聚乳酸(PL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可降解塑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闫宗莹; 贾仕奎; 廖宝宝; 张军; 李维鸽; 朱艳; 赵中国
    • 摘要: 利用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作为增强相,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PLA和聚乳酸立构复合物(SC-PLA)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并对PLA/PBS以及SC-PLA/PBS共混物进行氙灯老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万能试验机和氙灯老化仪测试了老化前后PBS基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晶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LA的加入提高了PBS的拉伸强度,细化了晶粒且未改变晶型结构,同时结晶度也有所提高;与PLA/PBS相比,SC-PLA改性PBS共混物有效地提高了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耐候性;在氙灯老化960 h条件下,PLA/PBS以及SC-PLA/PBS共混物的结晶度和拉伸模量均明显提高,而拉伸强度有轻微的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