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1784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国际小儿肿瘤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第五届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相关文献由787位作者贡献,包括崔蕾、王天有、郝良纯等。
组织细胞增生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1784篇
占比:99.85%
总计:172035篇
组织细胞增生症
-研究学者
- 崔蕾
- 王天有
- 郝良纯
- 伍建
- 廉红云
- 张利平
- 张莉
- 张蕊
- 李娜
- 李志刚
- 杨颖
- 王冬
- 王婵娟
- 赵云泽
- 马宏浩
- 丁志燕
- 丁永玲
- 兰玉清
- 农辉图
- 刘勇
- 刘明明
- 吴敏媛
- 唐嘉阅
- 张为伟
- 张文燕
- 张立忠
- 李军
- 李婉丽
- 李桢
- 李欣梅
- 杨本涛
- 王健美
- 王宏胜
- 王振常
- 王耀平
- 王雷
- 瞿勇强
- 胡亚美
- 许霞
- 谢静
- 赵淑珍
- 钱晓文
- 陆凤娟
- 陈凤鸣
- 陈晓红
- 鲜军舫
- 黄彩虹
- -
- Abla O
- B.
-
-
何雨蓉;
钟琦;
房居高;
张洋;
侯丽珍;
陈晓红;
王元;
王哓艳
-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气道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1年3月~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21例上气道RDD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为鼻腔鼻窦组16例,喉气管组5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18例,85.7%)。结果 喉气管组以呼吸困难(80%)多见,鼻腔鼻窦组以鼻塞(81.3%)和鼻部肿胀(43.8%)多见。病理表现为大量胞浆透亮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10例镜下表现出典型“伸入现象”。实验室检查中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者为55.6%,上气道RDD术后复发率为50%。结论 上气道RDD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点免疫相关性疾病。最常发生于鼻腔鼻窦,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多因局部占位或梗阻症状就诊,ESR升高可能有提示作用,该病诊断需建立在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基础上,特别是S-100、CD68及IgG4阳性。治疗以手术或手术联合激素/化疗为主,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后可再行手术或内科系统治疗。
-
-
吴瑜;
程新歌;
刘键;
徐敏;
曾宪春
-
-
摘要:
患者男,38岁,8天前因“消化道出血”于外院就诊,平扫CT提示胰体尾占位;吸烟20余年,平均20支/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双肺多发间质性改变并支气管扩张(图1A)。腹部增强CT:胰体尾部70mm×53mm×47mm团块影,动脉期中心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与周围胰腺实质密度一致,分界不清,向左达脾门区、向后压迫左肾皮质(图1B、1C);诊断:结合临床及胸部CT,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胰腺、脾脏及左肾。
-
-
赵一冰;
陈涛
-
-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鉴别诊断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EGB)与骨髓炎的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EGB(EGB组)和骨髓炎(骨髓炎组)患儿各37例,观察组间超声表现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超声表现建立联合鉴别诊断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超声表现及联合诊断方程鉴别EGB与骨髓炎的效能。结果EGB组与骨髓炎组病灶周围软组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骨质破坏伴回声、骨膜反应及病灶血流信号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联合诊断方程为:Y=-1.061×骨质破坏伴回声+2.371×骨膜反应+1.995×病灶血流丰富。以骨质破坏伴回声、骨膜反应及病灶血流丰富鉴别EGB与骨髓炎的AUC分别为0.518、0.702及0.689;以联合诊断方程进行鉴别的AUC为0.766,高于单一超声表现(P均<0.05),截断值为0.568时,鉴别诊断敏感度为97.31%,特异度为59.54%。结论超声可鉴别儿童四肢长骨EGB与骨髓炎;联合应用各超声表现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
-
秦亚萍;
徐新运;
樊祥山;
王景美;
余慧萍;
史炯
-
-
摘要:
目的:总结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PLCH)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9年间南京某医院经病理确诊的PLCH 7例,讨论其组织起源、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年龄18~61岁(平均33岁),男∶女为5∶2。6例以咳嗽、胸闷为首发症状,1例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体检发现双肺肺大泡就诊。胸部CT 3例示两肺弥漫性病变,4例示单侧气胸改变。组织学见团块状聚集的朗格汉斯细胞,伴不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肺组织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肺气肿、肺大泡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朗格汉斯细胞表达Langerin、S-100、CD1a。本组病例多数(4/7例)无吸烟史。随访6例原发性PLCH均存活,病情平稳无进展;1例多系统PLCH(累及肺、骨骼),18个月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PLCH罕见,中青年男性患者居多,以呼吸道症状起病,特别是非吸烟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气胸或弥漫性病变时,应警惕PLCH的发生可能。胸腔镜下肺活检或部分肺叶切除送病检可明确诊断。老年人、肺部弥漫性结节性病变及多系统PLCH患者预后差。
-
-
纪小林;
郑添尹;
陈加社;
李智铭;
张超
-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全身丘疹、结节2年”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孕期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全身皮肤散在淡红色粟粒丘疹、结节,2年来皮疹逐渐变大并不断增多,由于无自觉症状,未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疼痛及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系统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泛发淡红色粟粒丘疹、结节,质地较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尤以后背及双上肢为著,小部分皮损为淡黄色扁平丘疹(图1)。
-
-
贝承丽;
叶江英;
傅满姣;
陈红梅
-
-
摘要:
脊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理组织获得难度大,因此临床误诊及漏诊率高.本文对1例开始误诊为脊柱结核最终通过手术病理活检确诊为脊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例进行报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
-
-
李明球;
杜钢;
彭加友;
方挺松;
张家雄
-
-
摘要:
目的:总结锁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8年12月9例(男女比4︰5,平均年龄10.5岁)手术病理证实的锁骨LCH的术前X线、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例位于锁骨中段,2例位于锁骨外1/3段,3例位于锁骨内1/3段或中内2/3段.6例表现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断裂,破坏区边缘见反应性骨质增生及层状骨痂;1例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病灶膨胀不明显,边界模糊.2例病灶膨胀性生长,其内见多发骨间隔,骨包壳完整,周围无软组织肿块.4例病灶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锁骨LCH好发于儿童,不同分期和锁骨的不同部位影像表现均不同,需和尤文肉瘤、慢性骨髓炎、浆细胞骨髓瘤等疾病鉴别.
-
-
秦璐;
张飞洲;
杨童羽;
冯万里;
唐兰芳
-
-
摘要:
分析2例新生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皮疹,例1除皮疹外还伴有新生儿败血症,无其他组织器官受累,经抗感染治疗后逐渐好转;例2病程中继发出现了肺炎、凝血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出血.2例患儿均经皮肤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1a和S-100阳性,均确诊为多系统LCH.新生儿LCH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皮肤或淋巴结活检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式需尽早开展,同时该病病程上不明确,需密切监测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