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教学
临床路径教学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专利文献148328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继续医学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
临床路径教学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小霞、阳琰、崔莹等。
临床路径教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8328篇
占比:99.94%
总计:148417篇
临床路径教学
-研究学者
- 张小霞
- 阳琰
- 崔莹
- 张亚峰
- 张月鲜
- 张玉玲
- 彭肖青
- 徐春芳
- 杨海斌
- 牟芝群
- 王哲
- 赵栓枝
- 闵涛
- 韩志阳
- 丁玲新
- 万慧
- 乔媛
- 侯乐
- 冯银平
- 凌玉英
- 刘巍
- 刘形媌
- 刘才兰
- 刘洁
- 刘淑娟
- 刘燕燕
- 刘爱萍
- 刘玉儿
- 刘瑞磊2
- 刘莉
- 刘衡
- 刘西
- 包庆惠
- 华磊
- 卢云霞
- 古丽米热·艾山
- 向海欧
- 吴宁静
- 吴少珠
- 吴尤佳
- 周丹
- 周伦琴
- 周晓明
- 周玉英
- 周邓蓉
- 夏湘平
- 姜文静
- 孔丽
- 宋慧英
- 宋杏花
-
-
侯乐;
莫称龙;
章慧;
梁明前;
周晓明
-
-
摘要:
目的研究“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理论指导下的核心胜任力导向应用于神经科规培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进行住培的40名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CBE组和对照组,各20名。CBE组采用CBE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住培模式。比较两组规培医师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病案质量评分、教学效果评价,并观察两组规培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两组规培医师培训前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病案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训前比较,两组规培医师培训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病案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P<0.05);CBE组规培医师培训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病案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E组培训后能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神经科医学知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锻炼临床思维能力、规范诊疗流程、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的规培医师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E组规培医师对带教方式、带教内容及自我评价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胜任力导向下神经科规培医师临床路径教学可有效调动规培医师学习积极性、夯实规培医师神经病学知识基础,提升规培医师临床操作能力。
-
-
李鹏丽
-
-
摘要:
目的: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41名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为对象,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21名为对照组,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的20名为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应用“互联网+”背景下临床路径教学法,评价两组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结果:实验组专业理论笔试、专科操作考核和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互联网+”背景下临床路径教学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
-
韩志阳;
姜文静;
崔莹;
王恒振;
张博建;
郭劲松
-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将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在外周血管介入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法将80名参与外周血管介入专业培训的医师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每组40名医师。在分组过程中,两组医师均接受外周血管病情知识讲解,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医参与常规培训,观察组医师参与临床路径教学。分组结束后,对比两组医师培训认可度、考核成绩及实际培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医师考核成绩进行比较,观察组医师考核成绩存在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医师培训认可度进行比较,观察组医师培训认可度存在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医师进行外周血管介入知识培训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医师学习兴趣,加强其独立思考及信息获取能力。除此之外,能够加强医师对培训的认可,提升其培训效率。临床路径的推广及应用使病情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能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改善,避免医疗资源浪费,降低患者治疗成本,该教学方法应在医师的培训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
刘洁;
万慧
-
-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在本院实习的8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的实习成绩、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在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满意度中,观察组对各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教学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习成绩,同时在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上有明显的提高,也可提高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和操作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更适用于妇产科的临床教学。
-
-
韩志阳;
韩鹏;
崔莹;
邹卿云;
郭庆峰
-
-
摘要:
目的将临床路径教学运用到外周血管介入教学中,并分析讨论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的90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些研究生均分为常规教学组和临床路径教学组,每组45名,在常规教学组采取原本的常规教学方法,在临床路径教学组采取临床路径教学的方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临床路径教学组研究生的外周血管介入相关理论知识和总分及各项基础手术操作得分及其总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临床路径教学组的研究生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临床思维、增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率、面对患者的自信心、学生满意度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教学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的教学方法在外周血管介入研究生的教学中可行性强,可解决理论与操作成绩不对等问题,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加强研究生对课程的认可,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
-
章彦;
徐飞;
石峰
-
-
摘要:
目的研究思维引导式联合临床路径教学对普外科临床实习生理论知识等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英山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实习的60名实习生,采取抛硬币正反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名。分为联合带教组和常规带教组,联合带教组在常规带教法基础上接受思维引导式联合临床路径教学,常规带教组接受常规带教法。对比两组实习后的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评分、临床实操不良行为发生率。结果带教后,联合带教组的学习能力、应对方式和思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带教组的配药给药、症状反应和确诊检查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带教组的不良行为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带教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思维引导式联合临床教学,可以更好地训练实习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其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
-
张晓群;
沈丽媛;
吴尤佳
-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教学(team based learning,TBL)结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儿科临床见习的同年级医学本科生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TBL结合CP教学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各120例,临床见习期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表和理论考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教师认为TBL联合CP教学可以形成系统、规范的带教程序,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临床见习带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学相长.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目标明确,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组主观性试题成绩平均34.56±2.20分,总分80.54±2.76分,高于对照组的31.28±1.92分和76.90±2.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结合CP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
彭肖青
-
-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儿科实习的90名护理实习生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实习生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传统形式教学,研究组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对比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满意度、知识理解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知识理解程度评分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带教中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有利于护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提升护理技能,可保障最佳的教学质量,是护生满意的教学模式.
-
-
李驰
-
-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用的具体效果和其具体实施方法 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学生和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实习的学生共计180例的学生资料,依据临床带教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018年7月—2018年12月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2019年1月—2019年6月为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 .随后,对两组学生接受临床带教后的出科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法 的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 临床实验的结果 表明,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 的试验组学生在出科考试各方面考核项目的 成绩要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从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上来看,试验组学生对于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普外科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对于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和接受度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
-
王敏
-
-
摘要:
目的 探究针灸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将该院针灸科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6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中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的33名实习生设为对照组,而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33名实习生为观察组.在出科时对所有实习生的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调查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观察比较两组实习生熏蒸、灸法和穴位按摩评分.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培训后考核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分数分别是(96.15±5.02)分、(94.82±3.09)分和(98.41±2.5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绩(85.33±4.86)分、(81.51±6.73)分和(87.22±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生在教学后熏蒸、灸法和穴位按摩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教学后考核的熏蒸、灸法和穴位按摩分数分别是(92.33±4.06)分、(93.74±2.25)分和(96.71±3.8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绩(83.21±6.02)分、(81.96±4.19)分和(82.26±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培训后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的认可度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灸科实习生的护理教学中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法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实习生对基础知识和临床操作技术的掌握能力,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