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格罕细胞
郎格罕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3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专利文献120956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罕少疾病杂志、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等;
郎格罕细胞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秉鹤、吴红、姚学军等。
郎格罕细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0956篇
占比:99.86%
总计:121122篇
郎格罕细胞
-研究学者
- 王秉鹤
- 吴红
- 姚学军
- 戴若平
- 普雄明
- 陈东明
- Rieg.A
- 刘荣卿
- 张泺
- 张海涛
- 朱铁君
- 李伯埙
- 石得仁
- 谭升顺
- 贾铁利
- 赵玉铭
- 陈洪铎
- 于佳明
- 刘扬
- 刘艳
- 叶庆佾
- 吴军
- 吴安
- 周茂华
- 周连生
- 唐书谦
- 唐曙
- 姚志仁
- 孙志成
- 孙玮
- 庄丽华
- 张景政
- 曲家骐
- 曹川
- 李世荣
- 李玉霞
- 杜娟
- 林熙然
- 王健美
- 王力
- 王家骏
- 王忠永
- 王珍祥
- 王秉贤
- 王茂贵
- 甘长云
- 米庆胜
- 胡亚美
- 蒋忠梅
- 谢妮
-
-
吴玲秀;
刘建平;
张永平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分析病变的形态、数目、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 2例早期PLCH,CT表现为双肺以中上肺野为主广泛分布的小片状、结节状病灶;2例中期PLCH,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伴囊状透亮影;2例为晚期PLCH,CT表现为双肺以中肺野为主广泛分布的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低密度透光区伴纤维条索影,部分呈囊状和蜂窝状病灶,其中1例并合并反复气胸.结论 PLCH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各期病灶可相互存在,早期诊断对PLCH的治疗起关键的作用.%Objective To study the CT findings and differentical diagnosis of each stage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nd in adults, and to mak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Methods Six patients'CT and clinical data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PLCH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the morphology,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leision. Results CT manifestations of two cases with early PLCH were multiple small flake, nodular lesions, which were widly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lung field; two cases with interim PLCH were diffused small nodules with cystic translucent shadow; two cases of late PLCH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sizes of round oval low density photic zone associated with the fibers of the cable video mainly in the middle lung field, partly were cystic and honeycomb lesions, including one case with repeated pneumothorax. Conclusion PLCH has special changes in CT findings, each stage of lei-sions can coexist, and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LCH plays a key role for treatment.
-
-
张剑;
宋磊;
刘义民;
于洪亮
-
-
摘要:
目的提高临床对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认识以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对1例误诊为肝多发转移癌的 LCH 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治疗后患者皮疹消退,除脱发外无不适症状,PET/CT 检查示肝内多发结节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且数目明显减少,双肺弥漫性囊泡影明显减少,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鼻咽部葡萄糖代谢正常。结论 LCH 是一种病因不详,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少见病,增加临床和病理医生对 LCH 的了解,可减少 LCH 误诊误治,提高诊治 LCH 的能力。
-
-
-
郑转珍;
乔振华;
刘兆玉;
方雅琴;
杨林花;
马艳萍;
贡荣;
王亚林
-
-
摘要:
@@ 1 病例资料rn患者男性,60岁,主因"间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2个月,皮肤瘙痒、黄疸1个月余"于2009年3月15日入住我院.rn患者在2009年1月中旬受凉后出现寒战、发热,测体温39°C,伴乏力、腹胀,抗感染治疗疗效差.1月24日,发现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尤以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明显,伴疼痛.1月29日出现不全肠梗阻,予禁食、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梗阻症状减轻.2月3日全身皮肤暗红色皮疹,瘙痒难忍伴脱屑,肝脏损害明显,AST、AST均>1000u/L,胆红素>400μmol/L,期间患者持续高热,进行性衰竭,低白蛋白血症,出现腹水,自觉双下肢麻木间断针刺样痛.
-
-
刘秋玲;
孙岩峰;
王军;
苗丽霞;
崔晓莉;
袁海莲
-
-
摘要:
目的 对DAL-HX83/90方案进行改良(强化),并对其远期疗效及耐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武警部队总医院儿科住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儿11例,按DAL-HX 83/90方案分三型治疗,按照国际组织细胞协会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l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治疗结束时治愈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0.9%,复发率9.1%.除一过性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Ⅲ型患儿有一过性肝功能损伤外无严重不良反应,全部患儿未发现后遗症.结论 改良(强化)后的DAL-HX83/90方案疗效好,复发率低,患儿耐受良好.
-
-
-
-
史捷;
陈银霞;
王满妮;
张王刚;
马肖容;
刘捷
-
-
摘要:
目的:探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1例特殊的LCH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进展作出综述.结果: 该例病人属于LCH中汗-薛-柯氏病(HSCD).以反复的头颅溶骨性改变为主,侵犯脑实质,呈恶性发展过程.结论:LCH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资料三方面综合分析.该病介于良、恶性之间,化疗效果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较好预后.
-
-
-
王宏胜;
李军;
马伴吟;
高怡瑾;
陆凤娟;
钱晓文
-
-
摘要:
目的 为提高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预后,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对DAL-HX 83/90方案进行改良并观察其初步疗效.方法 24例患者按DAL-HX 83/90方案分为A、B、C 3组治疗,再按国际组织细胞协会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例随访7~53个月,诱导6周时有效率:90.9%(20/22),化疗结束时有效率94.4%(17/18),复发率22.2%(4/18),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约50%.3例发生明显后遗症.结论 改良DAL-HX 83/90方案初步疗效较好,根据不同组别选用不同化疗强度可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可作为儿童LCH治疗的有效方案之一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