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了解监测病情变化及转归的指标,为提高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2010年-2012年收治的46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疾病转归将ARDS患儿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对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分布情况、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存活组与死亡组ARDS患儿临床基本资料.1)本组患儿年龄1月至11岁,男性34例,女性12例.诱发因素分别为重症肺炎(36例),其中先心病术后肺部感染(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1例),严重脓毒症(5例),中毒(2例),瑞氏综合征(1例),结缔组织病多脏器损害(1例),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2)该组患儿均给与机械通气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治愈2例;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6例,死亡34例,在死亡的34例患儿中14例先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其中2例2次插管上机后存活.3)46例ARD患儿中肺内原因38例(82.6%),肺外原因8例(17.4%).肺内组病因以重症肺部感染为主,而肺外组病因以严重脓毒症为主.4)该组患儿12例脱机痊愈或好转出院,病死率为73.9%.死亡原因分别为:MODS10例,其中合并DIC1例,合并急性肺出血1例;肺部感染不能控制22例,其中1例反复肺部感染,生长发育落后,不除外免疫缺陷,骨髓抑制1例,免疫抑制1例(肾病综合征),耐药菌感染9例: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4例,鲍曼不动菌2例,嗜麦芽假单胞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液化沙雷氏菌1例,真菌2例.2、存活组与死亡组ARDS患儿呼吸机治疗指标的比较.3、存活组、死亡组患儿在确诊及ARDS最重时呼吸指标比较.结论:PICU中ARDS病死率73.9%.ARDS诱发因素主要为肺部感染和脓毒症,肺内型ARDS病因以重症肺部感染为主,而肺外组病因以严重脓毒症为主.肺部感染不能控制、MODS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指数(Rl);氧合指数(OI)可客观反映ARDS患儿实际氧合状态,对监测病情变化及转归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