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301次香山科学会议——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
第301次香山科学会议——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

第301次香山科学会议——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04-23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香山会议办公室

会议文集:第301次香山科学会议——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心理学有着悠久历史。然而,直至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实验室后,才宣告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人的意识的本质,在其发展中把人的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当代工作的重点是人的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well-being )。
  • 摘要: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及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表现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水平、个人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包括保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从心理学出发,这三方面的工作除了物质和政策层面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被个体准确感知和把握。心理学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来源包括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对个人成长与成功的研究、以及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文中还对中国心理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提出了建议。
  • 摘要:@@人不但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变化,而且还能主动地迎接挑战、改造世界。以往有关社会转型时期心理问题的讨论,多侧重于关注急剧的社会变迁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负面影响,研究如何有效地干预和消除这些负面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有机体能够进行积极的应对,创造性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 摘要:运用传统的遗传学方法探讨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病易感性的基因基础,其结果并不理想。研究遇到的障碍之一是我们不能识别出缺乏临床症状的易感基因的携带者。此外,精神疾病的诊断具有异质性,即并非所有的患者携带有同样的易感基因。分辨出与精神分裂症相联系的神经生物学或神经行为学特征或与基因表达更紧密联系的内表现型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方向。很多对具有发病风险的患者后代的研究表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是最有可能的潜在内表现型之一。在神经发展的柜架内更容易理解此观点。由于基因并不与精神病病理机制一一对应,因此在相对更简单的、基于生物表现型的水平上关联或外显的基因效果更大。内表现型最初被认为是发现基因的工具,通过减少表现型的异质性影响而提高关联研究的效能。rn 然而,正如我们的综述所示,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下一世纪生物医学科学的主要障碍是在从分子水平到心智水平上如何特化人类内表现型的多样特征,最重要的是探查精神疾病患者不和谐的心智活动。认知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和影像遗传学(研究人类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神经结构和活动的方法)的发展引起了人们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通过应用遗传风险变量作为工具以发现中介从DNA序列到病理行为表现之间的神经机制,显示出内表型研究更强的效力引起的。电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和神经心理学同样也是强有力的工具,用于研究遗传变异影响的内在神经生物过程。rn 文章综述了国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在这一很有希望的研究领域中我们的可能贡献。
  • 摘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两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目前国际上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可因先天遗传的差异而不同,决定了潜在的遗传疾病的易感性。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为同卵双生子在精神疾病发病上的不一致性提供了的解释机制,也为早年遭受环境应激导致成年后行为改变提供了假说,环境刺激所诱导的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对行为有着广泛的影响。利用表观遗传学原理和技术进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机理研究,在验证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应激-神经发育异常假说、阐明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疾病发生机理方面可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 摘要:共情已为西方多学科学者讨论了近百年,其定义林林总总。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介绍西方学者有代表性的共情概念及其演变。
  • 摘要:社会心态指在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的社会共识、社会情绪基调和感受及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心态的分析与预测研究是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目前学术界还缺乏足够理论和经验的积累,与政府部门尚未形成良性互动。rn 本文根据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进行的全国社会状况的调查数据,从生活压力感、社会安全感、社会支持感、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及地方政府工作满意感六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社会心态进行初步描述,并通过对预期和归因的分析探讨了影响社会心态的心理因素。
  • 摘要:职业枯竭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心理现象。文中阐述了职业枯竭的五个特征(情绪衰竭,冷嘲热讽,职业效能,认知疲惫,生理疲乏),分析了职业枯竭从情绪衰竭到冷嘲热讽的发展进程,并从工作特征和个体因素方面探讨了职业枯竭的成因,论述了其对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的危害,揭示了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是职业枯竭产生的主导要素。社会和谐与自我和谐是职业枯竭调节的内外条件。
  • 摘要:@@中共中央提出在新时期建立和谐社会的新的概念。和谐社会的建立,包括心理和谐在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正确观点。要实现心理和谐,应注重全民的心理健康。只有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才能够实现心理和谐的目标,进而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率高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共有一亿两千一百万抑郁症患者。每年约有5.8%的男性,9.5%的女性患有一次抑郁发作。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
  •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对内在与外在现实感带来严重影响的综合征,扭曲的现实感,即该疾患的精神病性本质,可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言语与活动方面的障碍。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是大脑的一种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多样的,在发病的过程中多种因素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病理过程是独特的。
  • 摘要:生命演化赋予人类和动物趋利避害、奖励惩罚等本能,情绪正是这些本能的体现。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其发病机理与遗传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是主要环境因素。应激是指机体对环境需求或改变的适应症状。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检测人和动物的应激反应水平。抑郁症动物模型是建立在神经行为学基础上,检测新颖环境探索、群体交往、习得性绝望和食物奖励等行为定量或定性地判断抑郁症样水平。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疾病同源性和药物治疗预见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在抗抑郁症新药和疾病机理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神经发育过程中慢性应激导致神经可塑性异常是抑郁症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 摘要:@@耳聋:美国神经科学学会2005年发表的“Brain Facts”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USA)提供的资料统计,2千8百万美国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受影响的人群超过抑郁症而排在几种主要脑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第一位;平均每年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60亿美元,在脑和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老年痴呆症同头部创伤一道并列第二。
  • 摘要:旨在探讨突发性群体事件地区民众的社会认知特点。自编包括社会评价、满意度以及社会认同三个维度的社会认知问卷。以社会认知问卷为工具对已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3个地区和未发生的2个地区的民众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群体性事件发生地区和未发生地区民众的社会认知存在显著的差异;路径分析发现,社会评价和社会满意度以社会认同为中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民众的参与行为产生影响。民众的社会认同度可以用来作为预测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指标,研究建立了判别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判别函数,并以消极行为的比例来预测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特殊发展和空前变革时期,在此期间,各个利益集团都将重新审视新一轮利益博弈后的获益(gains)和损失(losses)状况,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反应。这势必会对社会和谐造成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影响。心理学有关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强烈倾向于规避损失:一定数额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强烈程度约相当于两倍数额的获益感受。这种强烈的心理与行为倾向在风险与非风险领域都有所体现。鉴此,深入探索损失厌恶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不仅能够帮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客观上保证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并能够为认识、预测及干预由主观损失厌恶引起的不和谐或矛盾冲突提供心理学的帮助。
  • 摘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系统地探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机制,不仅利于社会稳定发展,而且有助于管理科学理论自身的知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的对象主要是人,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把关心民众的生理、心理健康作为稳定和谐的评价指标,不断调整执政者的决策行为,才能保证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rn 作者认为,可以从健康型组织(Healthy Organization)建设的角度,系统探索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机制和标准度量问题。健康型组织包括正常的心理状态、成功的胜任特征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三方面,本文从健康型组织、健康型社区和健康型社会建设三方面入手,对和谐社会的健康型组织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实施健康型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 摘要:安全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交通安全、出行安全、生活安全、以及紧急事件中的疏散安全等领域,表现为事故率居高不下,造成的后果日益严重。工程心理学分别从心理负荷与情境意识、人误分析、人机界面设计、以及职业人格的角度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将以驾驶安全领域的研究为主,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亟待展开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边境线漫长,大部分边境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样,经济发展滞后、境外敌对势力活动相对频繁,各方面的情况差异较大。因此,研究构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预警系统,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各族群众的社会态度、心理情绪、行为倾向,定时发布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从而使政府决策部门提前了解、及时应对、有效处理社会不稳定事件。为此,需要有专门的社会预警研究机构,配置相应的编制和经费,与政府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遴选敏感的研究指标,定期进行公众社会心理调查,并对重点或敏感地区进行重点监控调查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