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782082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父母必读、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军神经病学专业学术会议暨第十届中瑞国际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年北京地区神经内科学术年会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关琦、赵清霞、侯明杰等。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82082篇
占比:100.00%
总计:3782210篇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研究学者
- 关琦
- 赵清霞
- 侯明杰
- 刘旭辉
- 孙燕
- 崔刘福
- 杨文浩
- 樊素琴
- 潘华
- 舒荣
- 袁伟
- NASibtain
- RJSChinn
- 刘春礼
- 孙太欣
- 张奉春
- 张根莲
- 张瑛
- 张磊
- 李丙午
- 李莉
- 李迎春
- 杨露绮
- 王微
- 王旖旎
- 费允云
- 邱吉芬
- 一微
- 丁则昱
- 丁秋琳
- 严洁
- 于延
- 于淑敏
- 于闵
- 付丹
- 付丽
- 任云娟
- 何云
- 何颜霞
- 侯明菊
- 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 冰寒
- 刘义威
- 刘俊
- 刘增甲
- 刘建国
- 刘德山
- 刘志锋
- 刘敏
- 刘旸
-
-
罗敏
-
-
摘要: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病死率较高。
-
-
李丹;
李娜;
李瑶;
曹苏娟
-
-
摘要: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细胞瘤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大约有5%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包含诊断过程中以及疾病复发时,一旦患者出现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预后效果通常较差[1-3]。近几年,由于免疫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使临床DLBCL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但与此同时中枢神经出现侵犯的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多。临床目前关于继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SCNL-DLBCL)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较多的治疗方式只能借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再综合临床一线主治医师以及专家的方案进行制定[4]。由于患者存在血脑屏障,致使常规剂量的药物难以直接到达病灶,但加大剂量会导致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风险升高,但对于这种情况目前尚未存在较好的解决方案[5]。
-
-
许多;
郑发鑫;
江沧洲
-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与周围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9月—2021年6月选取偏瘫患者139例,其中脑卒中后磁共振提示脑干华勒氏变性的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脑卒中后未见出现脑干华勒氏变性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的电生理指标,包括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波幅(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感觉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以及F波出现率。并在3个月后进行复查上述神经的MCV、CMAP、SCV、SNAP、F波出现率。结果病例组患者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在3个月后CMAP存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V、SNAP、F波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患者周围神经运动纤维受到了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继发性损害。
-
-
张娇;
黄纯海;
徐凤成;
周立宇
-
-
摘要: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主要特征是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淋巴结肿大,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视力下降、行走不稳,累及鞍区的SHML还可表现为垂体功能下降。影像学表现多为累及硬脑膜的实质性肿快,没有特异性,MRI常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该例患者MRI表现与SHML一致,存在甲状腺功能降低、皮质醇分泌不足,病变累及脑膜及周围组织,范围广,累及几乎整个静脉窦、鞍区、部分颅骨,既有结节状又有条索状硬膜强化。患者经过手术、激素与免疫治疗后,2个月随诊时患者的呼吸困难、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及影像学表现均较治疗前好转。
-
-
石素宁;
宗晶;
刘莉;
陈慧敏;
戴晓婧
-
-
摘要:
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一类重症中暑,特征主要表现为核心温度升高>40°C、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中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包括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等,同时伴有严重的多器官功能受损(主要包括肝、肾、肺功能及骨骼肌损伤),是热力作用于机体引起的致死性疾病[1-3]。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在夏季热浪袭击期间(33~41°C,持续时间≥7 d),每10万人中有20人左右发生HS,其住院病死率高达14%,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死率更高[4]。
-
-
-
王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伴发精神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伴发精神异常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小剂量喹硫平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接受常规抗病毒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8周BPR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伴发精神异常患者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采取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且安全性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
朱彦潼;
欧爽;
刘沉涛;
郑湘榕;
王霞
-
-
摘要:
1病例介绍患儿,男,13岁,因反复发热11 d入院。患儿于1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弛张高热,热峰40°C,每日2~3次,伴畏寒、寒颤,咽痛,轻咳,服退热药物体温降至正常2~3 h后又反复。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7.9%,淋巴细胞百分比(L%)8.7%.
-
-
-
丁秋琳;
郭霞;
李强
-
-
摘要:
Objective To detect genetic mutations in a child with late-onset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an 8-year-5-month-old girl with recurrent HLH and sever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was analyzed.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was used to detect mutation in the exons and adjacent introns of 17 genes associated with HLH.Suspected mutations were confirmed by Sanger sequencing.Influence of mutations on protein function was predicted with SIFT and PolyPhen-2 software.Results The child was found to carry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the PRF1 gene.Among these,the c.1349C>T (p.Thr450Met) mutation,with a SIFT predictive value of-4.921 (Deleterious variant) and a PolyPhen-2 predictive value of 1.000 (Probably damaging),was inherited from her father and known to be pathogenic.The c.1273dupT (p.Trp425fsX457) mutation was inherited from her mother and previously unreported,which resulted in the deletion of almost the entire C2 domain (amino acid residues 413 to 540) and carboxyl terminal of perforin,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function of the protein.Conclusion The c.1349C>T (p.Thr450Met) and c.1273 dupT (p.Trp425fsX457)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the PRF1 gene probably underlie the disease in this patient.%目的 对1例迟发性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患儿的FHL相关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应用二代测序方法分析遗传性FHL相关的17个基因外显子及其相邻内含子连接区,明确可能与临床表型相关的基因变异,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及家系分析,SIFT及PolyPhen_2蛋白功能预测软件进行致病性预测.结果 患儿的PRF1基因第3外显子编码序列存在c.1349C>T(p.Thr450Met)和c.1273dupT(p.Trp425fsX457)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1349C>T(p.Thr450Met)杂合错义变异,其SIFT预测值为-4.921,为有害变异,Polyphen-2预测值为1.000,很可能有害,且为文献已报道过的致病性变异;母亲携带c.1273dupT(p.Trp425fsX457)杂合变异,为文献未报道过的新变异;该变异为移码变异并终止于第457位氨基酸,导致穿孔素蛋白几乎整个C2结构域(氨基酸残基413-540)及羧基末端缺失,严重影响穿孔素蛋白功能.结论 PRF1基因c.1349C>T(p.Thr450Met)和c.1273dupT(p.Trp425fsX457)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PRF1基因变异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