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千粒重

千粒重

千粒重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89081篇;相关期刊360种,包括中国种业、种子、种子世界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等;千粒重的相关文献由3974位作者贡献,包括马传喜、常成、张海萍等。

千粒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4 占比:1.7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9081 占比:98.24%

总计:90681篇

千粒重—发文趋势图

千粒重

-研究学者

  • 马传喜
  • 常成
  • 张海萍
  • 卢杰
  • 司红起
  • 景蕊莲
  • 胡杰
  • 朱晓峰
  • 毛新国
  • 李仕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赵秋月; 张咪咪; 孙清鹏; 韩俊
    • 摘要: 以262份小麦微核心种质为材料,在2年2点4个环境型下对株高、籽粒性状(千粒重、粒长、粒宽、粒厚)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幅度分别为43.04~141.66 cm、15.17~52.93 g、5.29~8.48 mm、2.13~3.89 mm、1.99~3.62 mm。粒厚的广义遗传力最高,为89.70%,其余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粒长、株高、千粒重、粒宽、长宽比;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粒长、粒宽、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和粒厚均无显著相关性;千粒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无显著相关性;长宽比与粒宽、粒厚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微核心种质进行株高、千粒重、籽粒形态性状相关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小麦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 王建皓; 崔子佳; 欧斌; 刘庭胜; 李远章
    • 摘要: 研究对3个不同种源的26个苦槠优树种子千粒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行了千粒重与不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总平均值为1359.2 g,湖南汝城种源25号优树种子千粒重最大,为1492.4 g,比均值高9.8%,江西崇义种源5号优树种子千粒重最小,仅为1264.2 g,比均值低7.0%,湖南汝城种源的各优树种子平均千粒重最大,为1422.4 g;千粒重与经度达到显著负相关;根据千粒重初步筛选出湖南汝城种源25号优树种子质量最优。
    • 宋伟丰; 韦庆慧; 刘凯; 来永才
    • 摘要: 我国盐碱地面积广阔,开发利用盐碱地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直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盐碱地水稻可种植面积有限,而且单产非常低。因此,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并提高耐盐碱水稻单产,对于粮食增产和盐碱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耐盐碱水稻灌浆期喷施芸苔素甾醇与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硅复配,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耐盐碱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01%芸苔素甾醇和磷酸二氢钾复配能够提高耐盐碱水稻的穗粒数、实粒数,并显著提高千粒重,其中千粒重增长率最高可达12.32%,提高了耐盐碱水稻的饱满度。该研究结果能够为耐盐碱水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陈谊君; 左军; 熊飞; 王楠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分析比较了不同药剂单用及组合使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小麦齐穗后见花5%~10%(扬花初期)及间隔5~7 d(扬花盛期)总共用药2次,麦甜R+麦甜R伴侣防效优于其他药剂,病穗防效达到87.10%,病指防效93.23%,且千粒数增加。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也可在扬花初期使用1次。
    • 陆倩; 魏岩; 安忻蕾; 闫紫烟
    • 摘要: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具有开放花(CH)和闭锁花(CL)形成的两种类型果实,且具有“持续结果”和“持续散布种子”的特性,在同一时间均能观察到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在对紫花地丁果实与种子形态观测的基础上,比较两种类型果实发育进程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形态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 CH果实发育进程时间(24~29 d)长于CL果实发育进程时间(16 d)。2) CH和CL果实的阶段发育特征和开裂散布特性相同,根据果实和果柄的夹角及果实的形态特征将果实(种子)按照成熟度分为8个等级。随发育时间的延长,CH和CL果实和种子的长宽呈上升趋势且在各时期CH果实和种子的长宽都大于CL果实和种子,种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千粒重和含水量呈相反趋势变化,即千粒重上升,含水量下降。3)当果实与果柄夹角大于90°后(Ⅳ期后) CH和CL种子的千粒重和含水量基本稳定(1.00~1.15 g,5%~13%);在不同发育阶段两种种子的萌发特性存在差异。在成熟度较低情况下(Ⅳ期以前),两种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显著增高(P 0.05),且此后种子的萌发率超过了80%,活力指数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400.00~550.00)。综上,果实与果柄夹角大于90°可作为果实采收的标准,表现为CH和CL种子饱满,含水量较低,萌发率高且种子活力强。
    • 何梅洁; 陈佳; 李娥贤; 杜娟; 普晓英; 杨晓梦; 李霞; 杨丽娥; 杨加珍; 曾亚文; 杨涛
    • 摘要: 对不同海拔青稞(Hordeum vulgare L.)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计算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青稞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的实粒数、千粒重在每个品种中差异都明显;玉龙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和产量的增加;千粒重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实粒数、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
    • 成林; 张志红; 胡程达
    • 摘要: 为科学评估干热风灾害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助力农业防灾减灾,采用叶片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概念模型,于2010—2011、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干热风控制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强度灾害与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受胁迫程度的关系,对灾害影响下的光合作用速率进行修订,从而实现干热风灾害对千粒重影响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干热风使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了0.66%~36.62%,日最高气温是造成胁迫最关键的气象因子;评估模型在正常年份、干热风典型年和试验条件下对千粒重的估算准确率均在95%以上,相对误差均小于4.5%;通过计算理想千粒重与实测千粒重的差值,评估得到,近年来代表站点灌浆前中期和临近收获期1~2 d轻干热风造成的千粒重损失为1~2 g,减产率为0~5%;其他时期不同程度干热风造成的千粒重损失为1~7 g不等,严重的减产率达12%~18%。综上,该评估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推广性,能够相对真实地、动态地评估灌浆不同时期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 姚业浩; 李毅念; 邹玮; 刘璎瑛; 何瑞银
    • 摘要: 为快速、自动、精准地测定油菜籽粒千粒重,建立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籽粒进行分样、称取质量、获取图像并经图像处理得到表征籽粒面积的像素数,建立籽粒面积与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利用选择性极限腐蚀算法获得每个籽粒的核,并标记在籽粒的梯度图像上,再利用分水岭算法对标记的梯度图像进行分割。提取一次分割后仍然粘连的籽粒,利用距离变换和求极大值的方法获得籽粒内部的核,再利用分水岭算法进行二次分割。在分割后的图像中随机选取1000粒提取其面积,通过籽粒面积与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得到千粒重。测定的3个品种千粒重相对误差均不超过3.16%。测试结果完全满足千粒重测试国家标准的精度要求。
    • 郭元世; 梅佳; 罗德祥; 涂军; 陆健康; 厉婕; 侯运章; 吕乐城; 周淼平
    • 摘要: 利用高产广适亲本扬麦158和抗纹枯病种质资源CI12633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ddRAD-seq技术开发SNP标记并构建遗传连锁图,结合RIL群体2018—2020年的千粒重表型数据进行千粒重相关QTL的定位。结果表明:RIL群体的千粒重存在超双亲分离,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RIL群体家系间及年度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018—2020年共检测到5个QTL位点,分别位于1A、4A、6A、6B和7D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9.70%~21.80%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4A和6B染色体的2个QTL位点可在不同年份重复检测到,可能为主效QTL,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李玉鹏; 高伟; 马书燕; 凌燕; 郑亚军
    • 摘要: 设置轻度疏枝、中度疏枝、重度疏枝、未疏枝4种处理,研究泡桐疏枝强度对其生长量及冠下作物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枝促进纵向生长,抽枝长,多分枝、多长叶;抑制横向生长,增粗少,胸径生长量小。以中度疏枝为宜,可以适度刺激增加抽枝,同时对胸径增加的负影响小。泡桐疏枝对小麦千粒重及产量均有影响,不同疏枝强度影响程度不同。适度疏枝有利于减轻对冠下作物小麦产量的影响,以中度疏枝为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