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导航
影像导航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214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海洋测绘、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2006中国护理大会、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影像导航的相关文献由29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东明、蔡惠明、刘恩志等。
影像导航—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149篇
占比:99.90%
总计:82235篇
影像导航
-研究学者
- 郭东明
- 蔡惠明
- 刘恩志
- 严瀚
- 倪轲娜
- 卢露
- 王毅庆
- 蔡维山
- 卢永田
- 李长流
- 司马晶
- 喻忠
- 曹闻
- 李润生
- 王丽
- 王宇
- 王黎明
- 窦晓燕
- 肖克珍
- 迟崇巍
- 郭疆
- 钟波夫
- 严斌
- 侯明夫
- 党艳
- 刁丽
- 刘洁珍
- 刘洪宇
- 刘海红
- 刘湘晨
- 刘能
- 吴明浩
- 周兵
- 姜学钧
- 孙敬武
- 宋泊
- 宋西成
- 尚紫薇
- 廖伟
- 张婷婷
- 张明
- 张涛
- 张瑞静
- 斯辉健
- 曹俊芳
- 曹莹瑜
- 朱述龙
- 李勇
- 李晨梦
- 李淼
-
-
张芸;
丁辉;
王广志
-
-
摘要: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类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影像引导经颅磁刺激导航能够保证刺激线圈的准确定位。然而,临床禁忌症会使患者的个体影像难以获得,导致无法实现影像引导。为解决该问题,提出构建一种个性化近似影像,以替代个体影像用于导航。首先利用导航系统定位装置获取患者头皮轮廓点,并基于泊松重建算法重建头皮,接着结合控制点自动定位方法获取头皮控制点,最终利用薄板样条插值算法实现标准模板的非刚性变形,从而构建个性化模型。对个性化模型的头皮、脑表面和脑靶点的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真人个性化模型的头皮精度可达到(2.8±0.5)mm,脑表面精度可达到(3.1±0.6)mm。手部肌肉对应脑部靶点精度可达到(9.2±4.1)mm,满足经颅磁刺激导航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多靶点定位需求;背外侧前额叶靶点精度可达到(8.9±5.1)mm,优于临床常用替代靶点脑电电极F3的精度(16.1±5.0)mm,能够满足经颅磁刺激导航用于精神类疾病治疗中靶点准确重复定位需求。
-
-
陈斌;
江晨艳;
易彬;
阎小军;
石润杰
-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技术联合鼻内镜在上颌骨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科接受影像导航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检查及鼻窦薄层CT扫描,并导入影像导航系统。全麻后术中进行导航器械配准和注册。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操作,遇到需要定位的结构时,利用定位导航手术器械进行定位。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复查颌面部CT平扫,针对颌面部胀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航下经鼻内镜均顺利切除上颌骨囊肿,并获得良好引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20例初治患者仅1例术后6个月左右复发,8例复发后再手术的患者有2例在术后6个月左右再次复发。VAS评分的结果提示导航下经鼻内镜治疗上颌骨囊肿可有效缓解术前存在的颌面部胀痛。结论影像导航技术有助于在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治疗中准确定位正常结构和病灶,降低手术并发症,缓解颌面部胀痛,提高手术效果,尤其对复发上颌骨囊肿的治疗有较高推荐价值。
-
-
-
-
摘要:
当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帮医生减少人为犯错的概率并提高效率。达芬奇机器人和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代表了当前最主流的两种机器人类型。前者被称为“主从操作机器人”,医生和操作台是主手,“达芬奇”的机械臂为从手,医生动一下,机械臂跟着动一下。后者和骨科机器人同属“影像导航定位机器人”,依赖CT或核磁,由医,生预先在软件上制定执行方案,机械臂会据方案自动执行。
-
-
王彦君;
刘启桐;
杜晶艳;
刘锦峰;
王宁宇
-
-
摘要:
目的探讨颅骨体表骨性结构作为配准标定点的方法在鼻内镜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11月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骨性标志组以额骨颧突、中切牙根或鼻骨为配准标定点,对照组以外眦和人中软组织为配准标定点。分析两组导航误差、配准时间、配准标定点选择次数。结果骨性标志组11例,软组织组9例;骨性标志组(中位数1 mm,四分位数间距0.5 mm)的导航误差小于面部软组织组(中位数2 mm,四分位数间距0.5 mm),差异具有显著性(Z=3.51,P<0.05);骨性标志组(中位数3.5 min,四分位数间距1 min)的导航配准时间小于面部软组织组(中位数7.5 min,四分位数间距1.5 min),差异具有显著性(Z=3.48,P<0.05);骨性标志组(中位数1次,四分位数间距1次)配准标定点选择次数少于面部软组织组(中位数3次,四分位数间距1次),差异具有显著性(Z=3.76,P<0.05)。相对于颅面软组织组,颅面骨性标志组在可操作性、误差大小和耗时方面更有优势。结论使用颅骨体表骨性标志做为配准标定点的方法可操作性强、精确度高。
-
-
-
-
张婷婷
-
-
摘要:
目的:观察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鼻内镜手术患者中,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鼻漏率0、鼻腔出血率2.9%、皮下气肿率0、眶周淤血率2.9%、术前满意度(91.51±2.10)分、术中(95.26±2.54)分、术后(93.66±3.70)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质量,并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全面推广。
-
-
张婷婷
-
-
摘要:
目的:观察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鼻内镜手术患者中,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鼻漏率0、鼻腔出血率2.9%、皮下气肿率0、眶周淤血率2.9%、术前满意度(91.51±2.10)分、术中(95.26±2.54)分、术后(93.66±3.70)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质量,并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全面推广.
-
-
任乐舒;
安云芳;
赵长青;
王艳杰;
李崇妮;
任莹;
路晔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例TO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因素对TON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总有效率为60.0%(12/20),其中术前有光感及以上者有效率为100.0%(6/6),无光感者有效率为42.9%(6/14).受伤1周内手术者,有效率75.0%(9/12).术前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者,有效率为22.2%(2/9).单因素与多因素结果均显示:术前视力、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是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是治疗TON的有效手段.术前有光感及以上是视力改善的保护性因素,术前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是视力无改善的危险性因素.对于伴有复杂颅面部外伤的患者,影像导航的应用可以达到精准定位,有效减压的目的,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值得推广.
-
-
-
李寅;
张维天
-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辅助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对13例(1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影像导航辅助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12眼,好转2眼,无效0眼,有效率100%,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对于手术中定位泪囊以及把握手术进程意义显著。
-
-
邓棋;
王西玲;
王宇;
余玲
- 《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神经内窥镜作为一种新型脑科手术设备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具有创伤小、手术精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结合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帮助术者正确判定解剖结构.故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上。笔者科室在神经内镜和影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121例垂体瘤患者,术前进行访视,对仪器、器械、物品药品进行准备,环境进行布局;术中巡回护士进行术前核对,建立静脉通路,摆正体位,进行手术配合;器械护士进行术前器械准备,手术配合;术后对患者、器械、仪器进行处理。 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优点,而影像导航精确定位,这是鼻内镜放大倍数下人眼不可能达到的精度,并提供重要信息(三维空间的位置、邻近的重要结构,病变部位与手术部位的空间关系及可能遇到的重要结构)。确定鞍底位置、精确定位切除病变。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一般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神经内镜手术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手术难度越来越大,术中使用的内镜及导航仪器精密,贵重,术后设备的保养越来越细致。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具备微创外科手术的相关知识,培养专门配合护士,加强各种器械,仪器的操作培训,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术后保养:加强术中配合。同时,熟练掌握其手术操作步骤,做到准确传递,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
-
马春燕
- 《2006中国护理大会》
| 2006年
-
摘要:
国内外开展的影像导航手术系统下的鼻内镜手术,可使术者在术野中进行手术操作的同时,能顾及术野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并可随手术的不断进展,影像导航系统可提供连续的手术器械定位(弥补内镜管状视野的不足,扩大微侵袭手术的范围),使手术安全、彻底,提高手术疗效.我科对使用影像导航下内镜手术开展了围手术期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作一报道.