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内窥镜

神经内窥镜

神经内窥镜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7669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等;神经内窥镜的相关文献由890位作者贡献,包括詹升全、费舟、刘卫平等。

神经内窥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7669 占比:99.68%

总计:97980篇

神经内窥镜—发文趋势图

神经内窥镜

-研究学者

  • 詹升全
  • 费舟
  • 刘卫平
  • 林志俊
  • 丁学华
  • 李昭杰
  • 刘恩重
  • 林晓风
  • 王志潮
  • 罗毅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乾锋; 段发亮; 闵强; 罗明; 王春燕; 罗志华
    • 摘要: 目的比较3种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术前不同的血肿量,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叶出血患者分为大血肿组和小血肿组,每组60例。根据随机信封法,每组分为小骨窗组(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组(采用神经导航下血肿腔置管钻孔引流术)和内镜组(采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每组20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中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资料:术后6 h、3 d、7 d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术后并发症(气管切开、颅内感染、再出血),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注药时间;预后资料: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大血肿组和小血肿组中各手术组的年龄、术前血肿量、出血位置、发病到手术时间以及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肿组和小血肿组中,与小骨窗组和内镜组比较,钻孔组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失血量最少,术后6 h、3 d的血肿清除率降低,引流管留置时间延长(P0.05)。结论血肿腔置管钻孔引流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均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
    • 朱建宇; 王志成; 姚勇
    • 摘要: 垂体疾病病因谱复杂多样,包括垂体腺瘤、垂体卒中、Rathke囊肿、颅咽管瘤等,外科手术是治疗的基石.由于垂体位于颅底蝶鞍区,经蝶入路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手术方式.随着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选择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疾病.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文献,对内镜在多种垂体疾病中的诊治价值进行综述.
    • 徐勇; 邱锷; 李永; 董浩; 赵景武; 吴江平; 张天明; 康军
    • 摘要: 目的 总结颅内侵袭性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和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4例颅内侵袭性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均行双侧扩大经基底入路联合内镜经鼻入路手术+颅底重建术.结果 24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2例(91.67%)、近全切除2例(8.33%),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2例(8.33%)发生短暂性脑脊液漏,2例(8.33%)出现颅内感染,均经对症治疗治愈;1例视力下降加重,2例眼动障碍加重.20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54.60个月,均未发生远期手术相关并发症,12例(60%)肿瘤复发,5年生存率为45%(9/20).结论 扩大经基底入路联合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颅内侵袭性嗅神经母细胞瘤安全、有效,术者应同时具备显微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 张晓彪; 孙崇璟
    • 摘要: 神经内镜技术业已成为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最主要方面,发展迅猛,热点层出不穷.近年除内镜经鼻颅底外科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外,内镜技术还应用于内镜经颅手术,内镜颅底外科领域的最大变化即为内镜经颅颅底外科的发展.内镜经颅颅底外科与较成熟的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分别从不同视角,更全面、合理地处理颅底病变.
    • 王志成; 傅骏; 颜小荣; 王行富; 李坚; 江常震; 王晨阳; 林元相; 康德智
    • 摘要: 研究背景岩斜区位于颅底,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给手术安全切除该部位病变带来极大挑战.目前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主要有开颅经侧方入路和内镜下经鼻入路.本研究探讨内镜技术在经鼻入路岩斜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6例岩斜区病变患者,均行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入路岩斜区病变切除术.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3 h.术后病理证实3例为软骨肉瘤(WHO 2级2例、WHO 1级1例),1例神经鞘瘤,1例脊索瘤,1例胆固醇肉芽肿.除1例术后视物重影症状未缓解外,余5例术前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平均住院5.67 d,中位随访时间14.07个月.术后3个月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未行非计划二次手术,无死亡病例;截至末次随访,均无病变复发.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入路岩斜区病变切除术相对安全、有效.术中应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个性化选择不同的内镜技术.
    • 毛志钢; 魏鑫; 陈金平; 李永浮; 王海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的18例患者,术中记录上睑提肌、上斜肌、咀嚼肌、眼外直肌自发肌电图(f-EMG)和触发肌电图(t-EMG),评估第Ⅲ~Ⅵ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功能.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0例,脊索瘤5例,颅咽管瘤2例,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术中监测动眼神经20条,滑车神经3条,三叉神经27条,外展神经26条.术后平均随访8.63个月,2例出现脑神经功能障碍,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18,并于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监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安全、有效,通过监测和评估术中f-EMG和t-EMG,可使神经外科医师在肿瘤切除过程中改变手术操作和策略,减少脑神经损伤.
    • 刘杰; 姚勇
    • 摘要: 神经外科颅底手术涉及的解剖结构复杂,病种多样.随着内镜技术的成熟和完善、3D技术和神经导航等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颅底重建材料和理念的更新,神经外科颅底手术有了较大发展和飞跃.本文从颅底病变疾病谱、外科治疗方案、影像学及颅底重建等角度总结神经外科颅底手术的进展,强调多学科诊疗模式的重要性.
    • 丁威; 龚旋; 杨魁; 李春涛; 冯松山; 黄正; 周鸿书; 刘志雄; 李臻琰
    • 摘要: 目的 总结内镜下经颅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8例脑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均行内镜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经颅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并全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听神经瘤9例,脑膜瘤8例,胆脂瘤9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Ⅲ级3例,Ⅱ级6例,Ⅰ级19例.术后1例听力障碍缓解不明显;2例出现头晕、眩晕、恶心症状;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脑膜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时复查MRI均未见肿瘤复发,亦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内镜下经颅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具有诸多优点,亦存在一定不足,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朱建宇; 王志成; 张毅; 李晓旭; 刘杰; 邓侃; 王任直; 姚勇
    • 摘要: 目的 对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后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采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的122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感染发生率、分析术后感染与体温之间的关系,以及诱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其他类型垂体腺瘤患者[9.84%(12/122)对3.77%(8/212),P=0.025],感染类型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和菌血症(4例)为主,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10例);感染组(12例)术后峰值体温高于非感染组(110例,P=0.000),且峰值体温出现时间更晚(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脑脊液鼻漏(OR=5.520,95%CI:1.193~25.551;P=0.029)和女性(OR=7.804,95%CI: 1.088~55.948;P=0.041)为发生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在行神经内镜手术的垂体腺瘤患者中,以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且该部分患者术后感染是由于女性、术中发生脑脊液鼻漏以及发热出现时间较晚等;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对于术中发生严重脑脊液鼻漏的患者,自体脂肪筋膜加鼻中隔黏膜瓣修补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