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模标高
立模标高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60284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物流工程与管理、建筑技术开发、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8年技术交流会、2007年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立模标高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景飞、任国旭、刘殿元等。
立模标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0284篇
占比:99.92%
总计:160412篇
立模标高
-研究学者
- 于景飞
- 任国旭
- 刘殿元
- 吴潇潇
- 孙尧甲
- 宋延钊
- 张乃计
- 张宝魁
- 曹良军
- 朱一国
- 潘夏斌
- 王京杭
- 王卫锋
- 王天鹏
- 蒋东方
- 贺国京
- 邬晓光
- 马文田
- 马清珍
- 黄晓航
- 习会峰
- 何庭蕙
- 何延龙
- 何德福
- 余明
- 余舟
- 余钱华
- 冯云川
- 冯小青
- 冯志勇
- 冯志虎
- 冷曦晨
- 刘亮
- 刘利峰
- 刘召辉
- 刘宗仁
- 刘尚
- 刘庆潭
- 刘应战
- 刘春燕
- 刘晓
- 刘泽佳
- 刘祖缙
- 刘耀东
- 刘逸平
- 刘锡良
- 刘锦军
- 刘黎明
- 史永涛
- 史海
-
-
刘锡良
-
-
摘要:
由于连续桥梁横截面增加,跨径较大,导致桥跨出现弯曲变形的现象,影响桥梁表面质量,导致合龙几乎无法按照设计进行。因此,以大跨径连续桥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正装计算迭代计算方法,直至初始标高结果收敛闭合,并从理论分析如何设置大跨径连续桥在悬臂挂篮过程成桥预拱度、立模标高等参数值,接着使用测量仪器水准仪在现场采集并分析挠度数据。将衢州特大桥作为工程背景,对其悬臂挂篮施工进行线形控制,在桥梁主跨的6#和7#墩测量桥梁施工张拉后高程和浇筑后高程数据,得出以下结论:成桥预拱度有所改变,6#墩右侧与7#墩左侧的波动范围基本一致,最大差值在设计要求范围内,所提的施工线形控制方法控制效果好。
-
-
-
刘祖缙
-
-
摘要:
为了克服日光温差对刚构桥悬浇施工立模标高的不利影响,文章采用二次实测插值计算法,以消除日照温差对立模的影响,并对施工预拱度、活荷载预拱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日照温差对主梁产生明显的竖向变形影响,施工测量时应避免日照高温时间;在非理想时段,进行立模放样时,利用二次实测插值计算法,对立模高度进行了修正,并对日照温差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建议采用等值置换的思想,在全桥面上施加均匀荷载,并对其活载预拱度进行计算。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对该钢构桥悬浇立模标高进行了确定,主梁线形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证明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
-
-
王广川;
李绪干
-
-
摘要:
以贵州摩洛特大桥为工程案例,通过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对其主墩承台施工阶段的沉降展开多次监测,收集基础沉降数据为主梁立模标高数据提供参考.根据实际监测结果分析可知:梁底立模标高中未发现梁段立模标高偏差超过规范要求的±10mm,对于监控组提供的主梁立模标高,施工单位在复核无误后,应严格按此标高进行放样,确保实际立模标高与理论标高值控制在±10mm以内,以保证大桥各个阶段主梁线形均满足监控目标要求.
-
-
王典斌
-
-
摘要:
以一高速铁路大跨度梁拱组合桥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无砟轨道板铺设过程中立模标高的确立方法,以及轨道板模拟方式、施工顺序、存梁时间等因素对无砟轨道板立模标高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梁单元和采用板单元模拟无砟轨道板时其预抛高值基本相同,采用梁单元或板单元模拟无砟轨道板比通过施加等效力模拟无砟轨道板重量更能满足立模标高的高精度要求;从桥梁中跨跨中向两端铺设更有利于实际施工及控制桥梁中跨无砟轨道板的预抛高值,从桥梁两端同时向中跨跨中铺设更有利于控制桥梁边跨无砟轨道板的预抛高值;随着存梁时间增加中跨无砟轨道板预抛高值逐渐减小,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存梁时间合理预测混凝土收缩徐变对中跨无砟轨道板预抛高值的影响.
-
-
司义德;
袁堂涛
-
-
摘要:
随着桥梁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桥梁外观种类的要求日益变高,中央索面斜拉桥以简洁张力感极强的特点而在城市景观桥中被采用.施工时大多采用挂篮悬臂现浇的方法,充分利用斜拉索对挂篮的作用.以某大桥为工程实例,介绍了所用前支点复合式挂篮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施工过程、挂篮预压及数据分析,并用MIDAS/Civil模拟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这种复合式挂篮的结构和施工特点及预压试验,进行施工立模标高的确定.
-
-
白浩;
冯志勇
-
-
摘要:
为使高速铁路桥梁的成桥线形和应力满足设计要求,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结合新建铁路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潼湖特大桥374#~377#连续梁桥进行实践分析.该桥主梁施工预拱度由预测模型调整,确定下一阶段最优立模标高;同时预测控制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并将实测应力值、理论应力值以及预测应力值三者相互校核、相互验证.结果 表明:采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方法优化预拱度的立模标高后,梁体线形的实际走向与理论走向一致,全桥以高精度实现合龙;同时控制截面应力预测值与实测和理论值的发展变化趋势相同,起到了超前预报的效果.
-
-
张飞;
黄福云;
王燕
-
-
摘要:
为消除日照温差效应对连续刚构桥悬浇施工立模标高设置的不利影响,结合某V型墩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线形控制,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工程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日照温差效应对主梁线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两次实测-插值法,消除日照温差对立模的影响,并对立模标高、施工预拱度、活载预拱度的确定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悬臂施工阶段,日照温差效应引起的主梁竖向变形呈抛物线形状,变形效应显著,施工量测时应尽量避开较高的日照温度时段;在非理想时段进行立模放样时,采用两次实测-插值法,计算考虑日照温差效应的立模标高修正值;梁块施工预拱度的确定是一个不断进行实测、识别、修正、正装分析的动态计算过程,该桥合龙顶推施工产生的竖向变形在施工预拱度曲线中起控制作用;推荐按照等量代换的思想设置一个全桥范围内作用均布荷载的工况进行活载预拱度计算.最终,将本文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主梁线形控制良好,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
-
-
周晓杰
-
-
摘要:
以3孔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浇筑连续箱梁为依托工程,介绍了该工程监控方法,即自适应控制方法,以及工程主要监控内容,并给出施工过程应力和立模标高实测数据与理论值对比结果,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
-
刘亮;
李裕双
- 《2007年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后悬臂端竖向位移的预测,挂篮变形总量的预测,第k+1阶段施工完毕后悬臂端标高的模型输出,第k+1阶段立模标高H1(k+1)的确定,最后确定出斜拉桥立模标高,指出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立模标高确定的方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