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聃

老聃

老聃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1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管子学刊、思维与智慧、北京社会科学等; 老聃的相关文献由115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唐、尹振环、杨胜宽等。

老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100.00%

总计:119篇

老聃—发文趋势图

老聃

-研究学者

  • 冯唐
  • 尹振环
  • 杨胜宽
  • 马文增
  • 丰木
  • 仲永
  • 何三坡
  • 何婷婷
  • 冯金源
  • 刘从军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蹇庐氏
    • 摘要: 据《吕氏春秋》记栽,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至公矣。故事里,荆人的“遗弓不索”,已经具有“国人一家”的境界。然而孔子还是认为荆人的境界尚欠弘阔,他心中,普天之下皆我同胞,这已跃升到了“天下大同”的境界。
    • 马文增
    • 摘要: 上博简《容成氏》证明了禅让制的存在.具体来说,"禅"与"让"分别有不同的主体,禅让制的关键是考察继任者贤良与否.第34简简文"启于是乎攻益自取"应读作"启于是乎攻(功),益自取(趋)",历史上不存在启攻益而夺取天下之事.第45至第48简记载的"文王服九邦"之事,证明文王之"以仁服人"确为史实.孔子"观周"时曾见过《容成氏》原文,传世文献《礼记·礼运》的首章即是孔子对《容成氏》的概括;《容成氏》乃以史资政之作,其作者是老聃.另外,《礼记·礼运》首章存在错简问题,须据文意对简序加以调整.
    • 马文增
    • 摘要: 将清华简 《虞夏殷周之治》 作注解、 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者、 性质、 主旨以及夏商周三代"冠""祭器""乐"的象征意义,认为:清华简 《虞夏殷周之治》 以极简练的文字总结了虞夏殷周之治天下之道的"变"与"不变";其乃周敬王二年孔子赴周问礼于老子时老子对孔子所言;从内容上看,清华简 《虞夏殷周之治》 和清华简 《系年》 可构成上下篇的关系.
    • 张丹梅; 房国栋
    • 摘要: 关于老子的姓氏以及李耳为何被称为老子,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不少学者从历史学、音韵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对老子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着力文字学提供的信息,从“老”的古意和衍生意这一视角,结合春秋时期中国文化与礼制特点,探索并揭示“李耳为何被称为老子”这一历史悬案的新路径.
    • 王启涛1
    • 摘要: 《吕氏春秋》里说:“老聃贵柔。”那么,从领导艺术的角度看,老子的“柔”,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柔”在心理上,就是以柔克刚。
    • 钟岳文(选译)
    • 摘要: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老聃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化。"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语曰:‘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智禁于微,次也。"
    • 李之柔; 锦跃(图)
    • 摘要: 以一个字来概括一种学说的现象,缘起不会晚于公元前239年,有《吕氏春秋 不二》可证:“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老聃就是老子,参照对孔子、墨子、列子等人学说的评价,便知此论有一定道理。
    • 裴康鹭1
    • 摘要: 老聃《道德经》有言曰:“信言不美。”其意即“真实的话不华丽”。对此,我十分赞成。因我以为:信言不美,却有裨益。他人于己,忠言逆耳,却利于行。《曾广贤文》有言曰“良药苦口利于病”,诚然,人非十全十美,更非地上神仙,自有各自的缺陷与短处,也自难免犯下错误。他人的建议与评论,总有些或令人尴尬难堪,却又是真实客观的点评。固然,“美言可以市尊”,但有时候,谄媚与编造的华美谎言并不能为倾听者带来长足的进步,取而代之的则是膨胀的虚荣。古人说“闻过则喜”,听闻他人讲自己的过错而感到喜悦,实则便是将自己摆于谦逊的品性下,虚心倾听从而改善自身,得到益处。己于他人,善于直谏,可共发展。面对他人的过错不足,善于巧妙告知他人,既是对自己的勉励,又能促他人改正而得进步。孟子劝梁惠王“无罪岁”,方使其恍然大悟,力求“民至”;唐代魏征,青史留名,尤以《十思疏》为妙;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胜枚举。能成功使他人知晓自身问题并加以改进,是促己与他人共同发展的一条门路。
    • 李哲
    • 摘要: 郭沫若对道家学术的论述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对道家历史人物真伪、特别是对老聃其人其著与对杨朱其人其派的考证,极其严密.其次,通过将《庄子·天下篇》的老聃遗说与《道德经》的文本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之处,从而对老聃遗说的分析极其缜密.最后,认真分析、总结道家各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特点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对道家学术的论述极其全面.
  • 10. 老子身份信息辨正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陈成吒
    • 摘要: 老子即老聃、老阳子,春秋晚期人,生于公元前581年左右。姓“老”氏,后音转为“李”,名“耳”,字“伯阳”,“聃”为别字或尊号。关于老子籍里,先秦典籍未明言,但其幼年学于沛(宋地彭城),晚年归居该地,世人以“老彭”、“彭聃”等称之,汉代人又首先在该地为之设祠,两者应有关联。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始文本仅指其为“楚人”,东汉以后又有楚国苦县、陈国相县、宋国相县等说,但皆为讹传。同时,老子后人有太史儋。战国后期,两者混淆,司马迁不能辨,误置后者世系于老聃名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