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外分析

红外分析

红外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9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61698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二届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论坛等;红外分析的相关文献由8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海生、李婷、李辉等。

红外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1698 占比:99.91%

总计:261926篇

红外分析—发文趋势图

红外分析

-研究学者

  • 刘海生
  • 李婷
  • 李辉
  • 王瑞
  • 葛岭梅
  • 于健
  • 于庆君
  • 何之源
  • 余世魁
  • 冯宗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日荣; 曾福平; 苏大智; 姚强; 李龙; 唐炬
    • 摘要: 由于功率损耗的增加,IGBT器件内部结温会升高。长期在高结温的环境下运行,IGBT器件绝缘封装材料有机硅凝胶会发生热老化,老化后其热稳定性和绝缘特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为了研究热老化对有机硅凝胶热稳定性和介电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有机硅凝胶材料加速热氧老化实验,结合FTIR、TGA和宽频介电谱等分析手段对不同老化阶段的有机硅凝胶材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老化后有机硅凝胶的主链基团增多,侧链基团减少,在老化过程中其主要发生交联反应,交联度不断增加;老化后有机硅凝胶的质量保持率出现明显下降,热稳定性降低;老化后有机硅凝胶材料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均明显增加,老化后有机硅凝胶材料的介质损耗增大,绝缘性能变差。本文实验结果为下一步研究有机硅凝胶的热老化机制和改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 杜少枫; 江建波; 董海娜; 孙嘉璐; 赵文利; 杨天华
    • 摘要: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油页岩与玉米秸秆的共热解行为,利用红外和元素分析技术对油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共热解对整体分解率与气产率有促进效果,油产率与玉米秸秆掺混比例有关。当玉米秸秆掺混比例小于等于30%,共热解提高了油产率、高位热值和H/C,抑制了氧含量,当掺混比例大于等于60%时结果相反,油品下降严重。在官能团分布中,共热解油中C=O浓度下降,O-H浓度上升,芳香类物质增加。
    • 彭成熙; 马晓茜; 张超越; 田云龙; 何褀东; 唐玉婷
    • 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MSW)分别与Mg-AL水滑石(LDH)和改性LDH混合,在管式炉中燃烧.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改性LDH对MSW的燃烧行为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不同燃烧阶段燃烧产物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LDH的脱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00°C时达到最大值.与MSW和LDH的共混物相比,MSW和改性LDH的共混物的燃烧特性和着火稳定性较差,但是在相同条件下改性LDH的脱氯率远远高于LDH,更适合用作脱氯剂.考虑脱氯率、综合燃烧特性、着火稳定性、经济性、脱氯剂利用率等,改性LDH的适宜比例为30% ~40%.
    • 李欢; 任志鹏; 丁雅勤; 罗丽荣; 胡志杰
    • 摘要: 为提高含稳定乳化层原油的破乳效率,通过有机溶剂分离、红外、族组成分析,全面剖析了原油乳化层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乳化层开展破乳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层稳定存在的原因是乳化层较原油层含有更多胶质、沥青质成分,加之油井前期措施化学药剂残留,使原油乳化层稳定存在,含稳定乳化层原油需升高破乳温度,增加破乳时间、增大油水搅拌频率,以达到完全破乳效果.
    • 陈耿
    • 摘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含磷丙烯酸树脂制备的试验过程与其试验完成后的形态,并通过了解单体用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红外分析、研究阻燃性能、实行热重分析及掌握试验后含磷丙烯酸树脂的微观形貌五种方式理解含磷丙烯酸树脂的试验结果,从而切实掌握含磷丙烯酸树脂整体的阻燃性能.
    • 赵锦鑫
    • 摘要: 分析表明,功率放大器是一种高功耗器件,高功耗会使得工作器件以及工作环境温度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问题,如器件性能退化,终端温度提高。在设计功率放大器或者在系统中运用功率放大器时都需要考虑到功率放大器高功耗所带来的热效应。阐述使用QFIInfrared TMS红外分析仪,对常见的功率放大器的热效应进行分析,可以对器件的设计提供参考案例。
    • 熊玉钦; 葛洋洋; 王宁宁
    • 摘要: 对5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及其复合构件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并在不同观测时间点进行耐久性相关性能检测,进而研究温度和老化周期对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80°C老化条件下,32周的测试周期内,卷材的拉伸性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老化32周后其拉伸强度保持率仍高于70%;卷材与后浇混凝土的剥离强度在40~60 °C老化温度下总体呈缓慢增大趋势,且40°C时增大幅度最大.不同配方和组成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耐热老化性能.
    • 荆凡; 刘洋; 杨鹏刚; 陈安强
    • 摘要: 通过引入二聚酸接枝改性环氧树脂,以己内酰胺与二乙二醇丁醚全封闭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固化剂,再辅配阴极电泳涂料专用色浆,制得了一种高光底面合一阴极电泳涂料.通过红外光谱仪对固化剂进行了红外定性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改性环氧树脂合成乳液对阴极电泳涂层耐盐雾性及耐人工气候老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聚酸改性环氧树脂,搭配己内酰胺与二乙二醇丁醚全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制得的底面合一阴极电泳涂料,涂层综合性能最佳,光泽可达到88%,附着力0级,铅笔硬度3H,柔韧性1 mm,耐冲击性大于50 cm·kg,耐盐雾性540 h,耐人工气候老化性552 h.
    • 聂欣; 陈祁; 郑世元; 吕明; 钟俊锋; 曾贵东
    • 摘要: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凸显,国内外很多水厂采用生物活性炭(BAC)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但是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再生处理,其中热再生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活性炭再生方法。为深入探究水处理中饱和生物活性炭(SBAC)在热再生过程中的热解特性,采用与新炭(FAC)和吸附单一物质的载苯酚饱和活性炭(简称AC-P)进行对比的方法,通过热重红外联用(TG-FTIR)试验对比分析3者在热解过程中的失重、吸放热及气体产物情况;并对经过不同温度热解的饱和活性炭以碘值和亚甲蓝值进行孔隙结构表征,确定SBAC的最优再生温度。研究得出SBAC热解过程中在40~360°C主要为水分和易挥发性有机物的物理脱附,360~772°C为易热解型有机物的热解,772~885°C有机物的热解基本结束,885~1200°C失重较小,主要为原材料的热反应和高碳残余物的缓慢分解、炭化;生物膜在热再生过程中会发生热解。根据碘值和亚甲蓝值得出SBAC在再生温度达到300°C时,孔隙逐渐恢复,从500°C开始碘值和亚甲蓝值快速上升,700°C后碘值呈现变缓趋势,850°C时碘值和亚甲蓝值达到最大,之后由于固定碳在活性炭孔隙内的进一步沉积,导致碘值和亚甲蓝值下降。因此SBAC的最优热解再生温度为850°C。
    • 朱建芳; 申嘉辉; 宋富美; 邓会东; 徐晓波
    • 摘要: 为分析煤样的自燃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实验煤样的自燃机理,从不同自燃倾向性煤样的氧化机理入手,选取具有不同自燃倾向性的阜生、五阳煤样进行实验,通过热重实验对比分析不同自燃倾向性煤样的特征温度、热失重速率及阶段质量变化率参数,并结合红外光谱实验对低温氧化过程中主要官能团的分布特征及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燃倾向性煤样的煤氧反应差别主要体现在热重实验的T2~T3和T4~T5两个阶段;硫对煤氧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常温下发生氧化释放热,促进小分子化合物的氧化裂解,进而引发自燃;煤自燃特性与原始煤样中官能团的分布特征关系较小,主要由煤分子结构中的侧链体系(桥键、侧链基团及活性官能团)所决定,侧链体系作为直接与芳环骨架连接的煤分子结构,本身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在氧化分解的过程中降低了煤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