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型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6559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健康之友、中国社区医师、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二届长城国际中西医结合心脏病论坛等;稳定型冠心病的相关文献由29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跃进、朱海波、杨进刚等。

稳定型冠心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559 占比:99.93%

总计:176679篇

稳定型冠心病—发文趋势图

稳定型冠心病

-研究学者

  • 杨跃进
  • 朱海波
  • 杨进刚
  • 董超然
  • 许靖
  • Kim Fox
  • Michal Tendera
  • P Gabriel Steg
  • Roberto Ferrari
  • 余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晶晶; 崔璐璐; 万莉; 程珍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22-5p(miR-122-5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黄石市第五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ACS患者101例作为ACS组,选取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SCAD)患者86例作为SCAD组,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miR-122-5p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CS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22-5p对ACS、SCAD的鉴别诊断价值。随访6个月,分析ACS患者MACE的发生率,根据预后分成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22-5p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血清miR-122-5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SCAD组与对照组(P<0.05),血清miR-122-5p鉴别ACS、SCAD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miR-122-5p高表达组多支病变占比、AMI占比、Gensini评分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高于低表达组(P<0.05)。在101例ACS患者中,预后良好77例,预后不良24例,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22-5p水平、Gensini评分、NT-proBNP水平、cTnI水平,以及多支病变占比、AMI占比高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Gensini评分,miR-122-5p、NT-proBNP、cTnI水平升高及多支病变、AMI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血清miR-122-5p的表达上调,且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可能对MACE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聂志敏; 刘中勇; 陈智华; 黄长水; 刘火林
    •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对稳定型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稳定型冠心病共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40例。对照组西医内科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运动耐量、心绞痛积分、中医症候积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内皮素-1(ET-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来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脏运动耐量、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绞痛积分、中医症候积分、ET-1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疗效更佳,在稳定病变、减少不良反应及改善预后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 倪挺; 许群锋; 王振磊; 王明亮
    •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血管腔发生狭窄、堵塞,并造成心肌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1]。既往研究表明:冠心病好发于中老年、吸烟及高血压人群中,临床以突感心前区疼痛、压榨痛为主,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2]。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及血管重建均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首选措施,旨在延缓病情发展,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但是部分患者治疗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指标,导致患者难以获得良好预后[3]。
    • 高兵; 邵群慧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应用不同强度的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研究对象,根据INR值不同分为低强度组(3.0~3.5)40例与中强度组(3.6~4.0)40例。低强度组给予1.25 mg/d的华法林治疗,中强度组给予2.5 mg/d的华法林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安全终点事件、临床复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且对比2组治疗期间国际标准比值(INR)与华法林用量。结果低强度组患者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肾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0%、2.50%、5.00%,中强度组分别为17.50%、15.00%、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6、12个月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与全因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治疗期间INR与华法林用量均低于中强度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NVAF采取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复合与安全终点上类似,但是低剂量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 辛艳峰; 吴振华; 郭莉清; 张露; 司新成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风险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门诊就诊的稳定型冠心病121例,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AMI分为AMI组(n=31)、无AMI组(n=90)。比较2组就诊时、1个月后vWF、ET-1、sICAM-1水平,分析就诊时vWF、ET-1、sICAM-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就诊时、1个月后vWF、ET-1、sICAM-1预测AMI风险的价值。结果AMI组就诊时、1个月后vWF、ET-1、sICAM-1水平均高于无AMI组(P<0.05);就诊时vWF、ET-1、sICAM-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61、0.739、0.661,P<0.01);就诊时、1个月后vWF、ET-1、sICAM-1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就诊时vWF、ET-1、sICAM-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92 mg/L、11.43 pg/ml、1015.86 ng/L,三者联合预测AMI的AUC为0.868;1个月后vWF、ET-1、sICAM-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04 mg/L、14.54 pg/ml、1077.29 ng/L,三者联合预测AMI的AUC为0.920。结论vWF、ET-1、sICAM-1与稳定型冠心病病变程度及AMI发生有关,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可预测AMI发生风险。
    • 冯莉莉; 王朝华; 李贺; 张臣
    • 摘要: 目的探讨microRNA-429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损伤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确诊为稳定型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将所有的入组对象分为轻度病变组(≤30分)和重度病变组(>30分),检测患者血清microRNA-429表达水平及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进一步分析microRNA-429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间Gensini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轻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患者体内microRNA-42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病变组患者的血清CK-MB、CRP及IL-6表达水平均明显大于轻度病变组(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microRNA-429表达水平与Gensini积分、CK-MB、CRP及IL-6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工作曲线显示,microRNA-429表达水平对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为0.828(95%CI:0.668~0.969,P=0.004),灵敏度为86.38%,特异性为65.12%。结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microRNA-429的表达水平上调,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
    • 魏盟
    • 摘要: 稳定型冠心病PCI治疗能否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的研究和meta分析有了很多与既往认知不同的发现,对这些发现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目前稳定型冠心病的PCI治疗并准确应用。本文系统、全面、客观地阐述了稳定型冠心病PCI治疗的现状和今后的方向。
    • 郑振华
    • 摘要: 目的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量对其远期预后影响的随访队列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15例,进行随访队列研究,统计所有患者体力活动量,观察组为中等、重度体力活动者,对照组则是常规体力活动,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6),剔除9例患者个人资料不全或失访者,实际纳入研究共106例,两组均53例,均完成1年的随访时间,对比两组运动试验指标、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少于对照组,最大运动耐量、运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V、LVEF、HRR较对照组上升较为明显(P<0.05);1年后随访发现,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9%)低于对照组(11.32%)(P<0.05)。结论 稳定型CHD患者参与体力活动量较多,可改善其心率、运动耐量,增加能量消耗,改善其心功能情况,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沈以林
    • 摘要: 目的探讨多种药物治疗不同类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症状不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各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及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一般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予硝酸甘油持续性滴注,并合理使用抗凝剂、极化液和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予稳定型心绞痛组治疗方案。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72.50%(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在治疗方法上大体相同,但将病情控制于稳定型心绞痛,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
    • 谢洪宇
    • 摘要: 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12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4.27±0.42)mmol/L、TG(2.14±0.59)mmol/L、LDL-C(0.93±0.52)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43±0.94)、(2.44±0.71)、(3.27±0.34)mmol/L,HDL-C(1.44±0.54)mmol/L高于对照组的(1.24±0.4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有助于改善患者血脂指标,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为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