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黏粒含量

黏粒含量

黏粒含量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96071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工程地质学报、地震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27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2014年电力岩土工程专业经验交流会、第四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等;黏粒含量的相关文献由3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喜安、黄志全、任国峰等。

黏粒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6071 占比:99.89%

总计:96173篇

黏粒含量—发文趋势图

黏粒含量

-研究学者

  • 李喜安
  • 黄志全
  • 任国峰
  • 张晓丽
  • 王力
  • 王年香
  • 顾行文
  • 鲍树峰
  • 别学清
  • 吉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良玉; 刘宝臣; 杨柏; 崔延硕
    • 摘要: 针对红黏土失水开裂导致土体结构破坏、强度发生变化的问题,采用室内试验和图像处理对不同黏粒含量(质量分数)的桂林红黏土的裂隙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黏土裂隙面积与裂隙长度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3个部分;桂林红黏土裂隙发育的特征与黏粒含量有较大的联系。在温度和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黏粒含量的增加会使红黏土的裂隙率、裂隙宽度减小;20°C条件下,红黏土初始含水率为液/塑限和天然含水率时,黏粒含量由45.39%增长为75.39%,裂隙面积呈现逐步降低的特点;初始含水率为最优含水率时,仅在黏粒含量为75.39%时,产生少量裂隙,随着含水率由最优含水率24.1%增加至液限56.6%,不同黏粒含量红黏土的裂隙面积均呈现初步增加的特点;红黏土在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黏粒含量的条件下表现各异,在整体上呈现出初始含水率越高、黏粒含量越低、裂隙面积和裂隙宽度越大的特点。试样黏粒含量的增加会使红黏土裂隙长度先升高后降低。
    • 李富春; 张璟泓; 周红星; 王婧; 梁小丛
    • 摘要: 针对强夯法加固吹填粉细砂土层时细粒中粉粒及黏粒含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问题,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选取两种不同粉粒及黏粒占比的细粒,配置了不同细粒含量的重塑砂样进行试验,得出了不同种类试验土体在强夯时的夯沉量、超静孔隙水压力及静力触探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细粒中不含黏粒时,细粒含量的影响转折点为10%,即当细粒含量小于10%时,细粒对强夯的影响较小;当细粒含量从10%增加到20%时,夯点附近的超孔压峰值减小14.2%,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减小36.7%。细粒中的黏粒对强夯加固效果造成的影响更大,黏粒含量超过5%时加固效果下降明显,含黏粒试验组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相比同细粒含量的无黏粒试验组减少60%以上。研究结果对强夯加固粉细砂土层的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刘军; 赵文月
    • 摘要: 土的标准吸湿含水率是判定土的膨胀性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分析土的标准吸湿含水率与土的颗粒组成的关系,确立了土的标准吸湿含水率与黏粒含量(黏土矿物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函数关系,为以黏粒含量为依据对标准吸湿含水率进行辅助判定奠定了基础,得出了标准吸湿含水率在数值上约为黏粒含量数值的1/10。同时,对土的不同颗粒粒径所对应的矿物成分进行分析,提供了用黏粒含量判定标准吸湿含水率的理论基础。通过与自由膨胀率、塑性指数对比,分析了用标准吸湿含水率来判定土膨胀性和用颗粒组成辅助判定标准吸湿含水率的的优越性。
    • 刘洪波; 周卫东; 张志鹏
    • 摘要: 为探究分级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机理与颗粒迁移规律,采用颗粒离散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分级真空预压法处理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土颗粒分布与移动速度情况,并对处理后土体中不同位置处的孔隙率与黏粒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法处理疏浚淤泥过程中土颗粒会向排水板迁移,采用低真空度能减缓颗粒迁移现象;分级施加真空度能减缓土体孔隙率的下降速度,土体排水通道畅通,更有助于分级真空预压法排水加固土体;颗粒迁移过程中,靠近排水板处的黏粒含量会增加,而分级真空预压法能减少细颗粒的迁移,其中分三级施加真空压力的方式能最大程度降低细颗粒迁移数量,有助于缓解淤堵层形成,提高土体排水效率,增加土体加固效果。
    • 高晓静; 王秋生; 李勇; 邹福林
    • 摘要: 针对粗粒土-黏性土混合物的冲刷特性与无黏性土、黏性土的不同,采用冲刷函数测定仪对三种重塑粗粒土-粉质黏土混合物进行了冲刷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粉质黏土含量情况下三种混合土体冲刷速率和起动切应力的变化规律,根据冲刷速率和起动切应力的取值确定了三种混合土体临界黏性颗粒含量的范围.随黏性颗粒含量的增加混合土体的冲刷行为逐渐由无黏性变为黏性,基于这一特点,提出冲刷黏性度的概念,作为衡量混合土体是否具有黏性冲刷行为的度量,考虑无黏性颗粒粒径和黏粒含量对混合土体冲刷特性的影响,给出冲刷黏性度表达式,根据本文冲刷试验数据确定了表达式参数的取值,通过已有其他试验数据,验证了冲刷黏性度表达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 郑亮亮
    • 摘要: 上海地区20m以浅地层局部存在较厚的砂质粉土,多呈松散~稍密状,理论上存在液化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了上海地区浅层砂质粉土的孔隙比、现场标贯击数、现场原位静探比贯入阻力ps与液化强度比之间关系的统计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当黏粒含量较高时液化的可能性比较低;当孔隙比大于0.8时,砂质粉土液化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当标贯击数大于8击时,砂质粉土一般不会出现液化;当静探比贯入阻力大于2.8MPa时,砂质粉土不会产生液化.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现场原位试验或土工试验结果对上海地区②3、③2层砂质粉土的液化性进行较为准确的初步判断.
    • 魏松; 龚明
    • 摘要: 无纺土工织物作为滤层在工程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因淤堵而存在滤层失效的隐患,开展无纺土工织物渗透淤堵试验研究很有必要.文章通过系列考虑土样黏粒含量、密实程度因素的不同等效孔径无纺土工织物渗透淤堵试验,总结了梯度比、渗透系数以及织物单位体积含土量变化规律,探讨了淤堵机理.结果 表明:土样黏粒含量、密实程度以及织物等效孔径均会对土工织物的渗透淤堵特性产生影响;当土样黏粒含量较低、织物等效孔径较大时,淤堵易发生在织物内部;而当土样黏粒含量较大、织物等效孔径较小时,淤堵易发生在织物表面.
    • 马煜; 李彩侠
    • 摘要: 淤埋是泥石流对工程设施主要的危害方式之一,为研究泥石流体容重、堆积坡度、黏粒矿物含量等因素对泥石流淤积厚度的影响,通过水槽堆积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泥石流体容重、不同固体物质中黏土矿物含量、不同沟道坡度对淤积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同一容重下,随着堆积坡度的增大,淤积厚度呈现减小趋势,且在小坡度范围内,流体容重越大,淤积厚度越大,但当坡度超过一定值后,淤积厚度与容重关系在相同坡度条件下区分不明显;②同一坡度下,随着泥石流体容重的增大,淤积厚度呈现增大趋势,且容重越大,淤积厚度增加速率愈大;③同等条件下,随着泥石流体中黏粒含量的增大,淤积厚度呈现增大趋势,但在较低(20%)淤积厚度随黏粒含量的增大速率增大;④通过文献资料数据验证和误差原因分析,本成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 张蕾; 张凤荣; 靳东升; 李超
    • 摘要: 以黄土高原山西省14个淋溶土剖面的31个偏红的黏化层(Bt)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全铁、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态氧化铁的含量与土壤颜色参数、黏粒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Bt的黏粒含量与氧化铁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颜色的红度与全铁、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游离氧化铁是最直接的土壤红色"染色剂";其他色调、明度与彩度等颜色参数与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含量之间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也间接说明了黏粒含量与土壤颜色具有一定相关性.野外观测发现,某些黏化层结构体表面颜色较结构体内基质颜色更红,证实了在土壤结构体表面氧化铁随着黏粒在土壤空隙中的迁移淀积.黄土高原淋溶土偏红的黏化层多是来自由于土壤侵蚀而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第三纪保德红土和第四纪红黏土,其黏粒含量、土壤颜色等指标均表明第三纪的古气候条件较第四纪更为湿热.
    • 李龙起; 王楠宇; 王安迪; 刘强; 石本朋
    • 摘要: 针对降雨常导致边坡内局部黏粒富集并影响土体抗剪强度的问题,以遂宁高速公路收费站斜坡红砂岩风化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掺入不同比例黏土的方式配置红砂岩风化土,进行三轴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土颗粒表面形态变化,分析黏粒比例对红砂岩风化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黏土含量的增加,红砂岩风化土黏聚力增加,内摩擦角下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黏土颗粒基团将部分红砂岩风化土表面凹洞填充,当黏土含量达到10%时,红土颗粒基团将被黏土颗粒包裹.工程中可据此分析降雨过程中土体的力学性状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