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电路模型
等效电路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78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7篇、会议论文95篇、专利文献606350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储能科学与技术、电池、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79种,包括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2014全国第十五届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学术年会等;等效电路模型的相关文献由2288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风义、商云龙、崔纳新等。
等效电路模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6350篇
占比:99.91%
总计:606912篇
等效电路模型
-研究学者
- 黄风义
- 商云龙
- 崔纳新
- 高建军
- 张承慧
- 姜楠
- 于正永
- 唐旭升
- 乔世兴
- 吕红亮
- 周天舒
- 张有明
- 张玉明
- 日高青路
- 李少军
- 武岳
- 王光义
- 陈曦
- 魏学哲
- 冯天宇
- 冯飞
- 刘思佳
- 刘政
- 张彦琴
- 朱春波
- 李晓倩
- 汪泉弟
- 潘炜
- 王金全
- 罗斌
- 谢翌
- 赵洋
- 邓林旺
- 郑燕萍
- 何湘宁
- 刘杰
- 刘纯亮
- 吴文
- 吴松松
- 吴群
- 孙力
- 孙家南
- 孙玲玲
- 安炯俊
- 张奇
- 张逸成
- 徐晔
- 戴海峰
- 文进才
- 杨瑾屏
-
-
刘鹏;
李云伍;
梁新成
-
-
摘要:
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在噪声不确定及工况复杂情况下锂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的估计方法。建立了基于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锂电池状态方程,采用遗忘递推最小二乘(FFRLS)参数辨识方法,将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与UKF相结合对系统噪声协方差进行实时更新。仿真结果表明:在美国城市循环(UDDS)工况下UKF算法最大相对误差为4.90%,均方根误差为0.0033,改进的AUKF算法最大相对误差为3.28%,均方根误差为0.0020,相比于UKF算法,AUKF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稳定性。
-
-
蔡雨萌;
赵志斌;
徐子珂;
孙鹏;
李学宝
-
-
摘要:
功率MOSFET器件栅极分离电容C-V特性(C_(GS)-V_(G)、C_(GD)-V_(G))的准确测量对于器件的建模及栅氧可靠性的评估十分重要。阻抗分析仪是测量C_(GS)-V_(G)、C_(GD)-V_(G)的关键设备。在利用阻抗分析仪测量三端器件的某个参数时,需对非测量的第三端进行屏蔽以消除其引入的并联阻抗误差。而功率MOSFET器件在栅压超过阈值电压时呈导通态,影响测量电路拓扑,进而引入其他测量误差。该文针对阻抗分析仪测量功率MOSFET器件的C_(GS)-V_(G)、C_(GD)-V_(G)进行详细的误差分析,揭示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建立测量的等效电路,给出测量误差的解析表达式;结合实验和数值分析量化误差分析,验证了等效电路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三种可实现C-V特性准确测量的调控方法并予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测量误差发生在器件导通后,此时器件漏源极间由电容态转变为低阻态,屏蔽端的寄生电感(L_(5))与自动平衡电桥的等效输入阻抗(L_(3))分流,引入误差。当L_(3)和L_(5)满足一定的匹配关系时,可实现不同频率下的准确测量。
-
-
王乾松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的拓展等效电路模型(Extend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ECM),并用该模型进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根据电化学机理和等效电路模型(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CM)对比得到ECM物理过程缺失的部分,考虑在ECM中加入固相扩散、反应极化和液相极化对电池端电压的影响。使用遗传算法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ybrid Pulse Power Characteristic,HPPC)工况下进行参数辨识,来获得全局最优模型参数;使用拓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进行SOC的估算。实验结果显示,在城市道路循环(Urban Dynamometer Driving Schedule,UDDS)下,模型的估计误差小于0.5%。所建立的模型和SOC估计器动态性能良好,计算量较小,有望在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中使用。
-
-
封居强;
孙亮东;
伍龙;
卢俊
-
-
摘要:
针对单一等效电路模型表征锂离子电池特性不准确、全时段不一致、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的分段模型。基于Simulink构建了五种等效电路模型,采用混合动力脉冲特性实验辨识模型参数。基于AIC信息准则判定充电、放电和搁置等阶段和不同SOC处最佳模型。在DST动态应用测试工况下,将模型与二阶RC、三阶RC和内阻模型仿真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分段模型最大误差至少降低22%、平均误差至少降低32%、均方差仅为0.058,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
-
钱建波;
于正永
-
-
摘要:
运用已有的微带线不连续性等效电路模型及理论,将由阻抗不同传输线互联而成的阶梯跳变、直角拐角以及T型接头等视为一个单元子网来处理,首先由已有等效电路模型提取单元子网的S参数,然后依据连接散射矩阵方法,运用Matlab软件开发了S参量分析软件。经实例验证发现,所开发软件的计算结果与IE3D数值分析软件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有效克服了传统多端口互联网络S参量计算要求满足互联传输线特性阻抗相等的局限性。
-
-
王义军;
左雪
-
-
摘要:
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是延长车载锂离子电池寿命、保障储能系统充放电安全以及提升不间断电源供电可靠性等的重要措施。锂离子电池SOC估算具有方法类别繁多、应用场景多样化等特征,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首先,阐述了SOC的基本定义,并分析了影响SOC的多类复杂因素;其次,调研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归纳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相应改进方向;然后,概述了车载锂离子电池、消费电子产品、电力系统储能及通信基站等不同场景下,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的实施案例与适用情况,梳理分析了现有方法存在的缺点;最后,基于多场景下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的研究现状,从4个方面提出了未来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的挑战与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
-
黄保成;
罗广孝
-
-
摘要:
静电发生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对相关静电抗扰度的仿真分析有直接影响。以国产的3ctest(EDS 16H)静电发生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静电发生器模块化的物理结构和阻抗参数测量结果,建立高精度电路模型的方法。介绍了静电发生器的典型物理结构,测量了各模块的阻抗特性,建立的等效电路考虑了接地电缆长短对阻抗参数的影响。根据标准2Ω电流靶、50Ω测试系统两种情况下测试的放电电流波形,拟合修正了等效电路参数,电路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相关结果可以为实际的静电抗扰度测试提供参考。
-
-
裴春兴;
吴磊;
王聪聪;
郭爱;
戴朝华
-
-
摘要:
镍镉电池凭借优异的放电特性、高寿命、高倍率充电性能、良好的温度适应性、较高的安全性及经济性,作为动车组蓄电池,大量应用于高速铁路领域。镍镉电池的荷电状态估计、健康状态估计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等问题,对于确保动车组行车安全性、提高修程经济性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在系统总结镍镉电池工作原理和老化机理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动车组蓄电池修程规范,详细论述了目前可用于其健康状态判别的诸如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所有可行方法,展望了镍镉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的研究前景及挑战。
-
-
周君
-
-
摘要:
分析表明,荷电状态(SOC)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状态之一,对其精确估计可以实现电池的最大化利用。阐述四种SOC估计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比得到了最优的SOC估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DST工况试验表明模型误差小于1%。提出了四种卡尔曼滤波衍生算法估计电池SOC。不同工况下的对比结果表明,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可以更快地让系统稳定,且SOC估计误差最小。
-
-
薛喜红;
吴明江
-
-
摘要:
本文以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研究基础,对电池特性展开相关测试。以镍钴锰三元电池作为研究对象,搭建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进行HPPC试验。基于试验数据,以Parameter Estimation工具箱和最小二乘法联合求出模型参数的最优解。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辨识出的参数进行验证,模型最大电压误差为0.028 V,符合要求。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出三元锂电池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对研究锂离子电池的自身特性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
-
-
Wang Li;
王丽;
Yang Xiao-yu;
杨晓宇;
Dong Guang-zhong;
董广忠;
Chen zong-hai;
陈宗海
- 《第19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19th CCSSTA 2018)》
| 2018年
-
摘要:
如今,微电网在解决不确定性能源接入电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储能系统是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拓扑结构的建模能够有效地分析储能系统的行为特征,提高储能系统的寿命.本文对被动连接混合储能系统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峰值功率增强系数γ,并在MATLAB/Simulink的仿真环境下对被动连接进行模型搭建.此外,本文在Simulink仿真中搭建了被动连接和主动连接两种模型,并对这两种电路模型进行仿真展示和比较,分析各个模型对电池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在稳定输出时,被动连接优势更明显.但在综合控制能力和工程成本方面,主动连接则展现出更大的优势.
-
-
WANG Yanfeng;
王燕锋;
ZHAO Xiaohua;
赵晓华;
LI Gengying;
李庚英
- 《第一届先进胶凝材料研究与应用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通过四次烘干和三次吸湿试验,考察了湿度变化对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水泥砂浆(MWCNTs/CM)的电阻和压阻效应的影响,并与素水泥砂浆(C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试件湿度较大时,烘干和吸湿对MWCNTs/CM和CM电阻的影响较小,而当试件湿度较低时(第三次烘干及第一次吸湿后,湿度变化比低于1%时),电阻随着湿度的降低突然增加,并且湿度变化对CM电阻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MWCNTs/CM.同样,当试件湿度较大时,烘干和吸湿对MWCNTs/CM和CM压阻效应的影响较小,当试件湿度较低时(在第三次烘干后),CM和MWCNTs/CM的压阻效应显著增强,并且湿度变化对CM压阻效应的影响显著高于MWCNTs/CM.研究还表明,在湿度变化量大致相同时,吸湿过程中CM和MWCNTs/CM达到渗流阈值附近时压阻效应高于烘干过程.最后,初步探讨了MWCNTs/CM压阻效应随湿度变化的作用机理,给出了MWCNTs/CM压阻效应随湿度变化的等效电路模型.
-
-
XIE Bing-fang;
谢冰芳;
DING Xu-min;
丁旭旻;
WU Qun;
吴群
- 《第十一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作在8.5~11GHz频段及35.5~37.5GHz频段上的双层双频带频率选择表面结构.根据该FSS的物理结构建立了其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的上层可视为一个容性面,下层可视为感性面.利用CST软件对所设计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所给出的电路模型得到的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得知,该结构在所需的X波段及Ka波段内均有良好的频率选择特性.第一通带由感性面与容性面耦合实现,第二通带通过单元间电容和下层十字形结构形成的等效电感谐振实现.本文所设计FSS结构单元尺寸很小,相对于第一谐振点9.63GHz不足1/5波长,介质板厚度为0.1mm.
-
-
-
Li Zhengtai;
李政泰;
Wei Zhihao;
魏芝浩;
Wang Chunfang;
王春芳;
Li Dan;
李聃
- 《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传统ICPT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接收线圈(Rx)的半径与发射线圈(Tx)到接收线圈(Rx)之间的距离(h)的最佳比例系数,即径距比γ的求取,是通过系统建模来推出Tx和Rx间的互感值,并辅以大量实验来获得的.针对这种缺少理论依据并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仿真观察Rx中电流密度变化规律来获得Rx半径与h比例系数的最佳值的设计方法.首先求取单管ICPT系统之原边并联副边并联(PP)结构下的系统去耦等效电路模型,据此推导出Rx上的电流密度和互感(M)、系统传输功率的关系;并通过公式分析,确定Rx电感(L1)与Tx电感(L2)的比值a和系统的耦合系数λ的取值,来确定在不同频率下L1和L2的值,从而建立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γ的最优值进行研究.综合仿真结果确定了松耦合线圈最佳径距比γ,该参数与企业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值相吻合.
-
-
-
YAO Zhixin;
姚智馨;
XIAO Shaoqiu;
肖绍球;
XU Fengkai;
许峰凯;
WANG Bingzhong;
王秉中
- 《第十四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传统吸波结构设计仅仅关注电磁波正入射情况,而结构的斜入射性能随入射角度增大恶化明显.本文基于单层金属方环吸波结构,通过添加覆盖层,设计了具有宽频带、宽角度吸波特性的新型电路模拟吸波材料(circuit analog absorber,CAA).利用等效电路(equivalent circuit,EC)方法和严格的公式推导,对电磁波的反射与吸收性能进行精确表征,并进一步设计相应的差分进化算法极大地加快设计速度.仿真与算法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针对横电波入射时(transverse electrical,TE波)的吸波角度达到60°,且反射系数小于-10dB的吸波带宽不小于118.4%.
-
-
YAO Zhixin;
姚智馨;
XIAO Shaoqiu;
肖绍球;
XU Fengkai;
许峰凯;
WANG Bingzhong;
王秉中
- 《第十四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传统吸波结构设计仅仅关注电磁波正入射情况,而结构的斜入射性能随入射角度增大恶化明显.本文基于单层金属方环吸波结构,通过添加覆盖层,设计了具有宽频带、宽角度吸波特性的新型电路模拟吸波材料(circuit analog absorber,CAA).利用等效电路(equivalent circuit,EC)方法和严格的公式推导,对电磁波的反射与吸收性能进行精确表征,并进一步设计相应的差分进化算法极大地加快设计速度.仿真与算法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针对横电波入射时(transverse electrical,TE波)的吸波角度达到60°,且反射系数小于-10dB的吸波带宽不小于118.4%.
-
-
YAO Zhixin;
姚智馨;
XIAO Shaoqiu;
肖绍球;
XU Fengkai;
许峰凯;
WANG Bingzhong;
王秉中
- 《第十四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传统吸波结构设计仅仅关注电磁波正入射情况,而结构的斜入射性能随入射角度增大恶化明显.本文基于单层金属方环吸波结构,通过添加覆盖层,设计了具有宽频带、宽角度吸波特性的新型电路模拟吸波材料(circuit analog absorber,CAA).利用等效电路(equivalent circuit,EC)方法和严格的公式推导,对电磁波的反射与吸收性能进行精确表征,并进一步设计相应的差分进化算法极大地加快设计速度.仿真与算法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针对横电波入射时(transverse electrical,TE波)的吸波角度达到60°,且反射系数小于-10dB的吸波带宽不小于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