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细砂
粉细砂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1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37310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西部探矿工程、市政技术、广东水利水电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13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等;粉细砂的相关文献由111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健、李建军、叶英等。
粉细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7310篇
占比:99.80%
总计:137585篇
粉细砂
-研究学者
- 周健
- 李建军
- 叶英
- 夏春蕾
- 刘绍石
- 张学文
- 李治国
- 李素清
- 王勇
- 王平
- 王锋
- 赵旭鹏
- 刘功勋
- 尹纪富
- 张晴波
- 李伟
- 李子明
- 李强
- 树伟
- 江帅
- 沈达怡
- 洪国军
- 王康宇
- 王新泉
- 王松
- 王费新
- 符勇
- 贾敏才
- 邢津
- 郭红亮
- 丁春福
- 于洋
- 刘永红
- 刘海峰
- 刘淼
- 刘青
- 刘静
- 包烨明
- 史迅
- 吴向东
- 吴昊潼
- 周顺华
- 唐阳
- 孙国庆
- 孟庆山
- 崔翔
- 张伟
- 张宏博
- 张峰
- 张金良
-
-
赵志超;
朱志鹏;
王栋;
周鸣亮
-
-
摘要:
利用水饱和法制备含天然气水合物试样,进行等向压缩试验和不排水三轴试验。采用天然气水合物临界状态(MHCS)模型同时预测排水条件和不排水条件下的三轴试验,并进行变动参数分析。不排水条件下,密实纯砂发生应变硬化,而相近密实度的含水合物试样出现应变软化,峰值偏应力随水合物饱和度和围压增大。通过与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MHCS模型对含水合物粉细砂的适用性与局限。变动参数分析表明:两个关键参数的取值显著影响峰后偏应力的软化过程,但二者的作用均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
-
张锴锋;
夏高翔
-
-
摘要:
基于TRD工法水泥土墙在南京党史馆项目的应用,介绍TRD水泥土墙的施工工艺与施工参数,开展TRD工法水泥土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渗透性试验、基坑内降水试验、坑外水位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RD工法水泥土墙成墙较为均匀,其渗透系数k_(i)的数量级能够在全深度范围内有效降为10^(-7) cm/s,其取芯强度大于设计值1.0 MPa,但沿深度方向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TRD工法水泥土墙能较好地切断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隔水效果良好,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
-
-
李富春;
张璟泓;
周红星;
王婧;
梁小丛
-
-
摘要:
针对强夯法加固吹填粉细砂土层时细粒中粉粒及黏粒含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问题,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选取两种不同粉粒及黏粒占比的细粒,配置了不同细粒含量的重塑砂样进行试验,得出了不同种类试验土体在强夯时的夯沉量、超静孔隙水压力及静力触探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细粒中不含黏粒时,细粒含量的影响转折点为10%,即当细粒含量小于10%时,细粒对强夯的影响较小;当细粒含量从10%增加到20%时,夯点附近的超孔压峰值减小14.2%,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减小36.7%。细粒中的黏粒对强夯加固效果造成的影响更大,黏粒含量超过5%时加固效果下降明显,含黏粒试验组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相比同细粒含量的无黏粒试验组减少60%以上。研究结果对强夯加固粉细砂土层的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
王希钢
-
-
摘要:
为提升粉细砂地层地铁暗挖隧道的施工安全性和施工效率,以水玻璃-硫酸作为注浆材料,以KBY-50/70注浆泵为主要设备,设计智能注浆系统来控制注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智能注浆加固技术,可显著提升注浆精确度,避免材料和资源浪费,节约工程造价,同时还能保证良好的粉细砂围岩注浆加固效果,确保施工安全。
-
-
杨林生
-
-
摘要:
大型耙吸船在疏浚粉细砂时常遇到装舱效果差导致生产率低下的难题,通过“浚海1”在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Ⅰ标段疏浚粉细砂过程中降低泥泵转速的试验,采用现场观察、调查取证、数据获取和分析对比后发现,在相同施工参数条件下,待装舱土方量达到一定值后适当降低泥泵转速,可提高后期粉细砂装舱效率,改善粉细砂最佳装舱溢流效果,提高疏浚粉细砂的生产率。
-
-
宋相帅;
许超;
石红兵;
杨志勇;
孙恒
-
-
摘要: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穿越高水压粉细砂地层时易喷涌、开挖面塌陷等技术难题,依托广州地铁12号线下穿仑头海盾构工程,通过筛分试验、改良剂性能试验、砂层喷涌模拟装置设计及现场工程验证等手段,对高水压粉细砂地层下土压平衡盾构喷涌防控技术开展研究。试验研究成果:(1)针对本工程粉细砂地质特性,确定合理改良剂品种及配比,优选了膨润土膨水比、膨化时间及掺入比;(2)基于相似理论,设计了一套模拟砂层喷涌发生、评价装置,直观反映不同工作压力下改良剂改良砂样的效果,为渣土改良试验提供技术支撑;(3)通过评估喷涌发生装置砂样喷出的流速v、水平距离ΔL等参数,确定了特定级配砂样所需改良剂的相关配比及掺入量,并形成了防喷涌渣土改良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盾构穿越仑头海砂层运用效果,指导现场膨润土改良参数控制,验证了膨润土相关参数及喷涌模拟装置可靠性,避免了盾构穿越富水砂层喷涌风险。
-
-
方曙晨
-
-
摘要:
粉细砂地质是长江中下游较为常见地质情况,由于该地质本身有着高渗透性、高失水性,因此在长江流域建设船闸施工难度较大.受地下水影响船闸灌注桩极易造成塌孔等问题,从而无法钻进成桩.本文对在该地质条件中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各个环节进行研究.
-
-
张龙;
席四海
-
-
摘要:
针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粉细砂时普遍遇到装舱效率明显降低的情况,通过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在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采取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单独使用单耙和双耙时自航耙吸挖泥船的粉细砂装舱效率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在相同施工时间下,采用单耙和双耙进行混合施工比单独采用双耙施工,自航耙吸挖泥船对于粉细砂的装载量提高了7%,表明采取单、双耙混合施工能有效的提高粉细砂的v装舱效率.
-
-
胡晋宁;
张友良;
刘渊;
伍书重
-
-
摘要:
为了有效利用MICP(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加固岛礁地基土,本试验以珊瑚砂和滨海粉细砂混合形成的砂柱为研究对象,依据微生物培养所需的pH值、温度、胶结液浓度等条件来处理混合砂试样,同时研究了不同粉细砂掺量对试样抗压强度及局部不均匀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ICP技术适用于处理混合砂试样,粉细砂的掺量较高时会降低试样的抗压强度,而掺量过低时又会使试件产生脆性破坏,因此综合考虑,质量掺量控制在16%~20%之间时能够有效提高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从而使试件的整体胶结性能较好.
-
-
张璟泓;
周红星;
王婧;
梁小丛;
梅涛涛
-
-
摘要:
使用强夯法处理粉细砂地基时,粉细砂中的细粒含量会对强夯法的加固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针对粉细砂中细粒含量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的问题,对强夯法加固不同细粒含量粉细砂的适用性进行研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得出细粒含量对强夯夯沉量、超静孔隙水压力及加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现场施工建议.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对强夯加固均质粉细砂的效果存在较大影响;10%细粒含量为转折点,当细粒含量大于10%后,细粒含量越高,强夯法适用性越低.
-
-
XIAO Rui;
肖瑞;
ZHANG Wei;
张巍;
XU Lin;
许林;
SHI Bin;
施斌;
TANG Xinyu;
唐心煜;
LIANG Xiaolong;
梁小龙
- 《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砂土三轴试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与其力学性质和强度特征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本文基于同步辐射显微CT扫描,结合南京河西粉细砂的三轴压缩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土体细微观三轴压缩在线观测控制系统,得到了南京粉细砂饱和试样在不同围压下加载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实时扫描图像.通过ImageJ和Avizo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构,获取砂土试样在加载过程中的孔隙结构空间图像,然后简化为孔隙网络模型,采用孔隙率、孔隙形状、孔隙半径等指标分析孔隙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松散南京粉细砂在低围压下表现出典型的应变软化特征,随着围压的增大开始表现出应变软化-硬化的特征;(2)中密南京粉细砂均表现出应变软化-硬化特征,即由剪缩向剪胀转变,因此可以用孔隙率来表示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关系;(3)小孔隙相互连通是导致大孔隙出现的原因,进而使松散南京粉细砂出现"准稳态"状态.
-
-
郭红亮;
朱世洪;
龚春蕾
- 《第六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兴隆枢纽泄水闸所在河床段为深厚的粉细砂层,结构松散,压缩模量低,地基沉降量大;粉细砂容易发生渗透变形且抗冲能力低;地震条件下还存在饱和砂土液化问题.地基处理、下游防冲保护、渗控和反滤保护是泄水闸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闸基采用搅拌桩法处理;下游防冲保护为新型柔性海漫水平防冲与地下连续墙垂直防淘相结合;以筛选的天然粗砂作为反滤料,反滤保护作用优良.
-
-
WANG Shuyun;
王淑云;
YE Tianli;
叶天立;
LU Xiaobing;
鲁晓兵
- 《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 2016年
-
摘要:
北川地区的山坡坡面和沟壑中覆盖着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而产生的大量松散土石堆积体,并在震后的几个月到几年的过程中,因持续降雨作用经历了几次严重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本文基于北川地质、地形和降雨等实地考察资料,对北川土和粉细砂两种斜坡堆积土,进行了一系列降雨条件下的泥石流启动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降雨历时、雨强、土坡坡角、土体密度等因素对泥石流启动的影响,揭示了北川土和粉细砂在降雨作用下泥石流启动的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1)北川土的泥石流启动过程仅经历了完全入渗阶段,泥石流启动所需的临界雨强相对较大;(2)粉细砂的泥石流启动过程经历了完全入渗、薄层和深层地表径流3个阶段,当雨强超过一定量时,坡度越大,泥石流启动所需降雨历时越长;(3)粉细砂和北川土泥石流的启动均是重力和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重力和渗流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土的颗粒大小和级配.本研究成果为降雨作用下北川地区的泥石流灾害预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
-
-
-
李治国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
| 2004年
-
摘要: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m,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地层以泥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隧道设计最大涌水量14.5*104m3/d,最大水压为4.6MPa,高压、富水、粉细砂充填性溶洞十分发育,突水、涌砂严重,施工十分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溶洞突水、涌砂、涌泥情况,其次研究了相应的注浆方案、材料、工艺和注浆机械设备配套方式.最后列举了一个现场注浆施工实例.
-
-
李娜;
李凯;
王丽娟;
符平
- 《第14次全国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MICP)是通过生物生化过程实现土体加固及防渗功能,并具有快速高效、环境耐受性好、不污染环境等优势.本文选择“巴氏芽孢杆菌”(编号ATCC11859)作为研究菌种,探讨了其最佳培养条件;同时选择粉细砂(d<0.254mm)作为灌注介质进行微生物灌浆,检测了其灌注效果;均得到了有价值的实验结论.
-
-
李治国;
邹冲;
孙国庆
- 《第四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圆梁山隧道全长11 068m,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冷水河浅埋段及桐麻岭背斜,地层以泥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设计毛坝向斜隧道最大涌水量为8.3×10m/d,最大水压为4.6MPa,隧道穿越的2溶洞为高压、富水、深埋、粉细砂充填性溶洞,施工过程中,突水、涌砂十分严重,造成开挖面多次被淹,施工十分困难.主要介绍了2溶洞突水、涌砂、涌泥情况,研究了相应的注浆方案、材料、工艺和注浆机械设备配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