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2983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国际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首届《中国血液净化通路论坛》等;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文献由29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龙珍、董一民、张红等。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2983 占比:99.91%

总计:123095篇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发文趋势图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研究学者

  • 周龙珍
  • 董一民
  • 张红
  • 曹礼应
  • 李敏
  • 刘红
  • 刘霞
  • 厉淑荣
  • 叶朝阳
  • 吴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张红娟; 赵丽萍; 赵素芳
    •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1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一般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84例透析病人中发生导管性血流感染24例,其中按导管日计算感染率2.55次/1000导管日,股静脉导管感染17例,颈内静脉导管感染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球蛋白(GLO)、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肌酐(SCr)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及留置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及导管留置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敏; 梁裕萍; 梁燕萍
    •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9例,均予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通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以及研究组(3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实施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状况、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结果:研究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安全意识、岗位职责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运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中,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发生风险,改善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 崔宗义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展开系统性护理干预工作,比较两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和皮肤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1.11% (2/45),穿刺点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12/45),明显低于对照组31.11% (14/45)和46.67%(21/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感染事件发生,保护穿刺点皮肤健康.
    • 韦明娟
    • 摘要: 血液透析属肾脏替代治疗方法,通过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的基本保证.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赢得充足的血液净化救治时间.因此,实施观察、规范的护理操作,能够降低和预防并发症发生.介于此,笔者对血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 夏璇
    • 摘要: 目的 探讨涤纶套结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对血液透析通畅率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选取在我院肾病内科利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血常规检测相关指标在血液透析前后变化,并对相应指标变化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所涉及的50例患者中有11例(22.00%)作为观察组在3个月内接受了干预措施,时间分布在16~90d,其余39例作为对照组均保持血流通畅,初级通畅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后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凝血酶活化后凝血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确保导管功能良好并延长使用时间,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Hb、Hct和APTT的变化.
    • 夏璇1
    • 摘要: 目的探讨涤纶套结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对血液透析通畅率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肾病内科利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血常规检测相关指标在血液透析前后变化,并对相应指标变化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所涉及的50例患者中有11例(22.00%)作为观察组在3个月内接受了干预措施,时间分布在16~90d,其余39例作为对照组均保持血流通畅,初级通畅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后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凝血酶活化后凝血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确保导管功能良好并延长使用时间,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Hb、Hct和APTT的变化。
    • 曹礼应; 韩敬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科带涤纶环CVC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导管插入后记录实验室和临床指标,随访6月,根据患者是否有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功能不良组或功能正常组。结果:导管功能不良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功能正常组;而血白蛋白(Alb)低于功能正常组,脑梗塞病史及左侧置管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高,Logistic回归提示CRP及左侧颈内静脉置管为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炎症状态、颈动脉粥样硬化(AS)、低蛋白血症、左侧置管为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
    • 何青青; 利雪燕; 高燕霞; 孙秀影; 徐家丽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产生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78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之后7天以及14天出现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及穿刺点局部皮肤反应的几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之后7天以及14天出现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及穿刺点局部皮肤反应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几率,使导管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降低患者的痛苦,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
    • 王蕾
    • 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其中单月为对照组,双月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感染情况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几率为10.42%(5/48),低于对照组感染几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几率,效果显著.
    • 魏启明; 郑翔; 张红
    • 摘要: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管理的常用方法。右侧颈内静脉是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部位,因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导致的血气胸发生率低,文献报道并不多见。现报告2例因右侧颈内静脉长期透析管置管术造成的血气胸病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