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7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632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大众心理学、犯罪与改造研究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年全国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职业紧张学术会议暨江苏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经验交流会、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暨社会医学学术研讨会等;职业枯竭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许燕、廖庆兰、王芳等。
职业枯竭
-研究学者
- 许燕
- 廖庆兰
- 王芳
- 王鹏
- 尹文强
- 曹晖
- 曹聘
- 胡世红
- 邱秀芳
- 韦波
- 孟宏伟
- 李贞
- 黄冬梅
- 张西超
- 林丽
- 蒋奖
- 薛中豪
- 陈钟鸣
- 刘在花
- 王飞
- 苏莉
- 魏志耕
- 任桂芳
- 何伟刚
- 何君妍
- 余雪丹
- 吴心灵
- 孙丽岩
- 孙葵
- 宋春燕
- 宗禾
- 张军良
- 张素艳
- 张萍
- 彭瑾
- 徐中柱
- 徐晓锋
- 徐波
- 戴明月
- 易晓芳
- 曾练平
- 李翠红
- 杨颖
- 梁志秀
- 汪鹤飞
- 王占勇
- 王慧
- 王水应
- 王永杰
- 王翔南
-
-
帖莉春;
蒙锦珉
-
-
摘要:
职业枯竭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本科毕业生有着严重的心理危害。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本科毕业生数量与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比例失衡,市场饱和度整体较高。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大学本科毕业生职业枯竭现象更有利于在读本科生规避相应的工作风险,以及向已就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建议。
-
-
周宏钰;
张廷君
-
-
摘要: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A省400名公务员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22.0考察非自发性公民行为对职业枯竭的影响,同时深入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非自发性公民行为对职业枯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自发性公民行为对工作—家庭冲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家庭冲突在非自发性公民行为与职业枯竭及其3个维度的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
-
余悦;
韦雪艳
-
-
摘要:
运用设计思维的理念,开发"体验-交互-反馈-应对"系统化环节和支持性资源,融合积极心理学策略,为心理咨询师提供干预路径.设计思维是以整体系统的方式呈现分析缓解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特征要素的手段和作用.利用设计思维发展咨询师助人自助、再生重塑的能力,提升其职业价值感、胜任感和效能感,设计适合心理咨询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
-
-
-
孟微;
马新利;
吴昊
-
-
摘要: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心理授权与职业枯竭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理授权量表、Maslach职业枯竭问卷对486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心理授权与职业枯竭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临床护士心理授权总得分为(44.36±5.87)分,职业枯竭总分为(3.02±0.77)分,除自主性和工作影响与人格解体无相关性外,临床护士心理授权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与职业枯竭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临床护士心理授权和职业枯竭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负相关.
-
-
薛中豪;
孟宏伟;
尹文强;
陈钟鸣
-
-
摘要:
[目的]研究医生的职业特征与职业枯竭的关系及其在医生职业枯竭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医生创造更好的执业环境.[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分别从济南、潍坊、德州抽取公立医院医生,采用课题组自编的“职业枯竭”和“职业特征”分量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量表2102份,有效量表1910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5.07%.[结果]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职业特征所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在情感枯竭维度、去人性化维度、职业承诺维度和成就感维度4个维度分别增加了37.4%,14.1%,13.3%和9.1%.[结论]职业特征可以有效的预测医生的职业枯竭,工作负荷重、长时间情绪压抑、职业风险高、学习占用休息时间较长可增加职业枯竭的产生.
-
-
郭洪波
-
-
摘要:
本研究根据Schaufeli等人的枯竭-投入理论,进一步了解职业枯竭和工作投入的共生关系.根据研究假设,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证实了职业枯竭和工作投入是两个独立的维度,但没有证实认同和能量维度存在;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已有的枯竭-投入的划分要优于能量-认同两维度的结构假设.
-
-
邓晶晶
-
-
摘要:
心理咨询教师是高校教师群体中最独特的存在,既如无数学校教师坚守教育教学岗位,又深入学生内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教师职业枯竭不仅影响着工作效率,更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工作满意度乃至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简要介绍,在高校中造成心理咨询教师职业枯竭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
-
邓晶晶
-
-
摘要:
心理咨询教师是高校教师群体中最独特的存在,既如无数学校教师坚守教育教学岗位,又深入学生内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教师职业枯竭不仅影响着工作效率,更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工作满意度乃至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简要介绍,在高校中造成心理咨询教师职业枯竭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
-
王荣
- 《甘肃省第五届护理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了解武威市某三级产科护士职业枯竭现状.方法:采用中文版MBI量表对武威市某三级产科护士的30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Maslach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武威市某三级产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的得分较Maslach常模高,而去人格化、个人无效感两个维度的得分都较Maslach常模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另武威市某三级产科护士职业枯竭各维度平均分与Maslach耗竭程度比较显示:产科护士的情感耗竭、个人无效感处于高度水平,去人格化倾向处于低度水平.结论:产科护士的职业枯竭程度较为严重,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
-
-
-
-
-
杨颖;
徐波
- 《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Job burnout)职业枯竭或职业倦怠或工作倦怠被视作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状态。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感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惹、焦虑和抑郁等。Maslach将其描述为"心身耗竭综合征",将其分成三个亚成分:①情感衰竭(emotionnal exhaustion,EE)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它被视为倦怠的核心纬度,并且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②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DE)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忽视的态度;③低个人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指倾向予消极的评价自己,并且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本文就近年来对护士职业人群职业枯竭问题作一综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