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5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0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802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成药、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36次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中国商品学会第十六届学术论坛、2014全国生药质量控制技术与资源开发利用交流研讨会等;紫花地丁的相关文献由1045位作者贡献,包括董爱文、陈胡兰、候小滨等。

紫花地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0 占比:33.87%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1.45%

专利文献>

论文:802 占比:64.68%

总计:1240篇

紫花地丁—发文趋势图

紫花地丁

-研究学者

  • 董爱文
  • 陈胡兰
  • 候小滨
  • 张梅
  • 张立明
  • 霍巍
  • 侯璐璐
  • 姚永顺
  • 孟繁姝
  • 张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生玖; 姚志仁; 顾超豪; 李豫; 唐辉; 谢鹏; 朱开梅
    • 摘要: 该文研究超声辅助提取紫花地丁中多酚、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基于微波超声技术,通过乙醇提取方法,以多酚、黄酮提取量为主要指标,运用响应面技术得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功率和料液比是影响黄酮、多酚提取最重要的因素,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9 min、超声功率210 W、料液比1∶14(g/mL)。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11 min、超声功率215 W、料液比1∶13(g/mL)。此工艺下提取紫花地丁的多酚提取量为29.04 mg/g,黄酮提取量为28.02 mg/g。
    • 陆倩; 魏岩; 安忻蕾; 闫紫烟
    • 摘要: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具有开放花(CH)和闭锁花(CL)形成的两种类型果实,且具有“持续结果”和“持续散布种子”的特性,在同一时间均能观察到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在对紫花地丁果实与种子形态观测的基础上,比较两种类型果实发育进程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形态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 CH果实发育进程时间(24~29 d)长于CL果实发育进程时间(16 d)。2) CH和CL果实的阶段发育特征和开裂散布特性相同,根据果实和果柄的夹角及果实的形态特征将果实(种子)按照成熟度分为8个等级。随发育时间的延长,CH和CL果实和种子的长宽呈上升趋势且在各时期CH果实和种子的长宽都大于CL果实和种子,种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千粒重和含水量呈相反趋势变化,即千粒重上升,含水量下降。3)当果实与果柄夹角大于90°后(Ⅳ期后) CH和CL种子的千粒重和含水量基本稳定(1.00~1.15 g,5%~13%);在不同发育阶段两种种子的萌发特性存在差异。在成熟度较低情况下(Ⅳ期以前),两种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显著增高(P 0.05),且此后种子的萌发率超过了80%,活力指数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400.00~550.00)。综上,果实与果柄夹角大于90°可作为果实采收的标准,表现为CH和CL种子饱满,含水量较低,萌发率高且种子活力强。
    • 简敏菲; 何旭芬; 彭雨露; 朱宏; 雷雯; 丛明旸
    • 摘要: 该文选用玉米秸秆生物炭,通过盆栽模拟在镉污染土壤中施加生物炭并栽培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研究生物炭不同施加量对紫花地丁生长及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45 d后,在未施加生物炭的镉污染土壤中,紫花地丁的株高、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随镉在土壤中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酶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在生物炭施加后的镉污染土壤中紫花地丁的鲜质量和株高均随生物炭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且在施加质量分数为2%的生物炭时的鲜质量和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紫花地丁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随生物炭量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且在施加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4%的生物炭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叶绿素a/b(C_(a)/C_(b))则随生物炭施加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在不同镉污染土壤中,紫花地丁植株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生物炭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在施加质量分数为6%的生物炭时最低;而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生物炭施加质量分数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在施加质量分数为2%或4%的生物炭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加生物炭能缓解镉污染对紫花地丁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 石松安; 张瓒; 韩静; 韩飞
    •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HPLC-FT-ICR-MS)法鉴定二丁颗粒(紫花地丁、半边莲、蒲公英、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Kinet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C,进样量:10μL。电喷雾电离源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根据高分辨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对二丁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在二丁颗粒中共检测到106个化合物,准确鉴定出22个化合物,推测了84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及其苷类、生物碱、有机酸、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倍半萜类、木质素类等。结论实验初步阐释了二丁颗粒的化学成分组成,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 王霖安; 张军; 傅红平; 余志成
    • 摘要: 为了探讨紫花地丁提取物作为植物染料对改性纯棉针织物的染色性能,对染色方法和染色工艺参数(硫酸亚铁用量、染色pH值、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对染色牢度、抗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紫花地丁植物染料纯棉针织物染色以同浴媒染法为好,适宜的染色工艺为:天然染料紫花地丁20 g/L,硫酸亚铁用量2%(o.w.f),柠檬酸0.5 g/L,pH值为6,90°C染色50 min。染色织物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达到3级及以上,在棉织物上的日晒牢度优于大多数天然染料,可达到3级。经20次水洗后UPF值仍大于50。染色织物对大肠杆菌抗菌率77.0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73.88%。
    • 蒋纯; 刘书帆; 何晶晶; 郑立文; 吴晓妹; 蒋亚超
    • 摘要: 以芦丁为标准品,建立紫花地丁总黄酮含量测定标准曲线;并建立以乙醇浓度(A)为60%、70%、80%,酶用量(B)为2.5 mL、5 mL、7.5 mL,料液比(C)为1∶10、1∶15、1∶20,提取次数(D)为1、2、3次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以期得到紫花地丁总黄酮酶解辅助超声提取最佳工艺。研究得出,紫花地丁总黄酮超声提取最优方法为:A_(3)B_(1)C_(3)D_(3),即乙醇浓度80%,酶用量2.5 mL,料液比1∶20,超声次数3次。本实验优选出的最佳提取方法方便、可靠、提取率高,适合紫花地丁总黄酮提取。
    • 陈仁强; 刘桢; 胡慧玲; 李林锋; 张春
    • 摘要: 目的优化紫花地丁总香豆素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紫花地丁总香豆素得率为响应值,以液料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变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紫花地丁总香豆素的提取工艺并验证。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代-1-氧(PTIO)法评价紫花地丁总香豆素纯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胆管细胞型肝癌细胞HCCC-9810、人肝癌细胞HepG2、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其对HCCC-9810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并测定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5∶1(mL/g)、提取时间1.9 h、乙醇体积分数68%;3次验证实验的紫花地丁总香豆素平均得率为(21.10±0.17)mg/g,RSD为0.80%(n=3),与预测值(20.79 mg/g)的相对误差为1.49%。紫花地丁总香豆素纯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1.54、17.11μg/mL,略高于抗坏血酸的15.21、12.45μg/mL;对PTIO自由基的IC_(50)为1422.01μg/mL,远高于抗坏血酸的37.20μg/mL;对上述5种细胞的IC_(50)分别为(113.18±15.97)、(51.17±1.72)、(134.15±11.75)、(171.83±15.27)、(93.38±4.65)μg/mL;能促进HCCC-9810细胞凋亡,增加其LDH含量并降低SOD含量。结论成功优化了紫花地丁总香豆素的提取工艺;所得提取物的纯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 郑传痴; 何国平; 陈宗平
    • 摘要: 目的探讨紫花地丁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DU145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紫花地丁低、中、高剂量药物组(20、40、80μg/ml紫花地丁)、si-NC组(转染HAGLR干扰表达阴性对照质粒)、si-HAGLR组(转染HAGLR干扰表达质粒)。MTT、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AGLR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N-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裂解半胱天冬酶(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紫花地丁处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后,中、高剂量药物组细胞OD值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迁移、侵袭细胞数降低,HAGLR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各数据无明显变化。干扰HAGLR表达后细胞OD值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迁移、侵袭细胞数降低,N-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花地丁可能通过下调HAGLR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 安忻蕾; 严佳玥; 魏岩; 陆倩
    • 摘要: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具有二态繁育系统,在同一植物体上开放花(CH)和闭锁花(CL)分别产生CH种子和CL种子。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紫花地丁两种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以PEG模拟干旱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两种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吸水速率符合“快-慢-快”的特点,但48 h内在PEG浓度15%、20%和25%处理的两种种子均未到达生长吸水期,对照组(无干旱处理) CH种子吸水60 h萌发,CL种子吸水66 h萌发。2)两种类型的种子在PEG浓度0~25%下均能萌发。但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两种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达到50%的时间(TG)增长。在PEG浓度为15%时,CL种子发芽率达到50%所需时间比CH种子长。在PEG浓度为25%时,CL种子的发芽率、萌发速度显著低于CH种子(P <0.05),且CL种子萌发率未达到50%。干旱胁迫对种子胚芽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轻度干旱可促进初生根生长,重度干旱抑制初生根生长。紫花地丁CH-CL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同时CH种子和CL种子对干旱胁迫的差异响应,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二态繁育系统植物紫花地丁在异质环境中的适合度。
    • 李秋语; 黄小红; 郝贵杰; 胡大雁; 张成赛; 牛晨; 袁雪梅; 黄雷; 于喆; 赟姚嘉; 杨桂连; 姜建湖
    • 摘要: 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V)是一种严重危害大口黑鲈养殖的病害,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通过研究水温、鱼体大小以及攻毒剂量等条件对大口黑鲈感染蛙虹彩病毒的影响,构建体内抗病毒药效筛选模型,同时利用MTT法构建体外药物筛选模型,进而通过体外和体内药效模型,对29种中草药进行抗病毒药效评价,对筛选出药效最佳的2种中药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病毒药效评价。结果表明:水温和鱼体大小是影响体内药效模型的2个关键因子,最佳体内药效模型条件为:水温为25°C,鱼体大小20 g,攻毒剂量为0.1 mL 109.33 TCID50/mL。结合体内和体外药效模型结果,筛选出紫花地丁和黄连这2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的中草药。体内药效结果表明:黄连和地丁的添加量为0.6 g/kg和1.2 g/kg时,其对大口黑鲈的保护率最高均达到40%,而两者用药后病毒在肝组织的抑制率分别可达71.5%和67.0%。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当药物使用浓度为0.6 g/kg和1.2 g/kg时,可有效降低因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和肾等组织的病理学损伤。上述结果表明,黄连和地丁均具有较好的抗蛙虹彩病毒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