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代玉器

古代玉器

古代玉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37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文物天地、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等;古代玉器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蒿峰、杨伯达、丁哲等。

古代玉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28.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93%

专利文献>

论文:537 占比:71.03%

总计:756篇

古代玉器—发文趋势图

古代玉器

-研究学者

  • 蒿峰
  • 杨伯达
  • 丁哲
  • 费孝通
  • 刘云辉
  • 古方
  • 干福熹
  • 张广文
  • 徐琳
  • 李维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长坤
    • 摘要: 讲和田玉的时代性发展特点就不能脱离悠久绵长的中国玉文化史,也只有以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玉器文化为基石,才孕育和奠定着和田玉自古至今在中国本土玉石品种中长盛不衰、独占鳌头的历史地位。因此,了解和田玉的发展史,不仅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古代玉器艺术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艺术发生发展的逻辑性特征,有助于我们今后为和田玉的研究和发展问诊把脉,进而促进和田玉未来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 刘文明
    • 摘要: 玉璧在古代玉器中出现较早并延续至今,其发展轨迹是整个玉器发展的缩影。秦墓出土的玉璧是重要的考古学研究资料,文章通过介绍其特征,结合墓葬中包含的信息,考察和分析秦朝的丧葬文化,进一步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为研究秦代历史提供有力的实物资料。
    • 牟春全
    • 摘要: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玉器是不可回避的话题,鱼成为我国玉器纹饰中的常客,是中国玉器纹饰题材中重要的成员。所谓玉鱼,即以玉雕琢成鱼,它是古人手中一种珍玩、更是一种高档佩饰。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制玉的方法追溯,整理出土玉器形状、用途的演变,重点研究鱼形玉器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鱼形玉器从制作的低潮期向大量传世的发展进程,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谐音手法,赋予了鱼形玉器“富贵有余”“金玉满堂”等多种吉祥寓意。因为鱼的繁殖力极强,所以自古以来鱼就表达了人们对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祈求,也映射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求与向往。
    • 支颖雪; 沈俊逸; 吴穹
    • 摘要: 以考古发现为线索,结合文献研究和实物比对,利用现代大型仪器检测设备,分析了贵州出土玉器的时代特点和玉质材料。这些玉器的玉材种类非常丰富,并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两汉时期以前,贵州透闪石材质的玉器很少,之后和田玉玉器数量占据主体地位。根据孔雀石和贵州罗甸和田玉的地质与矿物学分析,探讨了贵州古代早期玉料来源“就近取材”的可能性。贵州罗甸和田玉化学成分中的Na_(2)O和K_(2)O质量分数较高,Al_(2)O_(3)与MnO质量分数较低,这与古代其他产地的和田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
    • 袁仪梦; 胡永庆; 刘松; 李青会
    • 摘要: 古代玉器不仅是装饰品,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探究春秋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玉器在矿物属性、制作工艺、器物功能等之间存在的关系,选取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M 1)出土的10件玉器,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光学无损分析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硅胶覆膜技术对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首先通过光谱信息获知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对样品进行了基本的矿物学表征,明确其矿物种类;再利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利用硅胶覆膜技术复刻出样品中典型的钻孔痕、切割痕和阴刻痕,并进行二次观察和测量,综合判断出其加工工艺,并统计了刻痕深度、切口角度、浅浮雕高度等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此玉器的矿物种类包括透闪石和云母两种,透闪石质的样品多为礼器,云母质的样品为葬玉.从阴刻工艺、钻孔工艺、切割及打磨工艺和其他特殊工艺这四方面对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阴刻加工工具分为手持硬质工具和砣具两种,此批样品中以砣具为主;总结了两种不同加工工具雕刻产生的阴线在表面痕迹、切口角度和刻痕深度中的规律性变化;钻孔方式均为双面对钻,钻孔工具均为实心钻具,部分样品钻孔时添加了解玉砂;多数样品经过了打磨抛光,对其中一件未完全加工完成的样品开片痕迹进行了分析,判断所用开片工具为硬质片状工具.另外对其他特殊加工工艺进行探讨,讨论了两种浅浮雕工艺的差异,以及实心钻定位技术在掏膛工艺中的应用.上述结果说明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的选择受玉料矿物属性和玉器器型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春秋末年中原地区治玉过程中玉料的来源、墓主生活年代及片切割工具的变革等问题.
    • 赵朝洪; 本刊编辑部(图)
    • 摘要: 大概在2000年,北京大学召开了一个古代玉器和玉文化高级研讨会,当时国内知名的专家都位列其中。在这个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但有人提到,对古代玉器还有玉文化的研究应该加强,对玉器要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这样能够把我们这个异域文化玉器的研究很好地向前推进。
    • 周倩
    • 摘要: 徐州博物馆所藏玉鐫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纹饰华美,构图巧妙,折射出了古代社会、风俗、思想及宗教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徐州是我国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和集萃之地。西汉时期,为汉朝疆域内的一个重要地方封国,先后有十二位楚王都治并埋葬于此。其所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美轮美奂,玉器更为精美珍贵。汉代是我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颠峰时期,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享誉于世。
    • 魏长虹
    • 摘要: 我国玉器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一直延续到现代,从未间断过.玉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古代玉器收藏的火热,仿古玉器泛滥,成为收藏爱好者最头疼的事,所以对古代玉器的鉴定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古代与现代玉雕制作工具、典型雕刻技法进行比较,从中总结玉器鉴定方法,希望能对古玉收藏爱好者有借鉴作用,不足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 王琬璐
    • 摘要: 对古代玉器的皮色、沁色和染色进行科学鉴定,是判断玉器价值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也是开展玉器鉴定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在实际鉴定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与查阅文献或考古资料同步进行的.而近几年来,随着玉器市场的日益繁盛,无形中又一次增加了鉴定难度,尤其是作为软玉的次生色,其成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在工作中需要采取多样化、高尖端的工艺来鉴定,流程复杂.主要研究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难点和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