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计师

审计师

审计师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0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6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3757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财会月刊(会计版)、审计月刊、审计文摘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第十四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审计师的相关文献由88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咏恒、王光远、廖义刚等。

审计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6 占比:18.81%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3757 占比:80.66%

总计:4658篇

审计师—发文趋势图

审计师

-研究学者

  • 任咏恒
  • 王光远
  • 廖义刚
  • 朱丛敏
  • 王慧
  • 王紫雾
  • 陈小林
  • 刘力云
  • 吴溪
  • 蔡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善民
    • 摘要: 值《注册会计法》修订之际,康美药业案的判决结果再次引发审计师的责任范围大讨论,本文将从审计师的责任来源及责任范围分析着手,探究审计师责任的合理范围并尝试提出符合当前实际的监管路径。在责任来源方面,指出源于南海泡沫的审计师在证券市场有着弥合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对财务信息信任间隙的重要作用,这也是现行法单方面强化审计师职责的根本原因。在责任限制方面探究审计业务本质,并提出为行为负责和对结果担保的二分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合适的监管路径。
    • 陈薇薇
    • 摘要: 踏入初春之际,我认真研读了《审计署内部审计科研课题研究报告2019-2020》一书。书中《大型中央企业总审计师制度研究》一文,吸引我反复研读揣摩,领会要义。当前,正值首创集团《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方案》落地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委派总审计师管理办法》施行,作为审计人,用时不我待的学习动力和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提升知识储备、全方位多视角地去更好贯彻集团和公司的工作部署,无疑是这次读书季我个人最好的收获。
    • 陈雪; 李盛贤; 李跃烨; 纳超洪
    • 摘要: 本文以长生生物财务舞弊为例,研究行业专长在审计师识别公司舞弊中的作用,分析审计师行业专长缺失对审计质量和财务舞弊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审计师行业专长指标体系,构建了审计生物医药行业需密切关注的研发、生产、销售指标体系,为我国运用行业专长防范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提供借鉴和参考。
    • 薛文艳
    • 摘要: 舞弊揭发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与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违规行为举报制度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山西省6家会计师事务所的261名审计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违规行为的举报决策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多数审计师选择不向监管机构举报,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不告发行为的处罚概率、同事及事务所忠诚困境、个人失业风险。进而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以及监管机构立法层面提出了完善举报制度的具体建议,期望能够促进注册会计师审计违规行为举报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对未来的审计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韩宏稳
    • 摘要: 随着资本市场并购浪潮的兴起,商誉风险激增,减值测试制度下商誉减值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此,从管理者私利动机、公司经济因素、并购特征等角度对商誉减值文献进行综合回顾,揭示了商誉减值的成因;从管理者、企业和中介机构等主体方面,分析了商誉减值产生的经济后果,并归纳了商誉减值的分类研究方法,梳理了商誉减值中“洗大澡”和规避行为的监督机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制度背景,提出了未来可拓展的研究方向,包括:(1)回归到商誉本身的经济价值,探索商誉减值更为科学的分类计量方法;(2)结合股权结构特征,考察控股股东在商誉减值决策中的影响作用;(3)实证分析商誉减值规避等不当行为的不利影响及其作用边界条件;(4)重点关注和探讨商誉减值规避的外部监督机制,以及不同监督机制的相互作用效果。
    • 摘要: 省审计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王文仙为省审计厅总审计师(试用期一年)。2022年6月29日(此件公开发布)
    • 肖林
    • 摘要: 本文选择2016年~2018年进行了商誉减值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师的个体特征(性别、执业年限)与商誉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对企业计提商誉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审计组合中至少会有一名男性审计师,当两位审计师均为女性时,商誉减值率更大;审计师从事审计的工作年限并不会显著影响商誉的减值;来自“四大”的审计师审计的企业的商誉减值率更大。
    • 黄亮华; 汤晓燕
    • 摘要: 文章以关键性审计事项部分的差异性为切入点,探究了审计师的风险管理行为.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的审计报告为样本,检验了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与关键性审计事项的差异化陈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公司存在向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时,审计师更倾向在关键性审计事项部分做出差异化的陈述,而且这种差异化更多地体现在审计应对部分,而非关键事项的描述部分.对于实施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审计师有更高的概率选择"存货"作为关键审计事项,而且审计应对部分的表述也更差异化.而应计项的减值被选择为关键事项的概率及其应对部分的表述则未受之影响.文章研究表明,审计师知晓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对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作为审计师的履职记录,关键审计事项可以视为一种公开披露的特殊工作底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为审计师"免责"的功能.
    • 朱智超
    • 摘要: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审计师校友关系网络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校友关系网络越广的审计师,其所审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就越高.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审计师的财会专业校友网络对被审单位可比性的提升作用比非财会专业校友网络更显著;相对于来自"六大"(普华、德勤、安永、毕马威、立信、瑞华)的审计师,校友关系网络对来自非"六大"审计师所审单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 李奇凤; 刘洪渭
    • 摘要: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自2018年1月1日起在A股上市公司中全面实施,审计师的应对策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使用A股上市公司2017年报数据发现,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或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审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个数越多、篇幅越长;进一步验证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段篇幅越长,财务分析师的预测误差也越大;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段的特征已经成为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晴雨表”,审计师在做出披露决策时,考虑了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人云亦云”。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面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披露并没有为分析师预测带来信息增量,说明审计师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决策主要是基于规避审计责任方面的考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