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等级秩序

等级秩序

等级秩序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091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伦理学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国际儒学论坛·2009、2017第七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等;等级秩序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谭赛花、康菁洋、杨昌俊等。

等级秩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1.6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091 占比:98.30%

总计:8231篇

等级秩序—发文趋势图

等级秩序

-研究学者

  • 谭赛花
  • 康菁洋
  • 杨昌俊
  • 白利寅
  • 皮伟兵
  • 郑戈
  • 马世侠
  • 严清华
  • 亚亚
  • 代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令军
    • 摘要: 激进平等主义的朗西埃对传统教育理念做出尖锐批判。他认为,传统教育的基础依赖师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的启蒙运动使教师对学生的干预变得更加合法化、隐蔽化。他提出的普适教学法主张智力平等,平等是解放的前提,解放是关于自我的解放。在具体方法上,朗西埃相信语言的共通性是教育的保障,重复是获得教育的主要方法,同时“无知的教师”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朗西埃的普适教学法并非是对传统教育的取代,它更像是游离于教育系统之外的牛虻,在打破传统教学关系的基础上,宣扬智力平等,对教育专业化做出反思。不过,我们还应看到它的局限性,朗西埃对文字的表达过于乐观,忽视了言说和背后意识形态的复杂性,普适教学法在革新教育观念的同时也带来种种困惑。
    • 左长缨; 杨文胜
    • 摘要: 文章从物质文化层面,实证性探寻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与变迁,解读中国文化、周文化宗法礼乐制度的内涵与流传,明确提出春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原点”。过去认为的“僭越”和“崩坏”需要从中国礼制文化中发掘其真正的内涵。春秋战国历时五百余年,列国纷争诸强争霸,社会变革促使了周文化(中国文化的“根”与“源”)的内核——周礼亦随之而变化。经过一系列的规范与完善,周礼制文化在春秋时代走向成熟。考古资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周人礼仪制度、都邑建筑制度、随葬制度、青铜礼器制度、礼乐制度、车马祔葬制度等逐渐健全,制度内部关系规范和稳定,从物质层面体现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期的等级与秩序。成熟期的“礼制”作为一个制度、一个规范,制约社会方方面面,其渗透到了春秋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制衡着春秋社会的各种势力,在周王权中央统治力缺失的大背景中,维系着春秋社会有序与和谐的等级关系。从考古学实物资料分析中找出证据,对传统观点“随着周礼的形成女性社会地位持续跌落”、礼制文化中“礼主异,乐同和”进行再审视,提出新见解,理清中国文化的根与源,从物质层面进行考察分析,还原历史之真实。
    • 郑芩
    • 摘要: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天堂型”天地分离神话承载着人类自我认知的发展历程,神话中神人关系亲密祥和的乐园时期因人类的贪欲与抗争而终结。神人、天地的分离,标志着人类从未觉生死、不分彼此的自在阶段,迈向对自我能动性与局限性辩证共存的自觉反思,其中的路向有二:就“纵向”的神人关系而言,人类自力更生的“生之所依”终受限于无可辩驳的“死之所由”;就“横向”的人际关系而论,神人两隔后出现的中介者形象成为统治者建构权力体系的神圣资源,藉此催生的社会等级秩序在标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亦隐伏招致世间剥削与纷争的祸根。上述二律背反性昭示出人类生存发展的原型困境,人性的觉醒与自缚始终相伴而生,不仅指向过去,且永恒地投向未来。
    • 黄锦前
    • 摘要: 青铜编钟是周代礼乐文明的结晶,凝聚着周代的礼乐理念暨制度,是等级秩序的体现和表征,反映了姬周贵族及各诸侯国显贵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控制,周初制礼作乐是以礼乐的形式将权力分配结构及其所反映的等级和秩序固定下来,是权力、等级和秩序的量化、秩序化和制度化,巩固灭商和东征以来的稳定成果和姬周贵族及其联盟的既得利益,形成尊卑有序的稳定社会秩序,是周初稳定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分封制相结合,相辅相成,是周代社会和文化的基石,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周代历史与文明.青铜编钟及铭文从本质上折射了周代社会的权力基本结构模式和社会价值观念,是周代社会和价值理念的浓缩.乐以移风俗,宣教化,周代礼乐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周礼),使尊卑有序,以治国安邦.礼乐理念在当时已深入人心,礼乐制度在中国古代影响广泛深远.
    • 郭京宁
    • 摘要: 在《考古所见的北京历史文化特点》一文中,笔者梳理归纳了北京考古发现所反映的十项历史文化特点,包括1.谱系序列绵延久长,2.文化因素多元交错,3.遗迹遗物种类多,4.民族关系碰撞交融,5.异国交往源远流长,6.宗教信仰众教并存,7.皇家特色引人瞩目,8.等级秩序尊卑有别,9.民俗文化多层多元,10.城市规划经典传承。
    • 马东山; 王萃芳; 张胜强
    • 摘要: 以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独立董事非正式层级对审计师选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非正式层级清晰度越高,其任职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且这一作用在业绩压力大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基于代理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独立董事非正式层级促进企业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影响在代理成本低的企业中显著,在代理成本高的企业中不显著,表明管理层、大股东行为会抑制独立董事非正式层级治理效应的发挥.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独立董事团队等级秩序对审计师选择决策的影响,丰富了独立董事行为影响企业决策的相关研究,且为企业改善独立董事结构、促进其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 敬文东
    • 摘要: 王国维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南北差异有一番精彩的评论:"北方人之感情,诗歌的也,以不得想象之助,故其所作遂止于小篇;南方人之想象,亦诗歌的也,以无深邃之情感之后援,故其想象亦散漫而无所丽,是以无纯粹之诗歌。"依地理气候将文学分为感情和想象两种类型,未必有神秘的形而上依据作为支撑,却极有可能符合我们的现实经验:北方的地理环境多为宽广无垠的平原和蜿蜒耸立的高山,北人习惯用清晰的高低等级秩序衡量事物,形成了以土地为中心的伦理界域.
    • 蔡宣皓
    • 摘要: 横楼厅是闽东大厝形制演变中厅空间在横楼的嫁接产物,灵活的山面木构架地域做法为其双层屋面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建构基础.利用历史人类学方法将田野调查与民间文献相结合,可发现横楼厅实为仪式空间紧缺的应对手段,而产权分配制度则制衡着仪式空间的扩张,使闽东大厝维持其不可分割的整体状态.横楼厅的出现也重整了大厝的行为流线,加强了等级秩序,与明清时期闽东地区宗族社会的发展进程存在对应关系.
    • 俞可平
    • 摘要: 《逸周书》是关于西周国家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逸周书》的相当篇章是周人对西周国家的历史实录,其余篇章则是春秋战国士人对周朝的追述。从整体上说,它反映了先秦士大夫心目中周朝的国家形象。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先秦士大夫在《逸周书》中所塑造和建构的西周国家形象具有以下特征:周朝已经拥有传统国家的所有要素,是比较发达的传统国家形态;等级制度是西周国家公共秩序和政治生活的本质;礼法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成为政治评价的基本标准;政府的职能范围十分广泛,全能主义的国家治理模式已具雏形;除了维护等级秩序的本质职能之外,周朝政权已经具备赋税征收和简单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王道"和"霸道"的思想已受到周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王道"已经成为其理想的统治方式;周朝政权十分重视外交和国际关系,已经拥有比较系统的国际战略思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