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后观察

预后观察

预后观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503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放射免疫学杂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耐药结核病与肺部感染性疾病诊疗进展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等;预后观察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伍业、余玉华、刘建芬等。

预后观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503 占比:99.39%

总计:18616篇

预后观察—发文趋势图

预后观察

-研究学者

  • 伍业
  • 余玉华
  • 刘建芬
  • 张琳
  • 易田康
  • 梁玉霞
  • 王政
  • 贾凤红
  • 黄浩良
  • B.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丹; 李娜; 李瑶; 曹苏娟
    • 摘要: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细胞瘤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大约有5%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包含诊断过程中以及疾病复发时,一旦患者出现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预后效果通常较差[1-3]。近几年,由于免疫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使临床DLBCL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但与此同时中枢神经出现侵犯的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多。临床目前关于继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SCNL-DLBCL)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较多的治疗方式只能借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再综合临床一线主治医师以及专家的方案进行制定[4]。由于患者存在血脑屏障,致使常规剂量的药物难以直接到达病灶,但加大剂量会导致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风险升高,但对于这种情况目前尚未存在较好的解决方案[5]。
    • 刘薇; 李芳; 刘梦玉; 单长鹤; 吴春; 陈艺香
    • 摘要: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观察对这类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各10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分、RMS和iEMG评分、NISSS和Barthel评分、治疗情况。结果:护理之后,上下肢总分分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的肱二头肌、腕屈肌、髋关节屈肌群iEMG值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肱二头肌、腕屈肌、髋关节屈肌群RMS值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项评分明显更优的是观察组,两组对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1.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肌肉能力,改善运动能力,同时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能力。
    • 杨俐; 辛薇; 崔硕; 王迪; 郭莹辉; 杨志霞
    • 摘要: 目的:研究匹维溴铵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对糖尿病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 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性肠病患者,采用数字化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 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实施匹维溴铵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 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 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有20.0%,观察组不良反 应总发生率有8.0%,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匹维溴铵联合 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张存喜
    • 摘要: 目的:观察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收治的14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疝气修补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随访3年里的复发率、再入院率,总结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预后特点.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9例);复发率为15.71%(11例),再入院率为14.28%(10例),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患者出院后的复发率与饮食、作息、慢性病等有关,根据影响因素在随访中做好健康科普、居家护理指导等工作,有利于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秦文羚; 胡松; 刘晓龙
    • 摘要: 目的:探究定期复查胃镜联合呼气试验判断消化性溃疡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9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消化道溃疡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查,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胃镜检查14C呼气试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情况.结果:试验组胃溃疡检出率为31.11%、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33.33%,高于对照组的13.33%、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定期复查胃镜联合14C呼气试验在消化性溃疡判断中准确度较高,能够有效预测患者预后,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详细的治疗依据,值得推广.
    • 周贺
    • 摘要: 目的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价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收录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以及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而日常能力生活量表(Activies Daily Living,ADL)治疗后较对照组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0.48%)较对照组(73.68%)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值得地方推广.
    • 李艳慧
    • 摘要: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在2018年10月—2019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以患者入院时间及个人意愿划分为干预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另行延续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的心理状况、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优化预后质量,有利于患者获取更为可观的生活效果.
    • 刘艳艳
    • 摘要: 目的 分析电针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的预后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9年10月治疗的脊髓损伤护照5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及生活功能评分.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运动、感觉及步行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功能,促进患者生活功能显著提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 黄浩良; 余玉华; 梁玉霞; 刘建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病变的三维超声诊断价值及其预后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接受三维超声检查;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先天性肺囊腺瘤检查情况、囊肿最长径、头肺比值及预后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胎儿肺囊性腺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误诊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肺比值、囊肿最长径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妊娠中瘤体未增大且出生后无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终止妊娠率、妊娠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和MRI诊断方式相比,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肺囊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更敏感,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实现更好的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孙明晖
    •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后观察.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4 月—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60 名,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为对照组 (30 例,予以常规的西医治疗)和实验组 (30 例,予以常规的西医治疗+中药灌肠配合腹部热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预后观察.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应用到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也能减少预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